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说》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白说》读后感6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白说》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说》读后感1
这两天在看白岩松的《白说》,颇有些感触。这种强烈的感觉促使我突然想写点什么。《白说》这本书听其名大概就可以猜到它的主要内容,也就是白岩松对于人生和生活的感悟。我平常向来不太爱好此类书籍,在我看来,人生百态,各有其不同,成功和人生轨迹是不能复制的。但是我很好奇从一个新闻人眼中看社会和世界是怎么样的。
此时此刻我的心跳速率比平常快,这说明这本书给了我收获和共鸣。刷了太久的微博和朋友圈,很久没有这种在书中偶遇知音的惊喜感和幸福感了。就像张爱玲笔下所写:“原来你也在这里”。就像在铺满青石板的雨巷中,突然转身看见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这种幸福感缺失了太久。我开始认同读一本好书就如谈一场恋爱的观点了,期间有与作者心灵之通,有意见相左的分歧,只是不能争吵,不能转身离开,一阵反思过后仍然爱不释手。
白岩松在书中谈到他的读书之道时,我差点泪流满面。他说你以为读过了,其实是错过了。我想想自己错过的确实值得可惜。大学四年,我很多时间都是跑图书馆,借阅过很多书籍,历史类,哲学类,心理类,文学类等等。但是至今让我想重新想借阅和翻看的是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如果说我是因为爱好历史所以爱此书,那就错了。与此书的相遇说来有些不那么浪漫,如果不是大学老师布置作业,我想此生我注定和它错过,但是我虽然曾与它相遇,却没有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这也是我至今最大的遗憾。当时把看《东晋门阀政治》当成一项任务,我爱上它是在喧闹的候车室等火车的时候,当我看到作者笔下的东晋门阀的那些趣事和人物性格时,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穿越了,当时的我不知道四年后我还会如此着迷此书。看过太多历史类的书籍,很少有这种觉得历史是个很有趣的东西的感觉,大多数人对历史总是过于敬畏,所以写出来的作品总是觉得离现实很遥远。历史确实是个遥远的概念,但是我想能把遥远的概念写出昨天的感觉,这才是还原历史最好的方法吧!当然大家的作品是有很多的,每当我读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我都觉得黄仁宇先生必定是个很有趣的`人。其实我没有接触过作者,我之所以读出我所认为的作者的性格,不过是因为他的作品确实有趣,确实让我喜欢。当然这也和个人的文学底蕴以及史学背景有很大的关联。作为大家或者资深的研究者,也许他们在我们看来枯燥的史学中发现了乐趣,然后帮助我们去发现其中的乐趣。我们现在所阅读的都是他们在原始史料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正如他们把食材加工成食品。只是食材加工大多数人都会,只有少数人才能做成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令人垂涎欲滴,流连忘返。我至今都很感谢我大一的专业老师,是她让我知道陈寅恪,钱穆,顾颉刚,翦伯赞,黄仁宇……这些人的作品有惊人之处,当然惊人之处是我阅读后得出的结论。经过广泛阅读之后,我发现读什么样的和读谁的书太重要了。一本好书读完后就像和恋人分别,其间的酸甜只有自己慢慢去体会和领悟。
有的时候,我们不带任何目的的去阅读也许会收获更多。仅仅只是喜欢,所以愿意在喧闹的环境中如饥似渴的阅读。正如白岩松所说:阅读也要讲究随缘和惜缘的,别功利,别强加。随着年龄的增长,它慢慢成为你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现在社会大多流行成功学,所以我也用成功学来抒发下感概吧!我认为生活的成功就是把大多数人认为的枯燥感过出趣味感,学者的成功是把多数人认为的枯燥写出趣味感但不对事实进行扭曲。读一本好书时,也许你会泪流满面,也许你会哈哈大笑,拍手称快。也许……
现在最想做的事情是把《东晋门阀政治》重新看几遍。虽然曾经的年少无知让我错过它,但是再次相遇我会更加去好好品味其中的趣味和价值。因为错过,所以更加珍惜。好书原来看一遍是远远不够的。
《白说》读后感2
在抖音上,刷到一个视频。
采访者:中国现在这一批青年学生,他有一个什么样的最大变化触动到你?
