读书读后感

时间:2024-08-17 12:08:12 读后感作文 我要投稿

读书读后感(15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书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书读后感(15篇)

读书读后感1

  这本书让我我第一次懂得,何为平凡中的力量。

  读这书有很多种理由。读每本书都有很多种理由。本科室友看过这本书,还看了电视剧,我跟着蹭了两集。可我不认识他们。不知道田晓霞是谁。一个师兄的微信就叫平凡的世界。kindle和各种书单常年的榜首。但我不认识书中任何一个人。我不知道孙少平有着希腊式的鼻子,秀莲的身子丰润绵软。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她最后死了。我就是这样打开这本书的。

  研究生的寒假变短了。这半年里饭局很多。吃饭总要喝酒,我讨厌这一点。回家后并不长久的假期,有几天是醉着过去的。大多是在亲戚家里。所谓的盛情难却。在家里我一口酒没喝,三十初一也一样。我总是在刷游戏,在休息时间看书。炉石传说不很好打,套路太少,玩多了累。总要休息。我就是这样打开这本书的。

  孙少平毫无疑问是主角。书里每个人都是主角。双水村的每个人,书中出现的每个人,读过它的人,没读过的人。很多人。这故事的残酷之处就在于它太过贴近现实。我不知道你读书时是否会展开想象,我总是这样。马尔克斯有着天马行空的思维和笔触,我难以触及。罗曼·罗兰用最平实的情节讲述故事,却用语言的激情和灵魂的澎湃令人战栗。前者我跟不上他的速度,后者我攒不齐他的厚度。《平凡的世界》把你我带到那片黄土高坡,指着某个模糊的人影,对你说:看,那就是你。于是人影清晰起来,你走进了那个既不浪漫也不沉寂的世界,一个平凡的世界,其中有你的世界。

  这本书并没刻意强调什么。除了劳动。看来路遥是读了托尔斯泰的。但也许黄土高原上的'人生来就有某种秉性,这是上天赋予的。除此之外书中都是平常事。生活的平常事。悲喜交织。生老病死。金俊武和他侄子黑衣红腰带,见人便磕头。少安结婚时润叶送来的被面。一幕幕场景真如电影胶卷一般,和我回想过去时一模一样。

  可这本书究竟好在哪里呢?我是个理想主义者,现实对我来说是沉重的。也许对每个人都一样。每当我知道所谓表面后的真相,十年后的结局,我就像中了娜美的Q技能,整个人被裹在气泡里,在空气中挣扎,向着白云飘去。现实并不能唤醒我,它只打碎了我的梦。可我依然热爱这本书,就像我热爱书中的田晓霞,她的死令人猝不及防。我害怕死亡,也热爱它。我也热爱田晓霞。她的美并不因死亡而终结,生活也并不因灾难而宣告结束。生活有着独特的美好,生命也有超凡的活力。少平不像贝多芬那样热爱音乐,像维特根斯坦那样热爱哲学,他不具备某种天赋。他没有。他爱的是生活本身。这是这本书所告诉我的一切。

  不知为何身边的负能量这么多。看完这本书我第一秒想到的就是那八个字: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愿你我都有这种坚定与力量。

读书读后感2

  “生活就是读书,读书就是生活。”“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赞美书,宣起读书的热潮。在我看来,这些话一点不假。

  书,和我有过很久的交往。可以说,书籍和我已经是老朋友了,而且这位老朋友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知识,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喜悦。书中的知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自一二年级以来,我看过许多书,现在,我最爱看的是 “感恩书系”。没错,这部书是写感恩的,从这部书中,我收获了许多。这部书是由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文章组成。

  它,教会了我善待朋友。我读过一篇朋友,是一种别样的温柔,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朋友如淳酒,朋友如花香,朋友是秋天的雨,朋友是十二月的.梅。”是的,朋友如花香般芬芳,淳酒般味浓,秋雨般细腻,梅子般纯洁。它,丰富多彩,五彩斑斓,它象一块糖,永远香甜,水火都不会把它溶解。我从书本中的许多文章都感受到了朋友的暖,只要朋友在,再枯燥的生活也会变得有趣。这些,使我更珍惜友谊。

  它,教会了我感恩父母和兄弟姐妹。“人生有三情,亲情为首。”亲情,是最珍贵的,在书中,我看到了人间最大的温暖。我看了一篇文章我为弟弟哭六次,这篇文章讲述了姐弟之间的六个感人故事。一个弟弟,为了姐姐而拼命挣钱,承担姐姐的错误,并且放弃读书。在弟弟的婚礼上,主持人问他最敬爱的人是谁,他却说:“我姐。”这篇文章让我不由得泪流满面,在感动之余,我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

