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后感

时间:2023-04-17 12:10:46 读后感作文 我要投稿

读书读后感(汇编15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书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书读后感(汇编15篇)

读书读后感1

  现在的“节”名目繁多,除了像国庆,元旦等法定节假日以外,更多的是商业性的,如菊花节、茶叶节、啤酒节,龙虾节……等等,近来又听说有了“读书节”,也不知是否属于书商行为,但能读点书总不是坏事。中国人自古就崇尚读书,只因后来读书带上了功利色彩——“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人的念头就歪了,使这个本来很雅的事弄得有点不雅了。因此也就有了“读书做官论”,大家都来读书,读书又是为了做官,但又岂能大家都去当官,既然读书当不了官,于是就觉得读书没了意思,于是又有了“读书无用论”。可见做任何事,功利心不能太急切,否则达不到目的就会抱怨。

  现在的书品种太多,鱼龙混杂,书的品位也是良莠不齐,那包装更是花里胡哨,打开书页,满眼都是“刀光血影”,要不就是“亲爱的,你别急……”,读起来确乎有点血脉崩张,意乱情迷,然而合上书页留下的可能就是空虚。因此读书既要有选择,也不能太功利,否则读书就没有了意义。我对读书不敢寄于厚望,不希望读了书就能功成名就,不敢说读了书,情操就能一下子高尚起来,更不敢有读书报国的遐想。

  我的读书只是为了消遣,只是为了打发多余的时光。沏一壶茶,躺在沙发上,打开书页,就能领略到古人慷慨激昂的那种境界:“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似乎是于谦向你缓缓走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那是文天祥的浩然之气,“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这是看破红尘的'李白,“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是气贯长虹的岳飞。合上书页,你也可以回味窗外的大千世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春的妩媚,“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秋的豪放,“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是江南春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塞外风情,如果没有书,即使身临其境,也难体会其间的意境。读了书,即使不出门也能领略这如画如诗的场景。现代年青人憧憬情爱,书里当然也有爱的柔情:“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这是爱的思念与等待的写实,“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展现了爱在等待后带来的惊喜,“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对爱的忠贞的表白,“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是掷地有声的爱的誓言,“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体现了“剪不断,理还乱”的爱的缠绵。这些经过千锤百炼的词句,才是真正的情爱真谛,书之外是难以寻觅的,读书的情趣也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读书可以励志,读书能够怡情;读书重温已逝岁月,读书再现人间万象;读书增长知识,读书开阔视野。多读点书,有选择的读点书,总归是有好处的,这就是所谓“开卷有益”吧。

  真的希望能把读书节办好,真的不希望把雅的事做俗,真的希望书商也要雅一点,不要假借这圣洁的殿堂,塞进不洁的私货,但愿我不是杞人忧天,但愿大家都能够读到更多的书,更好的书。

读书读后感2

  开卷有益,这是我对自己读书多年来的最深、最明了的体会。

  从古人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到今人的“书籍是人类灵魂进步的阶梯”,无不看出读书的良好作用。读书好处和重要之大的道理人所共知,再加上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会经常出现在每个人的身上。于是人人都想读书,把活到老学到老作为至理名言,可是在读书的过程中,许多人只体会到读书的无比之苦,我却更多地感悟到读书的无限之乐。我不是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也不是把读书单纯的`当成一种无所事事时候的消遣,而是把读书当成一种心灵之旅,当成一种和古之先贤、智者名士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交流的过程,当成一种消除疲惫,洗去烦恼的精神生化的过程。

  书,是良师,更是益友。

  好读书,是年轻时候养成的习惯,但是不得不承认,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量和各种社会关系的增多,年少时候那种单纯的安心的读书的心境难以追回,再加上每天的各种事务踏至纷来,每天可以有一段长的读书时间就显的弥足珍贵,所以,我这样的年纪和工作的特点使我在读书上不得不养成自己的特点,一是要读书首先是选书。虽说是开卷有益,但是时间有限,所以必须有选择的读书,把有限的时间放在好的,适合的书籍上。在选书上,不看庸俗无聊,不求高深专业,但要切实有用;不过于专一,而追求广博,读书如交友,只是呆在一个小圈子里,很容易自我封闭,自我限制,所以要广交朋友,经史子集,古今中外,各种书都要尽可能涉猎一。

  二是随时备书,“见缝插针”。没有大片的时间可用来读书,只能是把片刻的闲暇时间利用起来。有时间就拿出来翻上两页,享受一下。就算是一本大部头的书籍,只要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总会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搞定;三是有计划,虽说读书的时间少,但是,不能找借口,不能放任,每天必须要挤出一段时间读书,我把这个称之为:每天多走一点路,意思是在每天要停下来休息的地方,要再坚持一下,多看一会儿书,在多走一点路。四是要用脑读书,多做批注,常写心得体会。

  用眼读书,获得一种简单的快乐,用心读书,赢得一片安宁,一种丰润,用脑读书,在思考中完成和作者的对话,那么收获的除了快乐,安宁,更是一种洗礼和升华的过程。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学习和独立思考必须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最优化的效果。五是读书以致用。

