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师读书心得

时间:2023-04-25 10:53:05 读后感作文 我要投稿

高中教师读书心得15篇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教师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教师读书心得15篇

高中教师读书心得1

  初次邂逅《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家庭教育书籍,是在长春的联合书城。当时和好朋友一起去买书,为了凑够买300元钱的书就可以办一张会员卡,我就毫不犹豫的听了书店工作人员的介绍买了这本书,理由是这本书书是师大附小的老师推荐给家长看的。

  回到家之后,利用空闲时间慢慢品读,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读了一遍后,又挑重点地方读了第二遍。本书的作者是刘称莲。她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在培养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从实践中摸索出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倡导和谐的亲子关系,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孩子,18年的时间,她培养了一个素质全面,成绩优秀的女儿,她的女儿同时被北大和香港大学录取。本书重点记录的她的女儿在小学阶段成长的点滴。

  读完此书,作为教师的我才感觉到对自己儿子的教育与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颜。在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上,我没有像作者那样给孩子写下水作文;在培养孩子的耐心时,我不会像作者那样陪孩子一起玩拼图,让孩子从中体会到输得起的人生态度;在节假日,我没有把逛书店作为孩子休闲交流的地方,让孩子泡在书海中学习和感受这一桩桩事例,无不体现出作者的出发点,都是基于有利于孩子成长来考虑的。

  此书让我的收获颇丰,现在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一、让孩子泡在书海中。以前我总是说自己的孩子不喜欢读课外书,其实是我没有找到正确的引导的方法。首先家里要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父母更要和孩子一起读书,这一点和我校的亲子共读是一致的。让孩子读感兴趣的书,哪怕开始的时候和学习的书并没关,但是当孩子的兴趣培养起来后,他就会不知不觉中要求看更多方面的书,这是名著和文学书籍就会走近孩子的视野中。从我儿子的身上我就明显的感受到了这一点,以前的儿子从来不读课外书,是一本校园文学书《淘气包马小跳》让他爱上了校园文学。那次我和他一起去书店买学习用品,儿子自己挑了一本《淘气包马小跳》。回到家后,我陪儿子一起看,儿子一看就上瘾了,连上厕所的时候都在看,看完后,又央求我给他买另一本。

  看到儿子有主动读书的愿望,我没有吝啬钱,在网上给儿子买了全套的《淘气包马小跳》共20本。看到儿子捧着新爱的书读的时候,我真的感觉的由衷的高兴,当儿子读完这一套之后,又读了杨红樱的《笑猫日记》全套16册和《漂亮老师和坏小子》系列。现在每当我和儿子去吉林或者长春的时候,孩子最爱去的地方不是游乐园,而是书店。我们母子都喜欢在书海中漫步,畅游。如今,儿子读完的`书已经有几十本了。这中间包括校园文学、四大名著、科普知识等等,只要是儿子买书的要求,我一律同意。现在我感觉到儿子写作文不在像以前那样词穷了。书读多了,他的想象力也丰富了。每天我家睡觉前都会看到我和儿子各持一本书在床头品读,虽然是个读个的,但孩子真的是爱上了阅读。

  二、爱在自由里。孩子不是机器,教育不能揠苗助长,教育不仅仅是大道理,而是把父母的爱化做涓涓细流,时刻滋润孩子成长的心田,与孩子合拍。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懂得孩子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不要因为虚荣心而一味的在孩子成绩方面和别人攀比,在孩子小学六年的生涯中,用教育学的眼光看待孩子,慢慢等待孩子一点一滴的成长,多一点耐心与爱心,让他把各方面基础都打扎实了,正如厚积而勃发。在给孩子学习时间的同时更应该给孩子玩的时间,有的时候,玩中也是一种学习。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相信是每个为人父母的最大的心声。

  读完此书,收获还不仅仅是这些,我会把我学到的教育理念不单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也会运用在我的学生身上,让我的学生们也在陪伴与自由中快乐成长,让我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成长。

高中教师读书心得2

  初看《和教师的谈话》这本书,觉得它很枯燥,没兴趣没什么耐心去看。但是为了写读书心得,于是耐着性子认真地看了一遍,没想到还有些收获和启发。

  作者首先回想了“教师”这个词,毫无疑问,在纷繁复杂的人生社会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即在各种各样的社会群体中居于一定的地位,具有相当的身份。而古今中外有诸多学者对此作过精辟的的论述。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作者还认为,在教育工作中的缺点之一,就在于教师虽然不否认自己有着教育学生的任务,但是常常把它们看成次要的任务。

  我很赞同作者的观点:

  一、作者只是认为教育工作没有和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但我认为教师有是正常人,也是凡胎肉体,也有自己的家庭和事业不可能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工作上去。