白岩松:大学的时候读的书太少了。人生是一个围棋盘,当你读的书很少的时候,也就是说,这个棋牌上点的子很少,他不成势,随时可能被别人吃掉。另外读书一个很重要的感慨就是人找书是很难的,但是书找书是非常容易的。就是越读书越知道该读什么书,书会带着你去读书。当你读得足够多了,这个围棋盘上的子连在一起,那他就会成势了,人生就成势了。可是现在你看到,我见的相当多的年轻孩子们,这个围棋盘上没几个子。
说完后白岩松深深的摇了摇头。我突然意识到一个月都没看一本书了,之前说的一周一本书的量好像有说话没算话了。突然想起也有买白岩松的一本书,趁着这个时间,也看看他的作品吧。
还记得看柴静的《看见》时,眼泪一次次狂飙。总觉得新闻媒体人都有一种让人崇拜且向往的力量。文字吸引眼球,段落深入人心,细节让人落泪,回过头又觉得社会还有很多层面,但是还是需要保存乐观,继续生活。
这次翻开《白说》也一样,虽然和看《看见》的文体非常不一样,也确实男士的表达也许没有女士那么细腻。但是同样,给予了我很多感触。
书分为了“岁月”、“价值”、“沟通”、“态度”、“时代”五个章节来呈现。因为有些涉及新闻的内容,虽然看得懂但是其实不是很感兴趣,只能看着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一写想法。
作者多次在书中说到中国人惯有的思维,不管什么事情,上来就先分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这也导致我们把生活看成非黑即白。其实生活好像很难分清楚那几分钟好,那几分钟坏,有的'好像只是平淡与不断的重复。所以生活好像就是需要学会接受平淡看,在平淡中寻找能够让自己无限靠近幸福的事情。内容很多,我很难表达清楚自己的感受,但是我很喜欢“岁月”这节的最后一句话“人生如茶须慢品,岁月似歌要静听”。
现在合上书却想不起来到底讲了些什么,这也许我还没有真正体会到书中的内容,但是有些画上线的内容能够被说一说。
“你的人格就是在这种无用的事情熏陶中,慢慢地健全独立起来。”
“学习,相当重要的一点是去喜欢你不喜欢的,适应你不适应的——也就是打开自己,试着体会和接纳那些不同的声音”
“真正使阅读成为一种深刻而愉悦的体验的,是你从中找到了自己,塑造了自己;而每一本在你心目中值得阅读和记住的书,都是因为其中蕴藏着未来你更期待的那个自己”
“作为社会这艘大船的瞭望员,你的职责是什么?当你看到前方海面上的所有信息,好或者不好,都要及时反馈,这样船才可以安全行驶。读书、思考以及责任感的支撑,就是瞭望员的“望远镜”。如果瞭望员自觉不自觉地,或是受命于某种指示地,报喜不报忧,那么他提供的信息就是失真的,这艘船的安全就是没有保障的。”
“总有一些长跑的人由于不断被短跑干扰,也加入了短跑的队伍;也有一些原本只打算短跑的人,一段时间以后决定改为长跑”
“我们都觉得“爱”很温暖,愿意用阳光来比喻,但是真正像太阳一样炙热的爱,恐怕又给人带来一种压迫感。倒是月亮,本身不发光,却能照亮每一个夜行人的道路,消解他们的恐惧和忧愁”。
“现在,写一篇洋洋万言艰涩深奥的学术论文,可以让医疗从业人员评个更高的职称;写十篇通俗易懂、普及常识的千字文,却不会给他们带来任何利益。这样的评价体系本身就有问题。”
在阅读的时候,把这些句子画了下来,当然不是全部。只是画线中的一部分。现在不管看什么书最终都会折射到教育上来,作者在书中的各种比喻,也让我思考教师职业,教育本身,其实也是存在很多问题与诟病。但是这些问题并不是那么快可以解决的,但是只有我们相信能够解决才能够坚持走下去。也许就像白岩松爱新闻一样,我自觉我也很爱教育,但是我还缺少的是我到底爱的是什么教育,我需要追求的真理到底是什么?给予孩子们成长的教育应该如何去做,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问题。
《白说》读后感3
借一双眼睛看世界,所以很喜欢央视主持人写的书,《白说》共分为“岁月(活着不是非赢即输)”、“价值(得失不是非有即无)”、“沟通(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态度(进退不是非取即舍)”、“时代(真相不是非此即彼)”五个部分二十余章,通过记录他15年来在各个场合与公众的深入交流,分享其世界观和价值观。书中内容涵盖时政、教育、改革、音乐、阅读、人生等多个领域,每篇文章后都有一篇“自己的读后感”,增加了文章的丰富性;用与读者相同的身份,做进一步跨越时空的交流。