  有人说,现代人读书很功利。我倒是觉得,读书是不能过于功利,那样读书读不好,读不深,读不出快乐。但是读书也要有目的性,那就是读书必然是直接或间接为了我们工作,生活服务的,这就是读书的目的性。读书是要用的。读书不能像是在沙漠中下注水,浇灌了很多,但是长不出娇艳的玫瑰。读书可以死读,但千万不能读死,所以读书应该是要结合自己有选择的读,有目的的读。让书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成为我们工作生活中前进的阶梯。

读书读后感3

  假期,我看了《你在为谁读书》这本书,主人公杨略是一个脑子聪明而不愿用功的少年,他认为学习很苦、很累、很无味,考试成绩跟学习时的认真程度呈正比——时好时坏,我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因而,有时我在想,吃那么多的苦,读书是为了什么?但当我看到每天忙忙碌碌工作的爸爸妈妈,他们工作是为了谁,虽然不能给予我像电视上哪样的富裕生活,但他们是为了家,为了我。明白这些,我对“读书为了谁”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读书就是为了自己。

  一是要准确为自己定位。目前我就是一名学生,读书是自己的责任和任务,认真读书,努力读书是为了自己读书,是为今后的发展和生活而读书,而不是为了别人,不要像吃苦瓜一样痛苦的挣扎着,你读书得到的,是别人无法拥有的,是属于自己的,是别人占不到便宜的,别人得不到什么好处,全是在为自己打基础,自己有什么吃亏的呢?

  二是树立读书的目标。小时候,爸爸问我长大要作什么,我说当“科学家”,将来更好的生活,作社会有用的人,这是我读书的长远目标,虽太过长远,但是我奋斗的终点,只有实现目标,才能真正体现我的人生价值。当然,就现在来说,我把目标分成了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短期目标就是努力六年,考一个理想的高中和大学,这是目前读书的重点,也是实现长远目标的关键,只有紧盯目标,我读书才有动力和活力,才有读好书的力量,只有为自己读好书,将来才能说作社会有用的人。

  三是如何读好书。既然是为了自己学习,那应该怎么学呢?是让老师管着、爸妈盯着学吗,这样的学习是被动的学习,而被动的学习肯定是痛苦的,收获是不大的。因而,为自己学习必须是主动的,只有主动的学习,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认真听课,学习好的学习方法,才会减轻学习的苦累感,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俗话说的好,“万丈高楼平地起”,就像高楼大厦也是由一块儿块儿砖头慢慢累积起来的一样,读书也是这样,只有学好基础,学好每一课,每一单元,主动学习,不要怕吃苦,这样才能真正读好书。

  四是读书是在为步入社会做准备。通过读书,自己的文化知识增加了,对生活中的人和事有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只有通过读书,才能让自己树立正确的“三观”,才能让自己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才能让自己有机会去找到好的工作,过好的生活,现在我读书就是为以后有好的工作和生活再做准备。

  总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读书是为了自己,只有不怕吃苦,刻苦读书,才能有好的成绩,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有好的幸福人生!

读书读后感4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陆游写给小儿子的一首劝学诗,其中有一句直到今天仍耳熟能详,那就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啊,由书中得来的知识尚都浅显,只有亲自去做才能完全理解其中深意啊!那不就是"纸上功夫浅,躬行得道深吗?"

  古往今来,凡是大有成就之人,无不是亲力亲为,靠实践才得真知的。

  最早可以追溯到神农时代,距今几千年左右,如果当时不是神农亲自尝百草,识五谷,那么很可能就没有多姿多彩的谷类了。神农是实践的第一代言人,跨出了中华儿女历史长河中实践的第一步!

  清代王清任接过了实践这场马拉松的第二棒。在当时《黄帝内经》可以说是最齐全、最有名誉的医学巨著了,几乎是每个学医之人必备的"葵花宝典",但王清任作为一名敬业而优秀的外科医生,并没有笃信书本,相反凭借着行医的经验还判定书中有多处漏洞。不仅如此,他还亲自验证。大家知道,古人是十分注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而不得损坏的,然而要想真正了解,只能动手实验,这怎么办呢?王清任没有被难倒,他只身一人来到瘟疫肆虐而横尸遍野的地区,亲自动手剖尸多达3000多具,终于著成《医林改错》,将《黄帝内经》中的错误一一订正,为中国医学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轰动一时。你说,实践重不重要?

  再看今人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他仅凭双手便解决了全球几十亿人的粮食问题,靠的是什么?是实践啊!正是因为他能够脚踏实地,亲自试验、培育、才能种出产量高于普通水稻几十倍的优秀杂交水稻!

  不光是中国,外国也有同样的例子。伽利略在今天可谓是妇孺皆知的大科学家了,但他所有的巨大成就是靠实践积累的,这里我举他最著名的实验"铁球试验"为例,这个实验让 0磅重与 磅重的铁球在全世界科学家们的眼前同时落地,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开启了物理新时代。上述所有的功劳无不是实践带给世界与人类的呀!这不就是"躬行得道深"的最好证明吗?

  那么,既然躬行得道深,光从纸上学习结果又会如何呢?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赵国之所以在战场上几乎全军覆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赵括光看兵书,讲军法却从没上过战场打过仗,只懂在纸上写下功夫,而没有把书上的`知识进行实际操练,就直接上了战场而造成的恶果。

  那么,既然实践这么重要,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到它呢?首先实践需要勇气。就像神农尝百草一样,要有着不畏艰难险阻的勇敢才能在实践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其次,要注重在一次又一次的社会实践中能力的培养锻炼与提高。实践是对我们综合素质的极好锻炼与促进,我们需要从中学会质疑,学会思考、学会动手、学会总结。

  让我们一起在实践中做高综合素质的优秀中学生吧!

