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积极心理学》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1
这学期我在教学之余读了一本非常有意义、对工作特别有帮助的书《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书中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其研究目的在于服务教育。通过阅读本书,我有以下收获:
《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既包含了普遍性共同性的教育教学原理,同时又结合学科,针对学科的不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将学科组织、调整与呈现,并进行教学。因此,学习此书,一举两得,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自己班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学科教学能力。
一、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性。
这本书强调了教师通过认真学习心理学,知道了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优秀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能够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时你认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是多么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能给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了解孩子的内心,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欣赏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
二、了解学生的心理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学习也不例外。学习是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牵涉到整个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比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构成直接参与学习活动的智力系统。而这些非智力因素,构成了与学习相关的动力系统。其中的动机则是学习活动最基本、最主要的心理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必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在学习中能专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就必须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提高教学工作质量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掌握某学科的知识就能胜任、驾驭的。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并运用一些心理学原理来实施教育教学策略。比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兴趣、情绪、意志品质和最佳的学习时机,都要求教师采用最佳的手段以优化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各种因素。这时,就需要了解学生赖以进行信息加工一些主要心理过程,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规律,以及相关非智力因素情况的诱导,促使学生的认知兴趣得到发展,形成稳定的、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健全他们的人格。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这本书要通读,更要精读。自古说的好“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本书很有价值,对我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今后我还要继续研读它。
总而言之,通过这一期对《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的学习,我收获良多。不仅有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素养的提高,而且对很多学习事件有了崭新的认识和感悟。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2
“当我们聚焦于积极面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进步和希望。”写在《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封面上的这句话,给了我迫不及待想把它读完的力量,期待能够从书中获得希望和进步。
记得一首歌中这样写:小时候哭着哭着就笑了,长大后笑着笑着就会哭了。纵然“积极”代表着乐观向上,我心向往之。然而成年以后独自面对生活、工作,诸多烦恼四面八方而来,才懂得为什么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倘若被这八九吓倒、压垮,便只能在绝望中掩埋自己,只有积极地透过剩下的一二,看到希望,才能够将自己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而能够如是去做,必定要拥有积极的、强大的心理。就像作者说的那样:“每个人的心中都存在两股抗争的力量,积极力量和消极力量,这两股力量就像太极中的阴阳两极,此消彼长。”所以我们的确应该学一点儿积极心理学,努力给自己注入积极能量,同时也引导学生积极地面对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有些许特殊性,因为教师的人生与学生的人生紧密相连。我们努力寻找教育教学的乐趣,不仅仅是为了让自己能够快乐工作,更是要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愉悦体验,带动他们快乐学习。