  二、我个人认为教师就是应当在教学时间内上好自己的课,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而不是一天到晚忙着干这个想着干那个,因为论文以及其他活动影响自己,特别是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我觉得每个教师都渴望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而不是一味培养自己比较眷顾、看重的人,如果长久下去,势必会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进取心。

  那么,到底教什么?如何教?教师在学生面前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如何去爱学生?如何用正确的爱去教育学生?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因为恐惧不敢跟父母倾诉苦恼,日积月累,孩子们缺乏诚心,缺乏安全感。所以,我一直觉得,教书固然重要,但是育人更重要。让孩子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对孩子终身发展来说,总是有益的。而通过多途径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恐怕没有比这点更重要的事情了。

  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每天,我们都有责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玩耍,他们的世界应该有蓝蓝的天空,灿烂的陽光,欢快的笑声。“学生的很多命运,其实掌握在教师的手里”,所以,只要记牢这句话,你一定会努力的。

  作为一名老师,面对这样有独特生命的“精灵”,我们不必去美化他们,但是又不能回避他们在学校生活中的种种矛盾,而是要宽容豁达,善待他们。而我始终坚信这样一句话“用陽光的笑容对待陽光的学生,我们的教育必定会充满陽光。”

高中教师读书心得3

  这学期,我拿到了一本苏联列·符·赞科夫的《和教师的谈话》一书。赞科夫是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苏联教育科学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教学与发展问题实验室”领导人。

  虽然苏联已经解体了,但苏联的教育曾经是世界上最优越的教育之一。众所周知,中国教育受苏联教育的影响很深,建国之初,我们曾根据苏联教育的经验对旧中国的教育进行了彻底改造,这给当时我国的教育带来过积极影响。

  在苏联教育界涌现了一批著名的教育家:有鼓动用共产主义教育青年的加里宁,他对教育下的定义至今仍影响着教育理论界;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欧美教育的克鲁普斯卡娅,她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思想至今仍散发着光芒;有改造流浪儿童的教育家马卡连柯,他提出的许多教育原则不仅丰富了教育理论宝库,也被广大教师所运用;有提倡教育促进发展的赞科夫,他的实验研究为教育科学实验提供了范例,他的发展能力的理解对教育适应时代的要求、实现教育职能的转变具有重大的意义;有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他可以说是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他的教育实践鼓舞着千百万的教师,他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心中追求的偶像,此外还有像维果茨基、巴班斯基等一批教育家,他们都为教育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书是作者以其长期实验积累起来的研究成果。全书分十一章,以各种谈话形式阐述了低年级教学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把对小学教学的各种不同的教学论观点、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和效果,是专门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

  翻开书来,刚看第一章,我就被吸引住了。第一章讲的是“课堂上的生活”。其实这个说法和“教学联系生活”有些类似。书中有人认为像是在作文里描写儿童观察到的东西就是联系生活,或学语文时举生活中的例子就是联系生活。依我的理解,这确实是联系生活。也有人认为:——儿童是那么渴望多了解一些周围的事物,如果学校不能给以响应,那将会对他们欠下一笔多么大的无法偿还的债务啊!在此,指的是那些记忆犹新的、昨天或者前天才在我们眼前发生的事件。孩子们满怀着新的印象来到学校上课。可是结果怎么样呢?在课堂上,常常是根本不谈这些重大事件,或者是三言两语的一带而过,而孩子们很想倾吐自己的满腔热情,并且希望对不懂的`问题得到解答因为是谈话,所以会有各种不同的意见。可是,我本以为既然孩子们从自己家里的人那里,从电视里已经听到或者看到了,课堂上又何必重复讲解呢?书中有一段话说得很好:——就是在课堂上跟老师、同学交谈自己的想法,跟在校外偶然听到别人的谈论并不是一回事儿。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儿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开阔了,儿童们就会感觉到我们祖国前进的巨大的步伐。这里就会萌发出幼芽,从里面培育出爱国主义的情感来。是呀,这种无拘无束的谈话,对于班级集体的形成也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每一个孩子听着同学们的发言,如同他们体验着同样的内心感受,共同的感受也就有助于集体的团结。读到这里,我感觉到这一切很需要,但是做起来就有困难。首先,在上课时哪里有时间跟儿童进行这种谈话?其次,怎样跟儿童进行这种谈话?—当教师解释他要说明的事件和谈话的时候,必须克服那种形式主义、装腔作势的作风。如果班级里能够创造一种推心置腹的交谈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且参加到谈话中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可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后面以语文课的讲读课时的做法为例。比如说,我们一般会这样上课:把课文初读之后进行分段阅读和分析,然后把全文重读一遍,再把全文来个表情朗读。还不算完结,还要进行分角色朗读。—-按照上面所说的方法进行教学,课堂上的气氛是多么的枯燥乏味。即使教师竭力想把课上的活跃一些,向儿童提出几个引起注意的问题,说几句有特色的话,但是仍然达不到目的。看得出来,儿童眼光里刚刚露出一点火花来,可是刹那之间就熄灭了。有时候,眼看着儿童就要“热情奔放”起来了,可是并没有发生这样的事。因为,按照教学法的规定,这时候却要转到重复朗读课文的阶段去了。我想,这些话触及了一个怎样上课的问题的一个新方面:儿童在课堂上的生活。那什么叫生活呢?生活就是人的(也包扩一切有机体的)生理的存在。这就是说,人在呼吸,他的心脏在跳动,消化器官在工作,感观在活动,等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然,在任何一节课上,不管课是怎样上的,学生都在生活。但是,还应从精神生活(人的思想、感情、愿望)的意义上来理解生活。精神生活可能是积极的、丰富的、多方面的,也可能是贫乏的、萎靡不振的、单调的。第一章的前半部分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质疑,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到底对学生有什么样的意义?能否提高学生的发展能力?为什么分析课文一定要先经过六个阶段,才开始阐述作品的中心思想呢?为什么加深对课文的完整感知一定要和阐明它的中心思想分开进行呢?为什么整篇课文的表情朗读要放在末尾呢?表情朗读是跟阐明课文内容和它的语言表达手段无法分割的!起初呢,我还觉得原来的这种教学方法很严整,很有逻辑性,我上学的时候老师就是这样教授的,而且一直是这样教的。但是,现在读了专家的谈话,我也开始怀疑它的优点究竟在哪里了。