读书读后感5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治“病”。”书海里,各形各色的浪漫文化激励了多少高远的志向。岁月悠悠,波光明天,泡沫聚散,唯有书籍依然如旧。然而,成功者的纸上一定沾满了浓浓的墨迹,那便是改变人生的墨迹。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以改变人。”这句话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界的重要人物曾国藩说的,也是这篇文章的重要主旨。千百年来,有多少人赞美书籍,评论书籍,可这些话只是表面单纯地说明了书的好处,那都只是千篇一律,人云亦云罢了。曾国藩则不同,他认为“惟读书可以改变人”,这说明了书对人的深沉影响。有人便问道:“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为什么书可以改变人呢?”这篇文章为我们指点迷津。

  要想让一个人的本性改变,最重要的还是善读书,所谓善读,并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要细读,精读。文中写道“曾国藩小时侯并不聪明,但性格倔强,勤奋好学。七岁入塾,读四书、五经及《史记》、《文学》等,他无论是宦海浮沉,还是戎马天涯,仍勤于读书,读后感《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治“病”——读《惟读书可以改变人》有感》。”从中可以看出曾国藩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只有将书读得全面,读得广泛,才能获取到不同的知识和不同的哲理。鲁迅先生曾说:“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将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所以说善读还包括多读一些对生活有益处的书籍。

  只要善读了,就一定可以找到并治疗自己的缺点。“曾国藩21岁那年,读了一本明代进士袁了凡的.书《了凡四训》,心灵立刻被震撼了。他读了袁了凡的事迹后,立志要向袁了凡学习,改掉自己的缺点。通过读书,反省自己,认识到了自己脾气暴躁,常常发怒,这一缺点阻碍了自己的发展,于是毫不犹豫地将这个缺点改正,并常常告诫自己不要发怒。”书籍真如一面明镜,当你用心灵打开时,你便能照出自己的瑕疵和不足,书籍如一排编钟,当你嫉贤害能,贪图名利时,你便听到当当警钟在你耳边长鸣。书籍,你就是人类的秘密法宝啊!你是一位高明的魔法师,或使火箭去推动飞船,或让人类迈向成功,或把万物点缀,或将天地兼容!

  在生活中,学习中,也有不少的不足需要完善,假若你“生病”了,那么就去“吃药”吧!这种药味道甜美,它不像父母教导的生硬,也不像自我反省的苦涩,但却能慢慢地将你的病治好。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这个不好治的“病”,只有书能将它祛掉。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治“病”,回首千古,哪个人没有缺点呢?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有的人缺点多,有的人缺点少,那是受书的熏陶而形成的。多读书,细读书,读好书,这是改变缺点的必要条件。惟读书可以改变人!

  让我们扬起墨香的风帆,带上治“病”的药品,聆听人生的舞曲,向着成功之路航行吧!

读书读后感6

  如果你不出去走走,就会以为你身处的地方就是全世界。自助旅行最大的乐趣,就是旅途中因为迷路而发现的世外桃源,也许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但是你的心情可以随时调整,不要有太多的预设立场,随时保持愉悦的心情,多看、多听、多感受。

  作者认为每一本书的存在,就意味着一位“前行者”的存在,你并不是一位“冒险者”,你只是一位“追随者”。旅行与读书的关系极其微妙,读书常常在旅行之前很久就已经开始了,甚至开始于你不自觉之处。的确如此,每次规划自助旅行之前,我除了搜集各种最新的旅游资讯,也尽量会去了解当地的历史与文化。充分的准备可以在旅行的过程中得到更丰富的体验,拜访仰慕的历史人物故居,就更有去探望老朋友的喜悦。

  现在网络时代发达,旅行的目的地,上网一查就有看不完的照片,所以我反而喜欢看看当地人的生活,逛逛市集算是深入当地人生活的一种方式,行程不要排得太满反而会有意外的惊喜,驻足观看游行表演也是很有趣的体验。除了人文方面的体验,我也喜爱走进大自然的步道,美丽的景色是我日后忙碌疲惫时的养分。旅行的心情正如这本书的封底文字:“旅行和阅读对我来说,都是人生的延伸。”通过旅行,可以短暂地变成一个异乡人,等你回到家乡,你也带着异乡的眼睛回来,变得比原来的自己更宽广更富裕。

  跟着作者的笔述游历了多国,虽只能透过文字的描述想象沿途的风景、美食、各种经历,但读了此书也算是开眼界。旅行不只是搜集去过几个国家,买什么礼物送亲朋好友,而是行前阅读相关的`人文历史,将会有更多的惊喜与感动。读书让人心灵富裕,人生延伸的知识与经验,可能来自一个人或是一件事,没有人与生俱来是通才,大部分是透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及学习。

  透过作者丰富的书写,旅行的观察与思考,我认为我也喜欢巴厘岛这个地方,主要是它能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在这里可以享受慢节奏,活在当下的生活美感,对我们而言也许缺乏效率,但对游客而言应该如作者所言逃离世界,无忧的好地方。