积极心理学要求教师拥有慧眼识人的能力,相信人人都可成才,能够敏锐地发现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才能恰当的指导和培养他们成才,而不是只以“成绩”论英雄。这样你会发现,班里的学生虽然成绩高低不同,但十八般武艺各有精通,只要肯努力,都有可以成才的方向。这是多么美好的一种教学理想,然而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思维定势,同时现在的教师工作辛苦、事情繁杂,在这样的状态下,每天面对各种调皮捣蛋,和老师斗智斗勇,想方设法逃避学习的孩子,老师们很难做到耐心倾听、平等交流。所以大多时候,习惯于用简单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以至于出现问题的学生往往是被“制服”而不是心服口服。最终问题看似解决,其实仍然存在。所以真正实现人人成才这样的一个目标,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这就要求我们的心中要充满爱,要完整地接纳每一个学生,以真诚为基础,但不是无原则地迁就,同时要一视同仁、以礼相待,相互信任,在心与心的.碰撞中解决问题。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捣乱,我们不要理所当然地认为他就是个爱惹事生非的淘气包,也许他是因为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有的学生犯了错不肯承认,不要一味地反感他不知悔改,也许是因为每次犯错后被惩罚地过于严厉,他太害怕了;有的学生总是和同学发生矛盾,不要轻率地认为他是个不合群的孩子,也许只是因为他不懂得与人交往的正确方法。因此当学生出现各种问题时,不要急于指责,要多倾听他们的心声,从而弄明白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然后引导他们一点点去认识自己的问题,最终能够主动转变自己的问题。这样会让我们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被爱的感觉,帮助他们从学习的消极体验中走出来,去获得学习过程中的乐趣。这就好像大禹治水,只有将学生心中的问题根源“疏导”出来,他们的问题才不会再次“泛滥”。
当我们面对阳光时,生命中便充满光明,阳光地面对工作,阳光地对待学生,相信在积极态度的催化作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必定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3
今年寒假,有幸读了陶新华的《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一书,心理颇有感慨。文中倡导把积极的心理学运用到教育之中,比如,幸福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概念,追求幸福应该是人生的重要目标或者最有价值的目标。“想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必须去发现自我的优点,进行充分得发挥,用毕生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等等。
最引起我共鸣的是作者所提到的长善救失,“长善救失”语出《礼记学记》,其原文是“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意思是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增长优点而改正缺点的。根据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发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长处,补救学生的缺点。这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明确的职责所在。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人的差异性,决定了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善救失的教育思想就是针对人的这种与生俱来的差异性提出来的。
教师如何“长善”,如何“救失”,是值得我们认真去思考的。 有人说,孩子的`优点不说跑不了,缺点不说改不了。于是,很多的家长、教师都习惯于对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而时时把孩子的缺点挂在嘴边,以“爱”的名义让孩子成天处于被批评、被指责的生活状态之中。 我们不妨以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为例:改作业的时候,我们通常的做法就是把学生的错误找出来,然后要求学生改正;改作文的时候,我们做得最多的就是帮学生指出不足之处,然后教学生如何修改;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我们早已习惯于先开导学生认识错误,然后循循善诱地教育学生:“人非圣贤,岂能无过。”改过来了就还是一个好学生。所有这些,都是在“救失”。那“长善”呢?在学生没有出错时,我们记得表扬学生了吗?学生的作文虽然稚嫩,但总会有写得好的地方,我们帮学生指出作文的优点,告诉学生好在哪里了吗?学生没有犯错误时,我们就没有去做正面的品德教育吗?看来,在很多时候,我们确实是让“长善”缺席了。
在“长善”缺席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可能就要事倍功半,甚至是要吃力不讨好了。 “长善”非但不能缺席,而且应该放在首位。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能不能发现学生原有的长处,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学生的作文为例,如果一个学生的作文内容没有什么优点,而他写的字很漂亮,那就要重点表扬他写的字。教师应该真诚地告诉他:“你写的字真漂亮,老师喜欢你写的字。”相反,如果一个学生的作文内容很精彩,只是字写得不好,那就要重点表扬他写的内容,教师应该指出他的作文好在哪里,而不是简单地用一个“好”字敷衍了事。教师如果能够更多、更有效地去做好“长善”的工作,学生就会有更多的感动、更多的自信。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更好地“助长”学生的优势,从而更加健康地成长。缺点当然也要说,帮学生指出错误所在,才能达到“救失”的教育目的。但是,教育却不宜以“救失”为主,更不能习惯性地只去“救失”,而忘了“长善”。