许中国梦一个更好点儿的未来
对于中国时政和改革,白岩松直言不讳,他说“中国结束了挨打的时代、挨饿的时代,正在进入一个挨骂的时代。”“眼下这个时代的不够公平,是通往更高层次的公平的必经之途。”“中国人似乎在用望远镜看美国,美国所有的好,都被这个望远镜给放大了。美国人似乎也在用望远镜看中国,但我猜他们拿反了……”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物质快速增长创造了世界奇迹,GDP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直线上升,世界排名由第十名升至第二名,不止翻了两番,财税的增长速度更是远超GDP的增速。不可否认的是,在追求GDP增长的过程中也积累了相当多的问题,而且现在似乎成了问题的集中爆发期。但我们不能因此责怪政府、痛骂社会。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模式,欧洲走过,日本走过,有人说是“中等收入陷阱”,但哪个成长期没有困难、阵痛?白岩松结合自己的成长故事讲述中国梦,这也是普罗大众走过的历程和该有的梦。
许舆论环境一个更好点儿的未来
针对当下社会的`纷纷扰扰,白岩松则在书中表示:“理性,是目前中国舆论场上最缺乏的东西,有理性,常识就不会缺席,但现在,理性还是奢侈品。也因此,中国舆论场上总是在争斗、抢夺、站队并解气解闷不解决。”“资讯爆炸时,别被忽悠了。”
新兴媒体,假新闻太多,传统媒体,时常态度失真。钱的力量太大了,市场的力量也太大了,一时间,虚假新闻和有偿新闻层出不穷,一味地迎合、媚俗、八卦,人群中的对立和撕裂也愈演愈烈。身处这样一个快速变革的传媒时代,如何处理自己与传媒之间的关系,面对纷繁复杂的资讯,如何拥有独立思考和独立见解,变得越来越重要。既不能彻底隔绝,也不能沉浸于此。不仅要选择接收什么样的资讯,还要选择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它。当信息趋于对等,每个人又学会了理性思考,负责表达,这个社会的舆论环境该会改观。
许个人成长一个更好点儿的未来
在关于生活和幸福的话题中,白岩松写了一个细节:“曾经在飞机上看过一篇康洪雷(电视剧《士兵突击》的导演)的专访,被一个细节戳中泪点。康洪雷是我的内蒙老乡,当初当助理导演的时候,每天都要面对乱七八糟各种事。早上起床,总会有一番挣扎,然后对自己说,你康洪雷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你打算怎么过?说完之后冲出屋子干活去。看到这儿我热泪盈眶,把杂志合上了……”有一段时间,因工作的纠缠和人事的纷扰,很有一种想一走了之的冲动,每天上班前都需要给自己鼓劲。读到这儿,一下释然,坚强锐利如他们,也会如此,于我更不足为怪。自此,一扫阴霾,一身阳光。人不是孤立的存在,每当遇到挫折和问题时,我首先想到的是去找一找合适的书籍,静下心来阅读。相信这世界上一定有这样一本书能在你不知所措的时候给你安慰,让你冷静下来整理思绪再次前行。
一部《白说》,没有教条,极少理论。只像一个充满睿智的大哥哥与你促膝谈心,以其凌厉但却无比平实的“白氏”话风直面现实,读来亲切自然,时时处处体现着白岩松对人生的参悟,作为新闻人的敏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白说》读后感4
《万历十五年》改变我了对于道德至上的看法,给了我一个新的思考方向,《白说》巩固了这个想法,支持了我个人的一些陋见。这种内心的踏实真的很棒,足以让我牺牲睡眠时间来记录下这些想法,可见一斑。
白岩松说到这样一点,如何区分骗子和理想主义者,关键点在于方向和方法,只有方向没有方法,则只能被称为骗子,而理想主义者不一样,他们谈方向,也谈方法。这么一想,一直以来我大概就是个骗子,不管是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还是我微弱的社会责任感,我永远都在画饼,永远都在谈方向,但我从来没有提出过方法,更别说有所作为了。想来惭愧,但骗子和理想主义者之间,至少已经有一条明确的路可以走了,那么我也不至于是无头苍蝇,就这一点来说,我还挺骄傲自己作为骗子的身份呢。