  拿到书三篇序就看了三天,觉得序过于深度又叨絮,看的有点累,拿起来看看又搁下,磨蹭了几天才进入正题,博览群书的深厚背景,像个学者般的说着前因后果的旅游见闻,但对事实的描述却都有其引人的趣味,自由行遇到的特殊人文故事,不似一般旅行团走马观花的拉车赶路。作者对于美食美酒也有独特的经验品味,特别的探索品尝,非一般上班族在金钱时间人脉上所能及的,跟着作者去印度买地毯、非洲探险、深入阿拉斯加、走一遭也别有趣味。

  虽说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在行的条件不充分时,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还是由阅读而来,深度的阅读,才能对某些地理、历史、人文、习俗等等有更深刻的认识,一篇好的文章会引人遐思的想要如此一般,所以阅读还是我们起而行的基础。(牛星语)

读书读后感7

  今年寒假,我挑选了王晓春老师写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有空时翻了翻。新颖的前言阐述深深的吸引了我;同时书内的一个个案例以及王晓春老师的案例点评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平时,我也偶尔阅读过一些教学书籍,可从来没有如阅读《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样,给我深深的震憾。那里面许多精彩语句深深吸引我,许多的教学案例自己就亲身经历过,从中能看见自己的影子。读后,我觉得自己完全不够一个聪明的教师,于是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历程。

  第一, 我对本书作者王晓春老师做一个简介:

  王晓春,男,1943年生,北京人,祖籍沈阳。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师,北京老教师协会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已发表的专着有《寻找素质教育的感觉》、《开辟素质教育的绿地》、《我们现在怎样做教师》、《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家庭教育难题会诊》、《家教参谋》、《家长的'位置》、《走进孩子的心灵》、《孩子,让我们一路同行》、《富裕时代的家庭教育》等13部,200万字左右。常在报纸杂志发表文章,经常在电视台做节目,经常应邀给北京及外地教师、家长做报告。堪称现代一位出色的教育家。

  第二,我摘录几句本书中的部分精彩语句与大家共享:

  教育科学是一门指导和启发的科学,是引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科学,是研究如何帮助学生的科学,是研究师生如何交流的科学。

  教育的本质不是管理,而是帮助和交流。

  在现在的学校制度下,没有管理是不行的,问题在于,我们需要什么类型的管理,管多少,管在什么地方,哪里应该严,哪里应该宽,哪里必须管,哪里不必多管。千万不要迷信“管”字,迷信管理的人,永远不会懂得什么是教育。

  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帮助他学会自己管住自己(培养主体性、自觉性),最可靠的办法不是使他立刻让我满意,而是让他自己确实有所成长。

  安全固然重要,但安全如果压倒了教育,学校就不再是学校,变成保险公司了。学校的一切管理措施,都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只为了管理者管理的方便。

  我感觉习惯可以分成两类:初级习惯和高级习惯。一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属于初级习惯,这种东西,通过管理式的训练比较容易养成。高级习惯,比如阅读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这种东西需要的内驱力特别大,它的活动主要在脑子里,用行为训练的方式就很难奏效了。你能强迫他做注意听讲状,却无法强迫他真正专心听你的课;你能强制学生摘抄,却无法保证他抄的时候真的在“阅读”,你更无法强迫他喜欢阅读。于是当你不强制的时候,它的本相就露出来了。好习惯不光是管出来的,它更是有好习惯的人带出来的。这就叫“熏陶”。熏陶比管理和训练更接近教育的本质。

读书读后感8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这本书是我在无意中看到的一本书,他的作者是常生龙,xx人,上海市物理特级教师,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曾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管理贡献奖”、《中国教师报》“20xx年度全国十大最具思想力的教育局长”、《中国教育报》“xx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中国教育报》《上海教育》等报刊专栏作者,《教师博览》签约作者。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在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里,作为教师的我们养成阅读的习惯,可以让自己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少走很多的弯路。和作者一起用阅读来增添教育智慧,享受幸福的阅读时光。身为特级教师的作者以10年的阅读功底,分享了50本对教师自我提升有助益的教育类图书。让学生喜欢你的诀窍,转变问题生的各种“法宝”。杜威、佐藤学等经典著作的精华,慕课、微课、反转课堂的前沿的教育理论和发展趋势等一并展示给你。好老师始于读书的那一刻。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如何让学生喜欢你作者给出三个诀窍:其一自己先变成孩子,其二遵循教育的规律,第三要时刻以身示范。

  之所以给大家推荐这本书是因为我也读过好多书,我怎么就没达到常生龙老师所说的读书境界:“每当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难题时,总有一本书在那里等着我,给我启迪,让我豁然开朗。”看完了常老师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我豁然开朗了,原来常老师读书是这样的。

  一、善于找书

  常老师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中50篇文章就是50本书,在5个专辑后面还罗列了本辑延伸阅读书目》共71本,纵观其121本书。紧跟国际教育,用国际眼光看我国的教育、引领我国的教育改革方向,因此他对教育、教学,已经达到了“游于艺”的程度,游刃有余,自由游走于教育领域之中。

  二、善于联想

  “读书的秘诀无非是联想与思考。联想是读出自己的共鸣,与生活、经历、情怀、时代接通;思考是读出问题,思考、质疑、不轻易相信。”

  三、善于思考

  常老师对于阅读而得来的知识,能够结合我国教育实践,提出某些理论该怎样应用于我国教育实践的具体想法。

  四、善于总结

  “支撑教师每天在教学领域发挥创意和创造性的是以下三点:给每个孩子学习的尊严、专注教材(学问)的发展性、我们自己的教育哲学”

  最后,我将《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这本书中的后记送给大家:我选择读书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是为了期望通过阅读来为自己增添智慧,厚实精神底色。读书是一个方面,读后要领会作者的意图,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写写感受,也是必要的。在阅读的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读书的美妙。每当我在工作中遇到难题的时候,总有一本书就在那里等着我。

  敢问教师成长的路在何方?路在我们的阅读中!