  它,还教会了我写作。书中的文章为何让我如此感动,就是因为语言美。这是我的感悟,在细读文章的过程中,我不知不觉地汇集了灵感,使我在写作中挥笔自如。

  在图书馆里,我还交到了这样一个朋友少年文摘。这是一本好书,也是青少年的知心朋友。

  我喜欢“异国风情”这一栏目。从中,我了解到了许多外国习俗、风格,并收获到了许多人生哲理。我看过一篇节俭行动在加拿大,它讲述了一位留学生在加拿大的故事。这位留学生因为穷,没钱买冰箱。一位朋友推荐他去拣一个。他原先以为很荒唐,后来才得知,加拿大人不像中国人那样把没用的东西卖掉,他们把旧家具都放在门口,供穷人使用。看了这篇文章,不仅使我大开眼界,还使我懂得:节俭,并不单是“不浪费”,还要顾及他人。

  这本书里还有许多简短的文章使我获益匪浅。其中有一篇第一名,很使我难忘。一个女孩每天第一个到校,为什么呢?原来,她是喜欢第一名的滋味,“第一名”成了她喜悦。生活中也如此,只要另起一行,每个人都是第一名。

读书读后感3

  学生应该读书,但应该怎样读书呢?从前诸葛亮读书有个特点,叫做“略观大意”。陶渊明读书有个特点,叫做“不求甚解”。倘从字面上看,似乎主张读书不必深入细致,更不必刻苦钻研。这种说法不是误人子弟吗?

  清朝人阮葵生对这两句话有过解释,他说“略观大意”的意思是,“即孟子言,尽信书不如无书之义”;“不求甚解”的意思是“盖不敢穿凿附会”。这个解释很有道理,似乎也不尽然,从这两句话里我们还可以有些新的启发。

  首先,必须指出这是两种读书做学问的方法,而不是读书做学问的态度。诸葛亮和陶渊明说这两句话的时候,很有学问的功底了,他们是根据读书的体会,谈谈自己独到的治学方法,有一种居高临下,别出心裁的气魄。倘误以为这是读书求学的态度,这就误读了诸葛亮和陶渊明。中小学生正在接受启蒙的教育,并无任何学术根基,不能养成粗枝大叶、马马虎虎的学习态度。

  其次,判断和选择的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能力。庄子曰:吾生有涯而知无涯,是说人生有限,书是读不完的。且不说古书汗牛充栋读不完,当代社会更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各种图书铺天盖地。读书要有选择,对于极大多数图书,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也只能随手翻翻而已,这跟诸葛亮“以观大略”的看法是相近的。中小学生不能只埋头于课本,伏案于各种习题训练,课外的书一定要多读,甚至要博览群书。然而时间有限,课业负担又重,似乎要尽可能选择经典来读,即使所谓经典多数也只能略读而已。现在许多中小学生痴迷于网络流行小说的阅读,花了很多宝贵的时间,甚至荒废了学业,这是很可惜的。

  其三,想象和联想思维的培育比记住一些标准答案有更积极的意义。恩格斯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国古人说:“诗无达诂”。面对同一本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也会有理解的差别。如果非常固执地认为对文章或书籍的理解只能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并且以此强加于人,这就不免认识僵化且失于偏执。人的'学习过程是开放的过程,是个性化的理解与知识重构的过程,学习的意义主要在于知识的创新和能力的培育,不必太在意于记住了什么知识点。

  其四,读书要联系生活。读书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读书有助提高生活能力和认识水平。有笑话说:某秀才行路遇到一个泥塘,问旁边农夫说,如何才能过去。农夫说,一跳就过去了。秀才于是双脚并拢一跳,掉进泥塘。于是埋怨农夫欺骗了他。农夫分辩说,谁让你双脚并拢跳的呢?秀才振振有词说,双脚并拢谓之跳,双脚分开谓之越。这便是信书而“求甚解”的书呆子,实在不如“无书”的农夫。

  中小学生当务之急应该认认真真读好教科书。

读书读后感4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善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碰到坚苦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活跃的现实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良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书中浩繁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日夜只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 是啊,我们经常听到教员们如许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日常普通我也经常如许地埋怨。一日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功课、教诲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欢迎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完成学校的其他工作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工作。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

  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惟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心里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若是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素质融会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老是埋怨没有时间,埋怨工作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九牛一毫。明白了这些事理,一切埋怨都抛到了一边。

  书中所举的那个汗青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亲近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很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如何使这些小溪永远连结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起首考虑清晰的!