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懂得正面激励,这对于教育来说是多么重要!用心去发现孩子的优点,指出孩子的优点,赏识孩子的优点,这就是“长善”。“长善”本身就蕴藏了“救失”的功能。教育要以“长善”为主,这样就更容易将教育的言语说到孩子的心窝里去,让孩子的“善”蓬勃发展,枝繁叶茂。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4
人类为什么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关于这个哲学问题人们展开了激烈而深刻的讨论,最终知道人类活着就是为了获得幸福。这学期学校提供了许多书,希望每一位老师仔细研读可以将其精髓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我选择的第一本书就是《课堂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本很实际、很有内涵的心理学书籍。之前我有读过《微表情心理学》的书,在那本书中我体会到了可以从不同的表情中了解每个人真实的内心世界,了解每一种情绪背后所掩藏的秘密。那么如今的这本书却给了我,在现在的教育教学中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也让我习得了在课堂上如何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心理,从而更好地教学。
这本书描述的非常全面。这本书有七个专题,主要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概述、积极心理学与师生的关系、积极心理学与课堂氛围创设、积极心理学与自我效能感、积极心理学与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积极心理学与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积极心理学应用典型案例解析。此书把心理学运用于学生与老师之中,恰如其分地教老师如何把握学生心理,如何更好地从教。积极心理学不仅对个人心理状态调节和健康心理塑造有很大的帮助,对于营造积极的教。
毕业后第一次从教的我,第一次教心理学的我,起初有些迷茫,但后来伴随着我对这门课有了兴趣。我开始了解心理学,从最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入手,逐渐加深对它的了解,直到现在对这门课有了浓浓的喜爱之情。我觉得在这门课中我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外表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真正了解每个学生在不同的阶段所需要的知识及经验不同。比如现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感受到的过重的学习压力、时常出现的焦虑情绪、习得性无助感都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的效果。而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教育者改变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课堂感受学习的快乐,体验学习中的幸福感,从而拾起学习的`信心,激发自身潜在的积极力量,更好的提高学习效果。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作为教师不管我们教的是哪一门课,要想把这门课教的好就必须在教学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某一门课产生了兴趣,他才能够去学习去阅读所喜爱的这门课。从上学期教心理学直到现在,不敢说自己教的有多么的好。虽然每次准备一节课会花费我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每当我在课堂上呈现自己的教学成果时,总能看到同学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心里还是非常开心的。在上学期期末我还让学生们做了测试,试卷最后一题写这学期的收获。同学们都写的比较好,清楚的记得一个同学写到:虽然老师不为我们传授课本的知识,但老师却教会了我们在生活中做人的道理。就是简单的一句话却给了我温暖,这个时候总会想自己的辛苦没有白付出,还是有人能理解老师为他们做的事情。
总之,这本书还有许多精髓的内容值得我在日后的教学中慢慢去体验、去实践,我也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依然可以做到问心无愧,有益于自己更有益于我的学生。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5
当我们聚焦于积极面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进步和希望。——前言
朱永新教授作为“中国十大教育英才”向教育界提出:老师和学生要“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在想,既然“幸福”二字在前,一定是在教育和受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关注自身的心理状态。陶新华作为朱教授的学生,尊其师而信其道,承其志而传其言。从心理学角度注意到师生都需要积极的引导和关怀,提出利用大脑的工作原理去了解学生们的思维模式,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读过之后让人受益匪浅。