读书读后感9

  好久没有沉下心来去看书,始终是没有任何质感能和捧在手心里的书相提并论的。

  《三体》,源于一次偶然在前公司的资深文案桌面上看到,他不停和我说这书好看,哈哈哈哈,我俩还一起讨论过东野的《恶意》和《嫌疑犯》,算是前公司里少有的文学同好者。

  上网找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是三本一套的,一咬牙全买了。

  欲罢不能,这个故事真的太迷人了!

  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地球人都会有一个外星人的梦,至少我是。我常幻想着在遥远的星空,那里必定有着和我们完全不同形态的生命体。

  但是这本书彻底打破了所谓的美梦。

  有外星人的存在,对地球生命不一定就是一件好事。

  资源的争夺是所有生命体永恒不变的焦点所在,在地球上如是,在星际间如是。

  三体人的出现,让人类的思想出现分岐,其实高阶文明只会想消灭低阶文明,怎么可能会在没有威胁之下将先进技术无条件地传授给别人?这种童话,说实话真的是不可信的.。

  第一部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那个三体世界的游戏,真的是置身其中了,不免会对三体人产生同情,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发展文明和生命,实在太不易了。

  第二部,罗辑真的很厉害,应该说四位面壁者都很厉害,果敢决断,虽然地球人最大的阻力其实反而是来自地球人。

  我以为真的是很圆满了,在看完第二部的时候,我想着都已经达到了如此平衡的状态,两个文明之间还有什么可以写下去的呢?死神永生又是什么意思呢?

  我翻开第三部,一个爱而不能在一起的爱情故事?

  不得不说,程心两次重大失误,导致了地球人失去了彻底生存的机会,特别是第二次,堵死了曲率驱动的研究,导致太阳系从三维跌落二维的时候完全失去了逃生的机会。

  是她太过柔软?

  我觉得罗辑反而是因爱强大的人,程心不是,罗辑有着及时行乐主义的思想,在最初的时候,但是这种想法反而让他在遇到妻子之后变得强大,他一人对抗了三体世界,让地球暂时性地安全。但是当程心手里握着地球命运的时候,却脆弱不堪,她如一个婴儿般,真的让我有点意外。

  也可能是她这份温柔善良让云天明心动吧。

  云天明,那三个童话故事,厉害!

  大概因为我的物理知识都还给老师了,很多深奥的地方我略了过去,但是在灭亡的那一刻,大家都彻底想通了,为什么被画入画里就会死,真是玄妙啊!

  程心和云天明之间,的确让人心疼。明明都可以相见了,却在一瞬间却错过了上千上万年。

  这个故事架构宏大,片言只语无法细说,更无法将心里的震憾一一道来,只是觉得看完盖上第三部的时候,我抬头看星空,我会想宇宙里有多少个文明?又会有多少个维度?

  超越地球水平的高阶文明是否就是我们口中的神?

  为什么会有宇宙?

  为什么会有星体?

  为什么会有生命?

  为什么会有我?

  宇宙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人类会变成什么样子?

  太多太多的想法和疑问让人不停回味这本书,它真的是巨作,值得一品再品。

读书读后感10

  作者:儒勒·加布里埃尔·凡尔纳(Jules Gabriel Verne,1828.2.8-1905.3.24)

  内容摘要: 主要讲述鹦鹉螺号的故事。1866年,有人以为在海上见到了一条独角鲸,出于对航海安全的考虑,也是在公众的呼吁下,由美国派遣了亚伯拉罕·林肯号对“海怪”进行追逐。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受邀参加了这次追逐行动。结果,追逐怪物的战舰反被怪物追逐,并遭到“海怪”的凶猛袭击。阿龙纳斯教授和他的仆人康塞尔,以及一个捕鲸手尼德·兰落水,被“海怪”所救,此后便被尼摩船长囚禁在这艘潜艇开始了海底两万里的环球旅行,并发现那是一艘名为鹦鹉螺号的潜艇。最后,他们因不堪海底世界过于沉闷的生活,又设法逃走,重回陆地。

  《海底两万里》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潜艇在大海中任意穿梭, 《海底两万里》路线图2海底时而险象丛生、千钧一发,时而景色优美、令人陶醉。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凡尔纳没有到过海底,却把海底的景色写得如此生动,读来引人入胜,使读者身临其境,表明他具有非凡的想象力。

  精彩片段 :片段1:不过希望在人心中总是根深蒂固的!并且我们又是两个人。最后,我还要肯定一点──这看来像是不可能的──即使我要打破我心中的一切幻想,即使我要“绝望”,现在也办不到!战舰跟那鲸鱼冲撞的时间是在夜间十一点钟左右。所以到太阳升起,我们还得游泳八个小时。我们替换着游,游八小时必然可以做到。海面相当平静,我们还不至于过度疲劳。有时,我的眼睛想看透深沉的黑暗,但什么也看不见,只有那由于我