  前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驯良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酷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解救路子,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业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髓,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及教员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简略单纯得像识字讲义一样了”。

读书读后感5

  莎士比亚有这样一句名言: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对于嗜书如命的我而言,书,不仅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也是我无声的老师。我是一个小书迷,读书一直伴随着我快乐的成长。

  还没上幼儿园时,姑姑就给我订阅了儿童杂志,还常给我买故事书,为了让我能看懂书中的故事,爷爷给我买了图文并茂的识字书,慢慢地,我能看懂的故事书越来越多了,这让我对书有了更浓厚的兴趣。从此,书便走进了我的世界,成为我最亲密的伙伴。

  伴随着岁月的脚步,我慢慢的长大。书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带着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我喜欢看的书有很多,有作文选、童话故事、侦探故事和小说等。

  我爱读书,因为它像一双千里眼,让我们了解世界,书又像一个时光隧道,让我们回想远古,畅想未来。书中有精彩的故事,有大自然的奥秘,有生活中的趣事,有幽默、笑话、脑筋急转弯,还有做人的道理。每次走进书店,我就不想出来了。每当我拿到一本新书,总是爱不释手,常常看到废寝忘食。吃饭时,妈妈喊好几遍,我才恋恋不舍放下自己心爱的书。读书,使我懂得了美与丑、是与非,也懂得了正义与邪恶。

  书是我最好的朋友,我的书架总是满满的,妈妈会经常更换我书架上的书,所以我总有看不完的书。读书是我最高兴的一件事,有时有不开心的事,只要一拿起书,我就会忘记烦恼。

  读《鲁宾逊漂流记》,被鲁宾逊的坚强所折服。鲁宾逊在流落荒岛的时候,他依靠自己的力量、智慧和所掌握的知识,利用仅存的.工具和武器,不向恶劣的自然条件屈服,逐步改善了生存环境。他那种不向命运低头,不轻言放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令我由衷的佩服,字里行间所迸发出的坚定与坚强成了我心灵无懈可击的防护。我虽然没有经历过那么刺激的冒险,但是我的思绪却早已跟随鲁宾逊接受了重重挑战,在不断的磨炼中变得坚强起来。我虽然不是鲁宾逊,但我也早不是那个遇到困难就后退的胆小鬼,我也有一颗坚强的心,不断坚定自己的梦想,努力地去品读《爱的教育》后,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每个人都是在爱与被爱中成长的,撒下爱的甜蜜,收获爱的幸福。它教会了我,用一颗敏感的心,感受别人对自己的爱;它教给了我,在得到爱的同时,也把自己的爱献给他人。爱是无处不在的,只要用心就能感受到,我们都在爱的阳光下成长。

  是书给我一片遨游的蓝天,是书给我一片知识的海洋。没有书的日子是灰色的,现在的我每一天都离不开书,我要让书伴我成长,阅读成为我一生的追求。

读书读后感6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这两句诗总能在我读书得益时,从脑海中跳出来。不知是什么原因,我爱读书,而且爱到痴迷的程度。我想,这大概是小时候爸爸给我培养的一个习惯吧!

  小时候,我曾有睡前听故事的习惯,而且总是能被故事中鲜活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地,我长大了,听故事已经不能够满足我的求知欲了。我开始缠着爸爸给我买书。在爸爸给我的童话书中,那些恶毒的皇后、善良的公主、热情的国王、贪婪的老女人……都在我幼小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假如说我从童话书中看到了世间百态,那么,我在记读书笔记的过程中则学到了毅力。

  从三年级开始,我接触了读书笔记,我对新生事物的好奇感促使我想尝试。我回家后,把想法对爸爸说了,爸爸告诉我读书笔记不是一两天的事,它需要你经常记,需要你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我对爸爸下了保证我能做到。可是我食言了,刚开始的那几天我天天都记,而且质量较高;但没过多久,好奇心就渐渐的消退了;我开始一周记一次,质量也开始下降;再后来,我变为一月记一次,质量就更差,简直就是记流水帐;最后,我的那本记笔记的本子也宿之高枕,并积了一层灰。一天写完作业,我正准备去书房上网。在屋门口遇见了爸爸,爸爸问我干嘛去,我说我去上网,爸爸说要给我检查作业。进屋后,爸爸在桌子上发现了记读书笔记的本子,便随意翻看起来。爸爸看完后很生气,我明白我敷衍的笔记全部

  漏馅儿了,爸爸摇了摇头,然后坐在了我的对面,意味深长地对我说:“读书就像是一种生活,而记笔记则是对生活的总结。我曾提醒过你,记笔记记一次容易,但坚持不懈就难了,希望你三思而后行。你听后,欣然答应了。我想你既然答应了,就不应该食言,这是一个锻炼你毅力的好机会。我在一直默默地关注着你,希望在你身上能看到让我满意的行为。可不能敏于言而芮于行呀。”我听后,感觉脸颊像发烧一样通红。爸爸的一番话羞得我无地自容,我不能辜负爸爸的重望,一定要让爸爸满意。我不会再做半途而废的事情了,我一定要将记笔记进行到底。

  如爸爸所言,记读书笔记果然锻炼了我的毅力,我想这和我对读书的高度兴趣也有一定的关系吧!