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适度的体育锻炼,良好的锻炼习惯,是大脑的发育基础,有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人,大脑会发育得更好。虽然课堂上不能大幅度活动,但是有节奏的拍掌可以迅速调整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注入活力和热情。因此,无论是四年级还是二年级,看到学生精神状态不佳时,我都会利用打节拍来唤醒他们体内的学习因子。这种锻炼不仅能让大脑发育良好,还具有宣泄消极情绪,提高精力和体力的作用,同时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得以提升。
当然,想要学生学习进步,只靠锻炼体育是不够的,尤其是对那些课下积极、课堂调皮捣蛋的学生。一旦短暂的'高涨的情绪回归平静,他们又会陷入学不会的迷茫状态,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加强心理方面的疏导工作了。积极心理学相信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两股抗争的力量:积极力量和消极力量,二者此消彼长。作为老师,如果任由其消极力量蔓延不去遏止,学生就会肆无忌惮的挑战老师,如此一来,师生关系就越来越紧张。因而,积极心理学引导我们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表现差强人意的学生身上的优势特征。比如:四四班武天佑每次上课都爱乱说话,突然有一次上课很长时间他都没有见动静,我发现后就立刻表扬了他,这之后他就知道了这样做会受到老师的表扬,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模式,再也不像从前那样做了,四四班的课堂由此顺畅了许多。有时候活泼好动的学生只不过是想要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但又不知道怎么做而已。比如四七班这个新班,很多学生对老师充满了好奇,第一次住校,老师进宿舍他们都觉得新鲜,我们发现那些在课堂上不爱发言的同学在宿舍很活跃,于是就找机会和他们聊天,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聊一聊就开窍了,但是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张永健在我们聊天之后上课变得特别积极,不会做的题就找我问,我上课提问他立马举手,刚开始我只是请他回答一些他力所能及的问题,渐渐地我发现比较难的问题他也敢举手了,最近一次测试满分80竟然考出了71分的好成绩!要知道他刚来的时候才考了42分呢。就这样,我从陶老师书上学到的一点点影响着我去关注学生不同的优势特征,进而加以鼓励和表扬,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信,体验更多的成就感,惊喜地收获他们意想不到的改变。
积极心理学认为,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蕴含着积极的人格品质,我们要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积极的评价,这样,学生就会和老师配合越来越默契,师生在学习的道路上才能共同感受到幸福!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6
这个月读了《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一翻开书,我就被序言中的一段话吸引: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两股抗争的力量:积极力量(好奇、幽默、善良等)和消极力量(愤怒、怨恨、自卑等)。这两股力量就像太极中的阴阳两极,此消披长。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学一点积极心里学的知识,努力给自己注入积极的正能量,做一个幸福完整的人。
通常,幸福的人大多热于奉献,奉献的时候可以拥有更多的幸福,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如果教师能够成为播种幸福的人,则不仅自身可以拥有幸福,在生活当中充满活力,培养出的学生也将更有幸福感和创新活力。
那读了这本书之后,播种幸福是教师存在的价值,让我感触特别大。教师传递给学生的幸福不单单只有知识,更多的是做人的品德、理想、激情和乐观的心态。所有能让孩子感觉幸福的体验,都能体现我们的价值,所以很惭愧的.是,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严,而吝啬于自己的微笑。所以,在接下的教学时光,我希望能成为一个传播幸福的人,让我的学生因为老师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教师的人生是有榜样效应的,某种意义说教师的生活对全社会的人说是一面镜子,当教师生活幸福、工作顺利的时候说明我们的社会发展明和谐。
后看了这本书,书中说:"对于所有的教师说,想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是需要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规划自己的人生的。"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自己:
1、积极、有规律地锻炼身体(如果老师能有规律地进行锻炼,就会使自己精力充沛,心情开朗,同时抗压能力也会提升)
2、保持规律而充足的睡眠
3、保持稳定的友谊
4、经常与好友聚会
5、为自己认定的有价值的目标而努力工作
教育培养人是促进一个人更好地更快地适应社会的要求和社会规范,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逐步走向通情达理的过程,这样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比价复杂的心理成熟过程。一个人较成熟,让他人觉得是通情达理的,就是我们所说的"懂事"
教师困惑:古人说"家有五斗粮,不做孩子王",的确自古以管教孩子是麻烦的事,尤其是由于他们不懂事,甚至比较顽劣,教育管教就遇到了麻烦。也暗示了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我们必定会遇到这些和那些的麻烦。
案例生活中:现实生活中,我就遇到了这样一位不懂事的孩子,他的不懂事体现在:1、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需要,虽然成绩还可以,但是习惯比较差,他经常会做一些比较异常额行动吸引注意。