《白说》有一篇文章是谈医疗,医生,医院,医患关系。他说,医生为不完善的医疗体制背了黑锅。我突然想起来我曾经发过一个朋友圈,没有资格地不知廉耻地为军人这个群体发声,又想起来在课堂上向学生否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歌颂。在一个做过正确的事,坚持着自己的新闻工作者的文字里,找到自己坚持的点,我的内心有莫大的感动。
医生,军人,教师。这个社会给了这几个群体太多的社会绑架,医生救死扶伤,军人保家卫国,教师教书育人。唯一两个加“德”的职业,“师德”,“医德”。没错,职业特殊性,社会需求,给了这几个群体特殊的奉献需求。当我们作为群体中的一员,当我们选择这份职业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想清楚,我们就应该有心理准备,从此病人,人民,学生的利益,就应该高于一切,我们应当学会奉献和牺牲,我们甚至应该满怀感情之情去接受这份奉献和牺牲。
可是,一个个体,也许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接受我们所选择的职业带来的特殊性。但一个群体不能!如果一个群体都需要做出牺牲,那么将来,谁还愿意进入这个行业,成为这个群体的一员?我们不能把这个社会最需要的职业,放在一个需要用道德来支撑的位置!没有那么多人,能在自己的生活需求被满足之前,就想着为他人的幸福而奋斗了。不然何以每个舍小家为大家的人都被歌颂被传承呢?不就是少吗?
我很赞成《白说》的这一观点,不是一味地去要求国人将道德,有道德,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健全的机制,讲理的社会,让国人的道德有地方安放。就像我第一次发现,像海瑞这样的先天下,自己清贫一生的“好官”竟然应该是被谴责的。因为他的清贫,被歌颂,被赞扬,让后世想要做官的人,都有着这样一种自己生活无法被保障的畏惧,那么这些重要的位置,需要有人作为的事,谁又来做呢?
人性本来就是自私的,在我看来,也应该是自私的。白说也提到,改革开放就是尊重了人性的选择,在大公之前,先满足个人的小私,社会在真的走在进步的路上。我觉得也是概括得非常精辟了。我一直觉得,人应该首先爱自己,等你学会爱自己了,再去谈什么爱家庭,爱工作,爱社会。不要道德绑架,尊重人最基本的需求。我一直很赞成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就像白岩松举例说的“贫贱夫妻百事哀”,再相爱的两个人,基本生活没办法满足,怎么幸福?从人生来看,生理和安全需求都没满足,能去追求自我实现价值吗?换句话说,我吃都没吃饱,你就让我去为别人送粥送肉了,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白岩松在演讲中为医生群体的发声,我觉得相当在理,延伸到军人教师层面我觉得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要给这些职业道德绑架,请给我们需要的社会保障,让每个在位者,和后来者,都能满怀热情和感激的走到这么一个社会需要的岗位上。估计到我能写出这么有说服力的一篇文章的时候,我已经不是一单纯的骗子了,现在就全当是骗子的练手吧。而我想,不管骗子能不能晋级为理想主义者,我可能都做不了一个好的职员,因为我的生活将永远地大于工作,不谈奉献,先爱自己,拒绝道德绑架。
《白说》读后感5
这两天在看白岩松的《白说》,颇有些感触。这种强烈的感觉促使我突然想写点什么。《白说》这本书听其名大概就能够猜到它的主要资料,也就是白岩松对于人生和生活的感悟。我平常向来不太爱好此类书籍,在我看来,人生百态,各有其不一样,成功和人生轨迹是不能复制的。但是我很好奇从一个新闻人眼中看社会和世界是怎样样的。