  书就是这样,它让我了解了世间的人情世故,明白了友情的力量、亲情的伟大;它让我了解了做人的道理,明白了真善美、假恶丑,明白了如何辨认好与坏……总而言之,书籍所给予我的是任何东西都不能给予的。

  冰心奶奶曾说过:“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一直伴随着我度过读书生活,我现在又总结了一句话:常读好书,常做笔记,常有总结。我想如果我能时刻铭记这两句话,我的读书生活将会更加丰富多彩。

读书读后感7

  “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是冰心奶奶对自己一生的读书生活作出了总结。我十分赞同,用我自己的话来说:书,真是一个好东西。

  小时候,我对书的认识很模糊,那是粗识文字的我读书仅仅只限于对连环画的钟爱,其中的精美图画,勾起了我对大千世界[注: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叫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叫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叫大千世界。后指广大无边的人世。]的向往与期待。而书的名字早已淡忘。

  上了小学三、四年级时,我深深地迷上了书。我不再是牙牙学语的小朋友,而成为了一颗急需知识来满足自身成长的小幼苗。

  当时的我,较为喜欢的是一些故事和被人们津津乐道[注: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的文学巨著。《三国演义》是我当时最中意的一本文学名著,它在书中所写道的人情世故,刀光剑影[注:隐约显现出刀剑的闪光和影子。形容环境充满了凶险的气氛。],金戈铁马[注: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让我一个小男孩无限神往,里面描绘的有情有义,爱恨分明的人物让我敬仰,看后,总有一种激烈的.感受,一腔热血在沸腾,我好像成了三国英豪的一员!

  书,好在让人穿越古今,无数次再现让人神往的故事,好在让我充盈脑瓜里的知识,了解了我国古代的历史!

  现在的我,爱上了书。开始博览群书[注: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扩大自己窄小的知识面,同时,在各种条件的影响下,我从不同的地方得到了很多有趣的书籍,并让我认识了许许多多有情有意的人物,是他们充盈,丰富了我的知识和能力,更让我通情达理,知道了为人处事的妙法,在学校这个微缩的社会中拥有一块立足之地[注:站脚的地方。也比喻容身的处所。]。

  读书的方法,会在博览群众中一一显现。对于一些名言或书籍,我发现,时间就是最好的理解。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就拿《三国演义》这本书来说吧,知道现在,我仍然对它津津乐道。可是,我对它的理解却天地之别。

  现在的我以一个五年级小学生的角度来看《三国演义》,则认为“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这本书最出彩的地方。我不再向往金戈铁马,不再迷恋刀光剑影,而关心百姓的安危,佩服三绝,叹服王朝的变幻,我不再为出生在和平盛世而遗憾,则是庆幸没有在那寸草不生[注:寸草:一点儿草。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亦形容灾情严重。]的年代存活,一将功臣万骨枯,更别说一个王朝了,百姓的生命成为统治者手中的权利……

  从不同的角度读书,就会有更大的收获,不同的理解!

  不知以后,我又会怎样读书,读怎样的书?未来是未知,但不可否认的是,我读过的书像一颗又一颗钻石,在我心中永远闪耀!

读书读后感8

  知识的汪洋浩瀚无边,书本就像一叶叶扁舟,载着每一个探索者在波涛中漂流,有的人坐的只不过是几张纸,随波逐流,很快一个水花过来,便被无声地淹没在潮水之中;而有的人乘着的则是一本厚厚的书本,扬起了未知的风帆,挂起了寻底的铁锚,树起了坚强的斗志,考验着风浪的汹涌,体验着大海的精深博大;于是在乘风破浪的书中逐渐成长,成才……

  在我的记忆中,我很小就开始读书了。我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妈妈给我订了《幼儿画报》,是我最爱看的。里面的小动物可真多,有小狗、小白兔、小猫等。它们的故事逗得我真开心。

  到了小学一年级,我告别了《幼儿画报》,又去寻找新的伙伴,妈妈给我买来了有精美插图的四大名著,要是有人问我国大名著是哪些,我会自豪的说,四大名著是《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和《西游记》。这些书中有各种各样的人物,你瞧,有多情爱哭的林黛玉;有调皮机灵的齐天大圣;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还有敢于同老虎搏斗的武松……我把他们当成我的朋友。我还听妈妈说,四大名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明珠,真是了不起呀!