2、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自我控制能力。、没有合作意识,在团队中找不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和角色,行为特殊。经常无理取闹、不讲道理。
应对策略:
1、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人性观。
2、为孩子设立一种较高的但可以达到的标准,在孩子实现这种过程中提供支持
3、采用以一种稳定的权威性教养方式
4、在孩子低能力领域提供技能训练
总结:面对"不懂事"的孩子,我们往往会有烦躁心理,这类学生就成了我们心中的那类问题学生。现在看了书中的应对策略,不管怎么样,心中就踏实了一些,不会那么茫然无措。
最后,还是那句话: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学一点心理学的知识,努力给自己注入积极的正能量,做一个完整的人!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7
认真读了《积极心理学》的总序和第一、第二章内容,现将我的阶段性的读书心得小结以下
总序主要讲了当代心理学的困境以及心理学的多元化趋势。主要从现代心理学的困境,困境的归因,科学观的转变,以及多元化的现代心理学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在讲到多元化的现代心理学时就谈到了积极心理学的产生以及它的影响
第一章主要讲了积极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以及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第二章讲了积极心理学的性质,主要从它产生的社会背景,哲学基础和与传统心理学的区别与联系等来进行阐述。读了这两章后我主要收获了三点
第一、积极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末的美国,它是当代心理学的一股力量。与传统的心理学不同的是,积极心理学强调对心理生活中积极因素的研究,如主观幸福感、美德、力量等,而不是把注意的重心放在消极、障碍、病态心理方面的探讨。它的主要研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幸福感、满足感、幽默、愉悦、欢乐、希望、好奇心、谦虚、审慎等,利用各种现有的方法探讨这些积极情感体验机制和影响;二是积极的人格和人格品质,如自尊、努力、下创造、宽恕、勇敢、坚持、热情、善良、爱、正直、领导能力、合作能力、自制、感恩、虔诚等,探讨这些特征和品质的形成过程;三是积极的社会制度系统,如积极的工作制度怎样促进和谐的工作环境,积极的家庭关系怎样促进个人的成长等。
第二、积极心理学中讲到的积极它既包括人外显的积极,也包括人潜在的积极。它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种整天拍手称好的喝彩,更不是一种充满希望的良好祝愿,或是一种光说好话的自我欺骗,它更主要的是寻找并研究社会或社会成员存在的`各种积极力量(包括外显的和潜在的),并在社会实践中对这些积极力量进行扩大和培育。
第三、积极心理学提倡用一种开放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人,强调心理学要着力于研究每一个普通人具有的积极力量。
书中在讲到积极一词时,给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著名的电子专家陈之藩教授有一套友人赠送的非常精美的茶具,当他举家搬迁到香港之前,在收拾整理行装时不慎把这套茶具中的一只茶杯打破了。当时在场的许多人都为陈教授感到惋惜:如此精美而又心爱的一套茶具,现在破碎了一只杯子,又没有地方可以配到同样型号的,这是多么令人伤心的事。谁知陈教授却坦然地笑道:“真不错,我又多了一只碟子。”面对同样的事实————破碎了一只杯子,当你分别用“少了一只杯子”和“多了一只碟子”来进行描述时,你的心态显然就不同,前一种是消极的,而后一种是积极的。联想到生活中我们若能处处看到“多了一只碟子”那我们的生活就会处处充满乐观、开心。幸福感就会增强。作为老师我们平时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常常会碰到一些不守纪律的调皮的成绩不好的学生。我们如果只是一味用“少了一只杯子”的理论来看待问题,我们就会沮丧,就会烦恼。而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以“多了一只碟子”来看待学生,我们不仅自己会快乐,会高兴,而且你的积极情绪也会传染给学生,学生身上的积极力量也会被挖掘。那么师生关系就会更和谐。
读了两章只能说只得到了一些浅显的心得体会,积极心理学的内容很丰富,也很奥妙。还有待我继续认真学习,深刻体会,反复研读。我要把《积极心理学》这本书读懂,读透。到那时再谈体会我相信会比现在要深刻得多。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8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最大弊病在于过分关注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然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不只是消除症状,修补缺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着重于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上。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势,意味着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积极向上的自我力量,自身的性格优势。借助这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对抗心理困扰、消除问题行为、建立抵御挫折、心理创伤和障碍的预防机制。“个人优势”概念的提出将让教师和学生都习惯去发现优势,而不是刻意寻找缺点。学校育人环境中不再是注重克服人的缺点,而是鼓励人人都精彩、人人都自信的人文精神。