此时此刻我的心跳速率比平常快,这说明这本书给了我收获和共鸣。刷了太久的微博和朋友圈,很久没有这种在书中偶遇知音的惊喜感和幸福感了。就像张爱玲笔下所写:“原来你也在那里”。就像在铺满青石板的雨巷中,突然转身看见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这种幸福感缺失了太久。我开始认同读一本好书就如谈一场恋爱的观点了,期间有与作者心灵之通,有意见相左的分歧,只是不能争吵,不能转身离开,一阵反思过后仍然爱不释手。
白岩松在书中谈到他的读书之道时,我差点泪流满面。他说你以为读过了,其实是错过了。我想想自己错过的确实值得可惜。大学四年,我很多时刻都是跑图书馆,借阅过很多书籍,历史类,哲学类,心理类,文学类等等。但是至今让我想重新想借阅和翻看的.是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如果说我是正因爱好历史因此爱此书,那就错了。与此书的相遇说来有些不那么浪漫,如果不是大学老师布置作业,我想此生我注定和它错过,但是我虽然曾与它相遇,却没有一场轰轰烈烈的感情,这也是我至今最大的遗憾。当时把看《东晋门阀政治》当成一项任务,我爱上它是在喧闹的候车室等火车的时候,当我看到作者笔下的东晋门阀的那些趣事和人物性格时,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穿越了,当时的我不知道四年后我还会如此着迷此书。看过太多历史类的书籍,很少有这种觉得历史是个很搞笑的东西的感觉,大多数人对历史总是过于敬畏,因此写出来的作品总是觉得离现实很遥远。历史确实是个遥远的概念,但是我想能把遥远的概念写出昨日的感觉,这才是还原历史最好的方法吧!当然大家的作品是有很多的,每当我读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我都觉得黄仁宇先生必定是个很搞笑的人。其实我没有接触过作者,我之因此读出我所认为的作者的性格,但是
是正因他的作品确实搞笑,确实让我喜爱。当然这也和个人的文学底蕴以及史学背景有很大的关联。作为大家或者资深的研究者,也许他们在我们看来枯燥的史学中发现了乐趣,然后帮忙我们去发现其中的乐趣。我们此刻所阅读的都是他们在原始史料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正如他们把食材加工成食品。只是食材加工大多数人都会,只有少数人才能做成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令人垂涎欲滴,流连忘返。我至今都很感谢我大一的专业老师,是她让我知道陈寅恪,钱穆,顾颉刚,翦伯赞,黄仁宇……这些人的作品有惊人之处,当然惊人之处是我阅读后得出的结论。经过广泛阅读之后,我发现读什么样的和读谁的书太重要了。一本好书读完后就像和恋人分别,其间的酸甜只有自己慢慢去体会和领悟。
有的时候,我们不带任何目的的去阅读也许会收获更多。仅仅只是喜爱,因此愿意在喧闹的环境中如饥似渴的阅读。正如白岩松所说:阅读也要讲究随缘和惜缘的,别功利,别强加。随着年龄的增长,它慢慢成为你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此刻社会大多流行成功学,因此我也用成功学来抒发下感概吧!我认为生活的成功就是把大多数人认为的枯燥感过出趣味感,学者的成功是把多数人认为的枯燥写出趣味感但不对事实进行扭曲。读一本好书时,也许你会泪流满面,也许你会哈哈大笑,拍手称快。也许……
此刻最想做的事情是把《东晋门阀政治》重新看几遍。虽然以前的年少无知让我错过它,但是再次相遇我会更加去好好品味其中的趣味和价值。正因错过,因此更加珍惜。好书原来看一遍是远远不够的。
《白说》读后感6
提起白岩松,想必大家不会陌生,央视新闻频道著名主持人,资深媒体人。前些日子凭借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解说,又火了一把,当了回网络红人,被网友戏称为一本正经地说段子。一本正经,那是央视特色,尤其是说新闻的,不正襟危坐好像都对不起这份职业;但说段子,那可就不大容易了,得挖空心思、突显主题,又得接地气、有笑料,说白了就是让人心甘情愿地被撩,这可就是个技术活了。当今最火的段子手薛之谦曾自曝写一个段子要花上六七个小时,这还是自己闷头在家搞创作只为搏你一乐。要是真正想做好一档直播节目呢?那背后所花费的时间、耗费的精力可能要成数倍累计了。读这本《白说》时便已体会一二。