  中年级时,我又喜欢上了童话故事,认识了格林笔下的白雪公主、灰姑娘,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等动人的故事。在读《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我想,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多么的不幸,读着、读着,我的泪水不由得流了下来……

  而现在,我又爱阅读作文书,每当看到一些作文书,我就会爱不释手,有时还去图书馆借。每次我写完作业,我就会抽时间去读作文书,要是看到精彩的段落,我肯定会用笔写下来的。 虽然人生旅途是艰难的,但是读书却让我更加充实,而不是一个“金絮其外,败絮其中”的人。读书更让我懂得了如何做人处事,更是陶冶了我的心灵,使我看到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进取精神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尊老爱幼的善良美;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伟大抱负美;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之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理想美……非凡的战舰能载着我们欣赏海洋的瑰丽,却不如一册书籍带给我们无边的天地;神奇的坐骑能帮我们开始人生的征途,却不能像一页诗扉带我们领略人生的真谛…… 同学们,读书吧!在你们人生的起跑线上,让书成为你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如果那样,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你们的灵魂将会变得充实而丰富,你们的眼睛将会变得明亮而深邃,你们的行动也将变得理智而富有创造性。

读书读后感9

  作为平常人的我和很多人一样希望有那么一种方法可以让我们一劳永逸的达到“过目不忘”的目的,但是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发现自己错了。一是因为发现自己错过了如此多的美好人生、浪费了如此多的美好时光,还发现自己这些年来孜孜不倦想要的方法原来竟然都是在我的手指间匆匆溜走了的;二是因为是书中有一段文字缓解了我这些年的“读书焦虑”。

  我收获最大的莫过于作者说到的“让人读书后不忘记”的方法,不仅适用于读书,同样也适用于学习知识,作者把它理解为四种方法,我个人更愿意把它当做四个步骤:

  第一步利用预习和课堂时间做笔记,记重点和难点;

  第二步把自己学到的知识通过适当的刻意练习来巩固,如果能在班级里教还没有学会的同学或者把当天学习的内容讲给家长、同学听,效果会更好;

  第三步把预习和课堂上的疑问或发现通过问老师问家长问同学等方法得到解答,在课后与同学进行讨论还说不定会有新发现;

  第四步通过画思维导图、整理读书笔记等方法做知识的归纳总结,把所学知识以及相关知识进行连接,横向、纵向比较得到新收获。

  我相信学神学霸们的学习方法也就不过如此吧!是不是发现这些话语好熟悉?我们自己在日常工作中是不是也会时不时的说到这些?我们为什么就没有写出这样大咖类的书来呢?值得反思呢。第三是“高效读书——碎片时间读书法”,正是读了这部分内容让我发现自己错过了如此多的美好人生、浪费了如此多的美好时光,原来这些年来孜孜不倦想要的.方法竟然都是在我的手指间匆匆溜走了的重要原因。我自己有个特别不好的习惯就是每次做什么事都需要有个事先准备的心理期、要心理感觉时间充足够用才愿意去做、要做什么事就想一次性做完不拖拉,结果却是越这样就越把很多很多的碎片时间都浪费了,准确的说我完全是败在了“碎片时间的合理利用”上,都不能说是充分利用,这让我的拖延症和焦虑症变得更严重了,而且很早以前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读了这本书的这部分内容之后虽然说达不到醍醐灌顶的作用吧。但是可以说是找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要利用好碎片时间,做好时间管理。比如每天早上醒来后的那15分钟可以做点什么?每天进班前的5分钟可以做什么?每天作业批改完剩下的那种半节课或者10分钟可以做什么?每天晚饭后孩子们睡前的活动时间可以做点什么?放下手机做好有效有益事件就会缓解所谓的拖延症和焦虑症!

  原来我一直以为的碎片时间是用来娱乐消遣的,但是事实证明刷手机根本没有达到娱乐消遣的目的反而经常让我产生自责感,这才是让我焦虑和拖延继续恶性循环的原因,这也是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最大的收获!