在《积极心理学—团队活动课操作指南》第一章中,主要围绕“如何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两方面来设计班队活动,从中可以看出设计活动的老师处心积虑的要学生认识自我,不仅要自我挖掘,还要让同伴挖掘。在学生对自己优势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去认识这些优势发挥的余地和控制不好的后果。最后还以“模拟招聘”的方式让学生把自己的优势和社会职业联系起来,从实际出发分析和鼓励学生如何正确的运用自己的优势立足社会。这一系列的活动设计不得不让我佩服这位老师,如此用心良苦的为学生树立心目中的微小自信。
回顾自己开学以来在七1班的活动设计,自己也一直在努力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自信心。贴标语、做战旗、标榜样等,只是形式多停留在浅层次,没有太多的深化作用。记得在开学初分小组时,让每一位同学写一下“我能为小组做什么?”大多数学生们的答案十分空洞,有的说:“我可以为小组争光。”“我可以为小组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能为小组加分。”回答中丝毫看不到学生对于自己优势长处的描述。最让我感到欣慰的一个回答就是“我能给小组人员提出他们想不到的阴谋诡计,我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最新的信息,还能为大家创造出一些好玩的东西。”至少我能从这个学生的回答中看出他很自信自己的鬼点子和鬼把戏。
第一次阶段考试后,我觉着学生们彼此之间应该有更多地认识了,就重新规划他们书写小组的档案表,同样的列出了一项必填栏目:“你的优势”。结果仍然让我觉得孩子们意识不到自己在集体中的特殊性。很多学生甚至将自己的优势直接就表达成学科优势,“我数学好。”当然我不能否定他的这方面优势,可是总觉得我们的孩子缺乏对自己性格优势的判定和肯定。我想也许我们老师和家长也是有很大责任的,因为在他们的成长路途中也许受到过老师的'压制、也许受到过家长的谴责,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某些特性到底是优势还是劣势,长久之后,他们就失去了对自己这份特性的认同和骄傲,他们慢慢地变得都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我班的何先文学生,先天的乐天派,无论何时都是咧着嘴乐呵呵的,哪怕批评他,它具备一般学生没有的抗打击能力,也许会被一般人看成是傻乎乎的,但是我觉得这就是他的优势。他喜欢笑,我鼓励他学会各种类型的笑,告诉他要找机会在班里为他开一次个人表演会;他喜欢古代历史故事,我鼓励他看《三十六计》,告诉他要让他在班里搞一次三十六计的故事会;我不知道自己这样做到底会换来他多大的变化,但是我觉得这样做还是有必要的,毕竟这些都是他乐意去做的,这是他的个人优势。在我个人的教育理念中,我不拒绝个性,我更不会拒绝一些有特殊优点的学生,我的目标就是想通过自己的方式最大程度的挖掘和发挥他们的这种优势,同时也让他们明白自己具有这样的优势,相信自己可以出色。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9
《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这本书,给了我的教育方式一次新的洗礼,我们应该基于儿童的心理视角,以儿童的积极体验为途径,以培养儿童的积极人格为目标,为孩子的未来指引一条走向幸福的大道,从而自己也能与孩子一起感同身受。
一、做孩子积极的榜样
儿童善于模仿,可塑性强。榜样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可以使学生改变认识,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上面的例子正是由于小学生往往将老师对事物的认识看成是唯一的真理,也习惯于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在他们心目中,老师是十分完美的。因此,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应该反思,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做学生成长路上的指路人。如:有一段时间我发现班上到了下午地面上就有了纸屑,而且三番五次的教训他们要保持整洁,看到垃圾要主动捡起来,但就是不管用,后来我就什么也不说,看到垃圾我微笑着主动捡起来扔到垃圾桶,持续一个星期,留心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慢慢地发现我班的'卫生变好了,再也不要我说教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生活中有句名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勤奋,孩子就明白了努力;老师艰辛,孩子就学会珍惜;老师尽责,孩子就明白做人要担当;老师冷静,孩子就学会观察;老师认真,孩子就学会方法;老师宽容,孩子就不会计较;老师开怀,孩子眼里快乐的事就多了;老师仁爱,孩子的心一定是宽广,善良,充满阳光的。
二、留给孩子教育“空白”。
在现实中生活中,很多老师都是特别认真负责的,他们希望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健康成长,可是使了很大的劲儿,效果却并不理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很多老师的努力是违背心理规律的。在教学中的我,我每天都在认真而仔细也有同样的感受,我仔细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包办一切,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像个陀螺似的转着,敢怒不敢言。殊不知在这种情况下,扼杀了孩子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自由学习机会与能力;殊不知这种满堂灌,给孩子们造成了心理上极大的负担。
鱼汤虽好,但不宜过多,知识虽好,却需自我消化;殊不知教育需要讲究“空白”艺术,适当的空白,才能产生美感,才能让孩子们有自己的认识,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信念。就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 正如书中所说,让孩子的心理在学习与生活中获得免疫力吧。让孩子远离“时间贫困”和“空间贫困“。拉近师生间的精神距离,指引孩子一步步走向成功。
三、和孩子成为自己人。