  们游泳动作激起的浪花透出一点闪光来。在我手下破碎的明亮的水波,点缀在镜子般闪闪的水而上,就好像一块块青灰色的金属片。

  片段2:这些形形色色的植虫动物和软体动物分类,不停地分类。满地都是腔肠动物和棘皮动物。变化不一的叉形虫,孤独生活的角形虫,纯洁的眼球虫,被人叫作雪白珊瑚的耸起作蘑菇形的菌生虫,肌肉盘贴在地上的白头翁??布置成一片花地;再镶上结了天蓝丝绦领子的红花石疣,散在沙间像星宿一般的海星,满是小虫的海盘车,这一切真像水中仙女手绣的精美花边。朵朵的花彩因我们走路时所引起的最轻微的波动而摆动起来。把成千成万散布在地上的软体动物的美丽品种,环纹海扇,海槌鱼,当那贝──真正会跳跃的贝,洼形贝,朱红胄,像天使翅膀一般的袖形贝,叶纹贝,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无穷无尽的海洋生物,践踏在我的脚底下,我心中实在难受,实在惋惜。但是我们不得不走,我们继续前进,在我们头上是成群结队的管状水母,它们伸出它们的天蓝色触须,一连串的飘在水中。还有月形水母,它那带乳白色或淡玫瑰红的伞,套了天蓝色框子,给我们遮住了阳光。在黑暗中,更有发亮的半球形水母,为我们发出磷光,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读书读后感11

  由玛格丽特米切尔著作的长篇小说《飘》,反映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贵族的生活。

  这部作品塑造了一位具有叛逆性格乔治亚贵族女性斯嘉丽,讲述了她与朋友、家人、情人在美国南北战争前、内战爆发期间、以及战后重建时期的生活;同时也讲述了斯嘉丽与白瑞德之间的爱情故事。

  整个故事情节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亚特兰大沦陷时,斯嘉丽逃往塔拉庄园的那一段。1864年8月,亚特兰大沦陷之际,韩媚兰临盆在即,斯嘉丽不顾自己的安危,留下来为其接生。在北军进程之前,白瑞德护送斯嘉丽和韩媚兰母子出城回塔拉庄园。途中,白瑞德参加南军,让斯嘉丽独自驾着马车护送韩媚兰母子赶回塔拉庄园。在这段漫长的逃亡之路中,充满了坎坷与艰辛,斯嘉丽随时都有可能被路上突然冒出来的北军或劫匪残害,但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与勇气以及爱尔兰人特有的强悍品质,斯嘉丽终于战胜了困难挺起来了,带着媚兰母子安全回到了塔拉庄园。这段让人揪心的逃亡历程让人着实佩服斯嘉丽的伟大与不凡。

  体现了斯嘉丽强悍女性本色的还有她极强的责任心。在遭到北军洗劫之后,斯嘉丽的母亲去世,父亲连自己的女儿都认不出来了,两个妹妹有重病在床,没有食物。此时,19岁的斯嘉丽独自扛起了全家人的生活重担。她心底里有个强烈的愿望,她要靠自己的双手重振塔拉庄园昔日风采。看到这里,我不由的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对这位伟大的女性肃然起敬。

  本篇小说最成功的地方应该是在对人物的性格特征方面的刻画。斯嘉丽,在那个战乱纷争的.年代,作为一名手无缚鸡之力的女性,能为自己的土地争取到最大的利益,除了聪敏、智慧、还有勇气、毅力与责任心。她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不管在什么困境中都能生存。她不完全依赖于男人,是个积极进取且新手承诺的女性。当然,仅有有点而没有缺点的认识不完整的,也是不存在的,本篇小说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有她身上所暴露出来的人性的缺点。她自私、虚荣和冷漠等,让我们感觉这个人物形象很真实,虽然“不完美”,但却很丰满。再说白瑞德,他的男性形象被许多女性所推崇,这主要归功于他对待感情的执着。他是个有政治主见、立场坚定的男人,但又不忘本。他表现玩世不恭,爱一个人却智与感情,冷酷与柔情的冲突,在他身上表现为矛盾的统一体。因此,白瑞德这个男一号的形象塑造的也相当“完美”。从这篇小说中,我们不仅要学会如何的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用自己的智慧与毅力去处理生活中遇到的挑战与困难,还要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对我们付出的感情,不要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到那时,悔之晚矣。因此,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每一分来自他人的唉,也尽量用自己爱去回报爱我们的每一个人,不要让自己的生命留下过多的遗憾。

读书读后感12

  书籍是我们生活的导航,它教会我们去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每当茶余饭后咀嚼着书籍中优美的文字,欣赏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都会让有所感悟。

  打开一本好书,迎面扑鼻的是清香而深邃的气息,仿佛是那新翻耕的泥土散发出馨香。在若有若无的音乐声中,我可以随意想象,想象自己是蓝天,一望无际;想象自己是月夜,寂静美丽;想象自己是海浪,澎湃不息;读小说,我会随着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运或喜或悲;读抒情的散文诗歌,我会在作者淡淡的忧郁中品味他们对生命、生活、自然的态度;翻阅轻松诙谐的书,我可以尽情地放声大笑,把一切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