读书读后感10

  记得曾有人说过,生活就像是在空中抛接五个球的游戏。五个球分别为:工作、家庭、友谊、健康和精神。除工作以外其余均为玻璃球,而单单只有工作是橡皮球,也就是说工作有无数次可以重新来过的机会,而其余的都有且仅仅只有一次机会,在看此书之前,我也一直信奉着这一点,而且牢牢坚信它是正确的,所以的一切排位都讲工作放在了最后。其实不然,到如今真正工作以后,到如今读过此书以后,到如今认真思考以后,才发现工作原来也是玻璃球。

  (一)实现自我认定

  实现自我认定不仅仅是认定自我,认定目前的工作,更是要认定工作是在为自己而工作,不能视为自己上司而工作,不能有着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想法,这样在工作时,决不会有激情四射的时候。毕竟我们还年轻。不能将工作仅仅视为解决我们生机,解决我们衣食住行,解决我们生活质量提高的途径。工作可以填补我们生活当中很多空白,可以让我们实现抱负。在日本,一位负责清扫星级酒店马桶的阿姨,每次在洗完马桶之后都会盛一杯清水喝下去,来检验自己的工作完美程度,而当时的她还是那栋楼里在其他人眼中是地位最卑微的,可是她却不卑不亢,实现了自我认定,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最终成为了日本的邮政大臣。

  (二)实现自我承担

  自我承担,就是在工作中要能够做到发现问题自我总结、自我纠错,而不是一味找借口推脱。在读此书时也感触颇深,记得不久前参加的惠山区纺织业工商联会议,听了许多公司老总在向大会抱怨、向政府抱怨,说公司经济每况愈下,而如今政府又缺乏强而有力的政策支持;劳动力价格上涨加之流动性极大;海外订单大量减少,等等,提及到了许多问题,而此时却有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老总提出“一切问题的发生究其根本原因首先应当是自我,必须勇于承担责任,以饱满的激情进行下一步工作,不断完善自我提升功能。传统产业要寻求进一步发展必须通过自主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打造核心品牌来实现。”

  (三)实现自我提升

  “如果你有智慧,请你拿出智慧;如果你缺少智慧,请你流汗;如果你缺少智慧,又不愿意流汗,那么请你离开本单位。”这是国外一家公司的训练口号。这告诉了我们要实现自我提升。未来,是靠自己闯出来的,有时也是逼出来的。有人曾说假如上帝把所有的`门都关上了,还有一扇窗子为你开着;如果连窗子也关上了那还有堵薄墙让你去凿。你说咖啡本来是苦的,加点糖和奶就变得香甜,但绝不能没有苦味,否则就不是咖啡了——人生不也是如此吗?对于年轻的我们而言,注重才能的积累远比注重目前的薪水多少更重要,因为它是每个人最厚重的生存资本。

读书读后感11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个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另一个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最后一个是俄罗斯名作家:托尔斯泰。

  在这本《名人传》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亲发现了,他父亲开始用暴力逼他学音乐。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变成了挥霍的酒鬼。这些不幸一起压到了贝多芬的头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痕,也因此导致他的'脾气暴躁而古怪。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很快地他就成名了。

  当他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耳朵,而像贝多芬这样以音乐为生的大音乐家,却聋了耳朵,这个打击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

  虽然很孤独,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由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译成中文,他从《名人传》中得到的启示是:“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么,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 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 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

  《名人传》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

读书读后感12

  多读书读好书有一个最大的益处,就是让你逐渐有了一个明晰的思维体系,尽量远离了人云亦云的随波逐流。

  读书是为了自我完善与提高,但日常生活中,每天只有匆匆碌碌身心疲惫又不得不强撑笑脸,这到底是在干什么?

  这就是一种“屠刀”,如顺从于此就不要再盼着“成佛”。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否则就是自寻烦恼。如果不狭隘的去理解“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能懂得生活是自己的,没有人能阻止你,追求自由幸福,实现梦想。

  宁静致远,澹泊明志。静是一种强大的能力,心静则万物俱静,如此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如此心志,需修身,之前首先应修心,而读书是修心的上选。

  本书用读书笔记及感悟的形式,更通透地讲解了读书的益处。主要分成了三个部分为认识自己、了解未来、精进生活。这递进的三项总结的好。

  人很难清晰的看待自己,不过,却总是在这种模糊的基础上,想要大展身手。所以伤痕累累。

  然后,在憧憬与理想被不断消磨中,几乎看不到未来。

  只剩,随波逐流逆来顺受。

  以上,算是三项的反面。

  当你能认识自己时,就会明白,现在的你是由过去的你组合而成。过去的悔恨遗憾、快乐回忆、功过是非等,就像是你亲手建的沙堡的那一粒粒沙子。你可以发脾气,一巴掌拍扁了一个塔楼;也可以兴奋的宣布要建世界上最厉害的'堡垒;甚至推倒重建都行。但是,时间一直在公正的统计计算,没有一丝余地。

  所以沙堡就是你要看到的自己,哎,好随意的样子!