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首先,我们要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回想我们平时的点滴教育,当孩子犯下错误时,可能会不问青红皂白地批评孩子,用老师的权威来压孩子,殊不知人天生就有抗拒感,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远离你的教育,读了此书后,我们感悟到要做孩子的“自己人效应“,蹲下身子聆听孩子的心声,主动与学生交流,讲道理,一起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案。当然,也要适当地给孩子一些必要的惩罚,跳出”自己人效应“。例如当孩子出现了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后,如果一味地沉入自己人效应,那将不利于孩子问题的改正。
总之,我们老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果断的处理好师生之间的”故事“,在一个个”故事“中塑造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10
这个月读了《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一翻开书,我就被序言中的一段话吸引: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两股抗争的力量:积极力量(好奇、幽默、善良等)和消极力量(愤怒、怨恨、自卑等)。这两股力量就像太极中的阴阳两极,此消披长。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学一点积极心里学的知识,努力给自己注入积极的正能量,做一个幸福完整的人。
通常,幸福的人大多热于奉献,奉献的时候可以拥有更多的幸福,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如果教师能够成为播种幸福的人,则不仅自身可以拥有幸福,在生活当中充满活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将更有幸福感和创新活力。
那读了这本书之后,播种幸福是教师存在的价值,让我感触特别大。教师传递给学生的幸福不单单只有知识,更多的是做人的品德、理想、激情和乐观的心态。所有能让孩子感觉幸福的体验,都能体现我们的价值,所以很惭愧的是,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严,而吝啬于自己的微笑。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时光,我希望能成为一个传播幸福的人,让我的学生因为老师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教师的人生是有榜样效应的,某种意义来说教师的`生活对全社会的人来说是一面镜子,当教师生活幸福、工作顺利的时候说明我们的社会发展文明和谐。
后来看了这本书,书中说:"对于所有的教师来说,想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是需要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规划自己的人生的。"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整自己:
1、积极、有规律地锻炼身体(如果老师能有规律地进行锻炼,就会使自己精力充沛,心情开朗,同时抗压能力也会提升)
2、保持规律而充足的睡眠。
3、保持稳定的友谊。
4、经常与好友聚会。
5、为自己认定的有价值的目标而努力工作。
教育培养人是促进一个人更好地更快地适应社会的要求和社会规范,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逐步走向通情达理的过程,这样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比价复杂的心理成熟过程。一个人较成熟,让他人觉得是通情达理的,就是我们所说的"懂事"。
教师困惑:古人说"家有五斗粮,不做孩子王",的确自古以来管教孩子是件麻烦的事,尤其是由于他们不懂事,甚至比较顽劣,教育管教就遇到了麻烦。也暗示了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我们必定会遇到这些和那些的麻烦。
案例生活中:现实生活中,我就遇到了这样一位不懂事的孩子,他的不懂事体现在:
1、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需要,虽然成绩还可以,但是习惯比较差,他经常会做一些比较异常额行动来吸引注意。
2、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自我控制能力。
3、没有合作意识,在团队中找不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和角色,行为特殊。经常无理取闹、不讲道理。
应对策略:
1、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人性观。
2、为孩子设立一种较高的但可以达到的标准,在孩子实现这种过程中提供支持。
3、采用以一种稳定的权威性教养方式。
4、在孩子低能力领域提供技能训练。
总结:面对"不懂事"的孩子,我们往往会有烦躁心理,这类学生就成了我们心中的那类问题学生。现在看了书中的应对策略,不管怎么样,心中就踏实了一些,不会那么茫然无措。
最后,还是那句话: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学一点心理学的知识,努力给自己注入积极的正能量,做一个完整的人!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相关文章:
关于积极的满分中考作文01-01
《心理学》读后感06-03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04-01
《销售心理学》读后感12-23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02-05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07-31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范文08-25
积极向上励志的作文500字09-13
心理学的读书心得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