  读书是一件乐事,趣事,让人变得深沉达观。

  任何物体都有承载它的器皿,唯有知识无垠无度。人们的大脑虽无法装入所有的知识,但可以尽量摄取,而唯一的途径即为—读书。论及书籍,托尔斯泰曾坦言: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恰恰罗素·罗兰又说:“智慧,友谊是黑暗中唯一的`光亮,倘若没有钥匙,如何打开智慧之门,又何谈放射光芒?可见,书籍,使人类告别愚昧混沌。读书看似平凡,实际上是人们心灵与古今中外一切民族优秀文化,智慧相结合的过程,也是继承与发展的过程。她不但能改变人的气质,还能使人树立更为健康人生观度,做一个忠于祖国,尊老爱幼之人,成为一个有仁德,有智慧之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操为人处世。不辜负苍天赋予的生命,成为沧海中不可缺少的一粟。这对于人生的回答,对于国家的培养,对于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无疑读书是回报她们的最好方式之一。

  读书是一种陶冶,是一种享受,领悟是心灵净化的快慰

  在茫茫人生芸芸众生中,不以荣辱待己,不论成败待人。不热衷追名逐利,使自己超凡脱俗,你会仰头看天,蓝天澄清,白云悠悠,释怀心里的郁结,面对现实,笑对人生。在物欲横流的日子里,品味古人谈的”知足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的教诲,会注入一般清醒剂,快乐地生活着。当我因辛勤工作而收获甚微感到牢骚满腹时,书会告诉我要笑对生活,这时我会浑身充满工作的激情;当我遇到困难,想打退鼓堂时,百折不挠的居里夫人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激励我鼓起勇气继续努力;当我抱怨自己一无是处,”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名言会告诫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当我志得意满时,”一杯水的容量“会提醒我,看似满满的一杯水还能容纳100多个回形针,自己还有许多能量可挖掘;当我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时,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会在我耳畔响起…

  曾经书中体会过”怦然心跳“;曾经在书中有一种”莫名感动“;曾经在书中进行自我审视,也曾经在书中看到人生百态……我只愿心情伴书平和而宁静,灵魂伴书纯洁而超然。读书不是一种消遣的行为,而是提高自己的学识。我想带着目的去读书的效果会好一些。想想自己缺的是什么,就学习什么。自己少的,在别人那里也许就有,所以宽容多,理解就多!

读书读后感13

  学校发的书,每年总会有一本书,让我产生共鸣,扣动心弦,迷恋不已!

  曾经看过本哈德·施林克的《朗读者》,小说开头,从主人公米夏的小病谈起,细致解读了一个15岁的小男孩的心理历程,与汉娜的巧遇,相识、相恋,到后来的分离,背叛,救赎!阅读后感触颇深,感觉人与人之间的一些情感,与年龄的增长、分别的时间紧密相连,很多人会随着时间的飞逝,个人利益的维护,而背叛对方。

  《好好读书》发到手中后,惊奇地发现,里面竟然有关于《朗读者》解读的两篇文章,其中一篇深入作者内心,解读了当时的社会现,个人的荣誉和尊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历程,人性之间的分离与背叛,忏悔与救赎。这与学校以前发过的另一本书《追风筝的人》有异曲同工之妙,类似的寓意,类似的情节!不同的是《朗读者》的故事发生在年龄差距为21岁的异性之间爱情与背叛、救赎的故事。《追风筝的人》是发生在同性的小伙伴之间,阿米尔与哈桑的友情与背叛、救赎的故事。这些小说,让人们的内心世界产生震撼,或多或少改变着人们的观念与思维。解读《朗读者》里面有一些经典的话语,比如“要知道,生活是层层叠叠的,我们总能从新鲜的际遇中碰到过去的痕迹,过去会以千万种面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现实中”,再如,“在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欢总是不由个人意志。人何其渺小,我们都是被洪流裹挟着前进”等等,这些朴实的话语,彰显着大智慧,大道理。

  第二篇文章则从宏观角度论述了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工作环境,身份地位,及文章发布后的连锁反应,比如登上《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后来被拍摄为电影,获得金球奖,奥斯卡奖等等,这些都从侧面说明了《朗读者》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影响,并深入地影响着读者的.生活与灵魂。文章介绍了米夏的三段生活历程,也是米夏个人成长的三个历程,伴随着相知相爱,背叛及忏悔与救赎,让读者意识到,在阅读中可以读到人生,读到欲望,读到罪,读到忏悔,同时提到关键的三个词,尊严、屠杀与忏悔,借此说明,这是一部凄凉的小说,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对每一个人进行灵魂的拷问,提醒人们对自己、对社会进行反思、反省。

  《好好读书》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能够从各方面对文章进行解读,读者自己理解到的,或者理解不到的,可以从这里得到答案。的确,很多时候,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只是看其中的红火热闹,不能领悟书的精神和寓意,而《好好读书》恰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让读者受益匪浅。另外,《好好读书》里面的文章都是名篇,对于没有读过的书,可以认真仔细的去阅读,去思量,去获取。

  感谢学校提供的书籍,让老师们在假期中、在教学之余,有可以愉悦阅读,并获取营养,进而能够提升自身的素质,灵魂得到净化与升华!