  但真正的认识应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是什么导致,你在其它沙堡挺立而起的同等时间下,却把自己的,弄得越来越像个大沙堆。

  在书中我找到了相关的两个重要点,情绪与目标。被情绪奴役,没有目标或目标混乱模糊,是最大的原因。情绪管理较好的办法是正念,有智慧的人才懂,归根到底,善比恶更厉害。其次,目标是结果、效率、方向等因素的主导与源动力,没有它,定然事倍功半。

  在初步认识了自己之后,要放开眼界,左右看看周围,抬头看看天空,你的未来,你希望是什么样子?如何达到?

  学习吧!看书吧!像孩子一样的每天都在快乐的肉眼可见的成长吧!

  而这种趋向明显目标明确的进步,有个大问题是容易枯燥单调,或者说,容易错过精彩。

  这就需要一种平衡,对,中庸之道!中庸像午时的太阳,最辉煌的时刻。而这一刻是短暂的,是动态循环的一部分。说难是因为想固定住这一时刻,自然万难甚至徒劳。从另一种角度想则不同,午时的太阳每天都会有。

  这世间所有的高楼大厦都是像沙堡一样,一点点建起来的,悠远如长城、金字塔,宠大如故宫,高耸如什么什么(最高不断在更新),这些都是人的意志的体现,就像你想有个沙堡,然后它出现了一样。

读书读后感13

  教师的力量是什么?有多大?

  在《师说》中,韩愈告诉我们教师是“传道受业解惑”,师,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而在如今,教师的力量并不仅仅局限于传授学识,更在于人生,传导给学生爱,让他的人生不会苍白,而是充满着馥郁芬芳。

  歌德说“人们只能认识自已所爱的,爱或激情越强烈越充沛,认识就越深刻越完整。”没有兴趣支撑的学习,过程很容易就陷入拖沓的窠臼;没有热爱支撑的学习,结果必然是苍白无力的。爱可以激励我们教师去面对挫折,投身所爱,描绘梦想中的未来。是爱让学生更多、更好地接受教育,走向更好的将来。

  学生的未来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他的智商、情商,更取决于他内心的爱。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接收到教师的爱,体会到更多的平等对话,才会有更好的成长。在这样的教育下,学生才会更加投入到学习中去,获得更好的'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当一个孩子跨进学校的大门成为你的学生时,他无限信任你,你的每一句话对他来说都是神圣的真理。在他看来,你就是指挥、理智和道德的典范??”,我们应当成为学生的典范,以自己为旗帜,引领学生,让他看到更远的远方,走向更远的未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身也会也会更加充实、更加完美。

  从《教师的力量》这本书中,我听到了教导,汲取了力量,获得了提升。它让我懂得,教育是面向心灵成长的活动,教育力量的根源便是来自教师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要求与鼓励。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是一本沉默无言的书,学生无时不在阅读,一件在教师看来似乎微不足道的小事,对学生却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我们的教学中几乎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场面,只是由无数琐碎的细节堆积而成,然而就是这些琐碎的细节,平常的行为,却会给学生的精神成长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带来长远的影响。教师的工作虽是平凡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荀子的《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教师便是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环境,使他们健康成长,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顺畅地走向远方。

  我们要时刻记住: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学生在观察教师时常常自带一种“放大效应”,教师的一点瑕疵,便会使他们感到莫大的失望,教师的形象便有了崩溃的迹象。教师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影响着他们的处世态度和人生观。如果我们老师不能给用爱为学生给营造一个充满爱的环境,那学生如何能成为香远益清的荷呢?

  有力量的教师不仅可以教授出更好的学生,还可以使自身获得成长。做有力量的教师不仅应该是一句口号,更应该成为一种现实,在生活中,它也可以成为一种确实的做法。我想:我也应当成为一个有力量的教师。

  读一本好书犹如品一杯香茗,阅读之中心神安宁,唇齿留香。读完这本书,我的心里充满着力量。

读书读后感14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是一篇集科普与记事与一体的课文,也是一篇饶有趣味的游记。文章按游览历程记叙了所见所闻,课文还揭示了一个科学道理——盐水比重大,所以浮力大。水中含盐量越高,托浮力就越强。

  自主支配学习时间,就意味着主动权在学生手里。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和程序,参照教师给出的建议。自主支配时间,自由自在地学习,通过看、读、听、写来掌握知识。例如:在本课的教学中,完成“作者在去死海的路上有什么样的感受和见闻”这一环节时,我给了学生大量自主学习的空间。通过学生的品字读句、理解感悟,使学生即领略到了死海的旖旎风景,也感受到了作者写作的意图。

  授以学法,鼓励创新。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说,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并能根据自身特点,对其进行创新。