《白说》与其说是白岩松的一本自述,不如说他是在以新闻人的角度与你聊天、话家常,态度诚恳,言语平实,容易接受又发人深思。用简单的语言诉说并不简单的事是一种本领,而能撼动人心则更需要智慧。显然这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日积月累的付出与努力。就拿白岩松本人来说,一要有大量的知识储备。白岩松爱读书,这从他的经历中看得出,从小泡在图书馆,以书为友共度了几十年,在全家去搞“历史”的情况下,他毅然选择了从事“新闻”行业,多年后才猛然发现,其实搞“新闻”的人才最狠,其他人都在“挖”历史,而自己却是在“做”历史。二要有独特的思维见解。白岩松曾说“一个人的价值和社会地位,跟他的不可替代性是成正比的。”不可替代性来自哪里?同一条新闻,怎么报道能抓人眼球,入木三分?同一件事情,怎么做能彰显特色,体现价值?这就要从独立的人格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上做文章。三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古语说,实践出真知,此话不假。理论再好,不去实践,也只是空中楼阁、秀花枕头。唯有在困难中磨砺,在挫折中奋起,在失败中顿悟才能淌出一条通往成功的血路。四要有一流的口才表达。正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有了前面知识、思想、阅历的积淀,现在需要的就是一点“口才”的东风,借新闻人之口表述事实,还原真相,至于对错,交于观众评说。人们常用少说多做来警醒自己,但少说不等于不说,合理的诉求、善意的提醒、正确的引导都需要平等地沟通、有效地表达、深入地交流。而媒体人要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报道让这个世界变得好一点、更好一点。
此外,还是想说下关于阅读的事。《白说》里白岩松提到了成长道路上影响他最大的三本书。一是少年时期读的《朦胧诗选》。通过那些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文字表达,与诗歌碰撞共鸣,开启了心灵之门。二是青年时期读的《曾国藩》。通过与别人的对话,读别人的故事,也跟自己对话,丰富自己的人生。三是壮年时期读的《道德经》。让人到中年的他豁然开朗,内心更加平静。对于我自己,近年来也有两本书帮助颇大。一本是几年前在豆瓣上偶然遇见的meiya的《慢慢来,一切都还来得及》。让那时正处于迷茫混沌中的我理清了方向,重拾了信心。也让我明白,只要你愿意启程,不论30、40,都不算晚,都可以通过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让人生多些精彩记忆。另一本是今年年初微博网友推荐的梭罗的《瓦尔登湖》。每当焦躁不安、情绪难抑之时,都会想起许多年前宁静美丽的瓦尔登湖畔,那个尽情享受天地灵气,与大自然拥抱共舞的身影,当你把自己置身其中,心灵也就不自觉得到净化,内心自然而然回归平静。
最后,就引用《白说》里这段话来做个结尾吧。想来,阅读的作用大抵也应如此:它帮你打开世界,带你走出自己狭窄的空间;它与你的情绪产生共鸣,陪伴你度过一段时光,让你品味出无用为大用的乐趣;它带你面对内心,面对人性,面对生命;它还可以提供智慧、抚慰和解决之道,在你行走艰难时,为无门之处开门,让无光之处有光。
愿我们都能用书籍之光照亮人生之路,让我们在未来闪亮登场。
【《白说》读后感】相关文章:
《白说》读后感03-07
我想对李白说的800字作文08-20
茶馆的读后感 茶馆的读后感02-09
《月亮与六便士》寒假读后感 读后感03-04
岳飞传读后感《岳飞传》读后感01-08
简爱读后感英文 简爱读后感英文03-30
西游记全本读后感_读后感01-10
乡土中国读后感 《乡土中国》读后感10-24
经典读后感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