读书读后感14

  十一长假过去的很快,在游玩几天后,剩下的是有些疲倦的身体,所以,看书成为我现在做的事情。

  《读书永无毕业》,这是我刚刚读过的文章。作者葛剑雄,是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前几天我刚刚游逛了复旦大学,那里的学术气息和青春气息很吸引我。在这篇文章中,葛教授主要讲述了为什么读书、怎么读好书、读什么书这三大观点。

  葛教授认为通过读书可以获得知识、少走弯路以及毕业后阅读可以成为人生乐趣。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人生犹如一大课堂,社会就是知识的海洋,有学不完的知识,用不完的智慧。所以,人一辈子都要做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向书本 学,向他人学;从实践中学,从社会中学;学知识,学做人。古人云,不进则退!如果放松学习,不充实自己的头脑,就会变得空虚无聊,人生的.质量就要打折扣。 对于怎么读好书这个问题,葛教授认为不仅要读懂作者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含义,而且也不要盲信书本,要结合社会实践来读书。对一个学生来说,怎样读好书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导致了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做一个读书人,是在做一个幸福的人。自古以来,读书是人生最大的乐事,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我们不但要读书斋里的有字书,也要读社会上的无字书。有些人喜欢读书,酷爱一生,却往往不因书而成就一生,而对读书不是很感兴趣的人,却信奉一条:尽信书不如无书,了

  解文字后面的意义,才能读懂历史与人生。

  在告诉我们为什么读书和怎样读书后,葛教授还告诉我们要读什么书?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读书要有选择;人的时间精力有限,不加节制的阅读会适得其反;找到自己最适合的书,才能事半功倍。195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里亚克曾说过:“告诉我,你读了什么书,我就可以说出你的为人。”此话所言甚是。过去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其实,那是图书紧缺时代的格言。在汗牛充栋的图书海洋中,我们还是应该有选择地读书。读什么,我们就会成为什么,就会形成怎样的胃口。平庸的书,不仅耗费了我们许多黄金般的时光,也让我们的品味降低。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完全依靠书本的知识,我觉得还不如暂时留段时间先不要看书,先到社会上去跟更多的人去沟通,也许会了解人生,理解人生,之后再来看有的书,就真正理解了书。

  当生活开始回归校园,当大家都在盲目、炽热的投入各种技能培训班时,我知道我能做的就是坚持自己所喜欢的事业。尽管我把它做的不是很优秀但至少我也做的不坏,学生终究会毕业、但读书永无毕业。

读书读后感15

  “生活就是读书,读书就是生活。”“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赞美书,宣起读书的热潮。在我看来,这些话一点不假。

  书,和我有过很久的交往。可以说,书籍和我已经是老朋友了,而且这位老朋友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知识,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喜悦。书中的知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自一二年级以来,我看过许多书,现在,我最爱看的是 “感恩书系”。没错,这部书是写感恩的,从这部书中,我收获了许多。这部书是由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文章组成。

  它,教会了我善待朋友。我读过一篇朋友,是一种别样的温柔,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朋友如淳酒,朋友如花香,朋友是秋天的'雨,朋友是十二月的梅。”是的,朋友如花香般芬芳,淳酒般味浓,秋雨般细腻,梅子般纯洁。它,丰富多彩,五彩斑斓,它象一块糖,永远香甜,水火都不会把它溶解。我从书本中的许多文章都感受到了朋友的暖,只要朋友在,再枯燥的生活也会变得有趣。这些,使我更珍惜友谊。

  它,教会了我感恩父母和兄弟姐妹。“人生有三情,亲情为首。”亲情,是最珍贵的,在书中,我看到了人间最大的温暖。我看了一篇文章我为弟弟哭六次,这篇文章讲述了姐弟之间的六个感人故事。一个弟弟,为了姐姐而拼命挣钱,承担姐姐的错误,并且放弃读书。在弟弟的婚礼上,主持人问他最敬爱的人是谁,他却说:“我姐。”这篇文章让我不由得泪流满面,在感动之余,我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

  它,还教会了我写作。书中的文章为何让我如此感动,就是因为语言美。这是我的感悟,在细读文章的过程中,我不知不觉地汇集了灵感,使我在写作中挥笔自如。

  在图书馆里,我还交到了这样一个朋友少年文摘。这是一本好书,也是青少年的知心朋友。

  我喜欢“异国风情”这一栏目。从中,我了解到了许多外国习俗、风格,并收获到了许多人生哲理。我看过一篇节俭行动在加拿大,它讲述了一位留学生在加拿大的故事。这位留学生因为穷,没钱买冰箱。一位朋友推荐他去拣一个。他原先以为很荒唐,后来才得知,加拿大人不像中国人那样把没用的东西卖掉,他们把旧家具都放在门口,供穷人使用。看了这篇文章,不仅使我大开眼界,还使我懂得:节俭,并不单是“不浪费”,还要顾及他人。

  这本书里还有许多简短的文章使我获益匪浅。其中有一篇第一名,很使我难忘。一个女孩每天第一个到校,为什么呢?原来,她是喜欢第一名的滋味,“第一名”成了她喜悦。生活中也如此,只要另起一行,每个人都是第一名。

【读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书的读后感02-18

读书读后感02-24

《读书与作文》读后感11-03

简爱读书读后感10-08

暑假读书读后感03-19

关于读书的读后感02-06

寒假读书的读后感03-31

有关读书读后感02-13

读书读后感(15篇)03-05

读书使人快乐读后感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