  例如: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设置了一个话题作文的训练环节,要求学生模仿文中作者介绍死海风景的特点,来介绍一下自己所难忘的所见所感。完成这一环节,前文方法的指导必不可少。正因为有了“渔”,所以这一环节的展开较为顺利。

  课内外知识的有机结合,既是文本知识的延伸,也是拓宽学生视野的最有效途径。必须突破当前以理解和巩固文本学习为目的的狭隘作业观,改变以文本内容和书面形式为主的作业模式,依据学生发展的需要来设计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不要仅从作业后的结果看成效,还要从作业的过程看学生的其他方面的获得。

  可以指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文本,去阅读,去参观、访问、查阅资料……达到课本资源与社会、自然等生成资源的整合,让学生在体验生活和观察社会时发现并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重视观察笔记(实验笔记)、读书笔记(包括读后感)、日记(包括随笔)、调查报告、编制学习小报、广播记录等多种作业形式的指导。教学中有这么一个环节:要求学生收集交流世界奇观。由于课前师生共同参与,因而学生的资料极其丰富,让学生了解了更多的国门之外的奇观,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当然,在光鲜的背后,仍有许多须改进的地方。

  1、 师的点评过于苍白。这需要师较深的文学底蕴,须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充实。

  2、 中差生的照顾不够均匀

  3、对知识的重构过程,师的认识还太浅薄,更多的还是为教而教,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实施教的过程。

  “路漫漫兮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在不断完善自己的同时,离好课的标准越来越近。

读书读后感15

  在假期里读了《和孩子一起读书》这本书,仔细思考了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读书,真正的教育是无痕的教育,是学校环境的教育,是父母身体力行的教育,而不是过多的教诲与训斥,某一种意义上说,说教往往是无用的。因此,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营造有着浓厚书香气的家庭氛围,无疑是家庭教育的首要问题,很多教育专家认为,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其中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陪着孩子一起读书。这个理念的提出,应当是教育观念的一次变革,它至少蕴含了以下3层意思

  1、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读书氛围对小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良好的读书氛围能让学生受到熏陶。结合本校“打造书香校园活动”,我们在班级中设立图书角,以老师同学捐献等多种形式丰富班级图书角藏书量。制定完善的班级图书借阅制度,由指定的图书管理员负责,并对图书实行定期更换。以班内好读书者为榜样,让大部分学生受到感染,去图书角翻翻书,感悟读书真谛。以人影响人,带动全体学生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让书的香味儿在教室中弥漫。我们利用中午时间让学生有计划地读读好词好句、古诗词、名人名言、谚语、歇后语等等,朗朗读书声,读出感悟,读出韵味,读出日积月累;利用阅览课时间让学生感受一种丰富的安静,我读书,我思考,我收获,我快乐,以“丰富的.安静”熏染学生,心甘情愿地快乐地浸在书海中;在中午同样我会让学生放下习题,自由支配快乐的午休时间,享受书籍散发的缕缕清香……

  2、师生共读 培养好习惯并不是在空地上盖楼。它不能光靠管,它更是有好习惯的人带出来的。这就叫熏陶。熏陶远比训练更接近教育的本质。要学生自主读书,不断学习我们教师更应多方汲取书籍中的养料,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让读书的魅力在身上展现。我们提倡师生共读,共同扬起风帆,驾起读书之舟。 师生共读一本书,方式方法可多样化,重要的是达到以下两个目的——让学生与书本对话,即引导学生谈谈自己读了这本书的感想,说说你最喜爱的地方或情节,说说你最受感动的故事,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或教育。教师与学生、读物对话——教师以学生身份去读这本书,从学生角度谈谈对这本书的体会,尝试用儿童眼光去感受,还可以经常和孩子们分享读书心得。为了促进此项活动深入开展,倡导“师生共同写心得”,老师们也及时地总结读这本书的体会和师生同读的感想,写出读书心得。师生共同学习,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这样使师生更亲近,其乐融融。

  3、亲子共读 学生在校期间有很多学习任务,光靠学校单方面引领学生课外自然化阅读时间上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在家长学校上我们会向家长灌输阅读意识。首先要让家长创造良好的亲子共读心态。其次要规划亲子阅读。父母可以在家里布置读书角,父母固定时间陪孩子看书,让孩子养成习惯。共读时间最好能定在晚上,那时候家事做完了,是比较轻松的时间。另外,家人要配合,在亲子共读的时候不要将电视打开,以免孩子分心。

【读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书读后感02-24

《读书》读后感06-14

读书的读后感02-18

关于读书的读后感02-06

有关读书读后感02-13

寒假读书的读后感08-29

《忆读书》读后感12-12

作文读书读后感05-31

暑假读书读后感07-23

读书读后感15篇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