高中教师读书心得4

  曾经,他让父亲绝望落泪,如今,他帮孩子们找回人生。他是孩子们的麦田捕手。他是谁?他是李崇建老师。

  "做麦田里的捕手,守在麦田里、悬崖边,拦住那些要冲向悬崖的孩子,这应该是每一个家长和教师都应承担的责任。但现实的状况并非如此,很多时候,孩子正是在家长或者教师的逼迫下,走向悬崖的。"第一次,看到如此一阵见血的语句,我的心被刺痛了!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如何才是真正的爱?值得我们深思。正如我们爱孩子,我们真心期望他们在学校学习快乐、学有所成,将来生活幸福,能自立自强于社会。但,仅仅有这样一份真诚的爱心、这样一份期待就足够了吗?

  李崇建老师透过《麦田里的老师》一书告诉我们,孩子的问题,大部分都在大人身上。大人的内在世界,往往是师生或亲子关系的根本源头。教育没有捷径,也没有标准答案。但阿建老师说"无论孩子做什么选择,没有孩子想向下沉沦的。他们都想向上奋进,都想当一个有价值的人。这个目标和我们对他们的期望是一致的,那我们理所当然要和他们携手共进。" 山毛榉、柚子、昆布、茉莉,这些聪明的孩子,或调皮捣蛋,或抑郁寡欢,甚至有自伤行为,问题多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与家长关系非常紧张,都不爱念书,都没有勇气去好好爱自己。他们有幸遇上阿建老师,找到了面对问题,改变自己的勇气,走向了自爱、自强的人生之路。

  山毛榉、柚子、昆布、茉莉,那些曾经的问题孩子在家长与很多老师眼中同样是"屡教不改"甚至"无可救药的",是谁与他们共同造就了惊人的转变呢?胡适先生说"要怎么收获,先怎么栽。"是的,在这里也有方法,也有前提。阿建老师在书中通过一个个生动地事例告诉我们:首先要建立主文化与规则,还要注意大人的应对姿态:大人应该先整理自我、以正向好奇、趋紧一致性的姿态面对孩子,真诚地接纳孩子。当孩子出现状况的时候,如果大人能先回头整理自己的内心,明了自己情绪的根源,再逐一调整,以"正向好奇"、"趋近一致性"的态度与孩子一起面对问题,给孩子"有价值"的正向肯定,既宣达规则,又接纳孩子,接纳他会面临的状况,接纳他会遇到的困难,让他不至于为挫折所困住,当我们大人肯定了孩子有价值的正向特质,联结了他的"渴望"层次,那么大人与孩子都将获得令人欣喜的回馈。我们会看到孩子的惊人转变。

  教育虽没有标准答案,但教育又是相通的,我想到了我们的学生。

  特殊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特点,不能像正常人一样交流沟通,而正常人也常常忽视他们的心理需求,不能及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使得特殊学生常常处于一种封闭、半封闭状态,极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作为特殊学校的老师,在完成各科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有责任、有义务走进这些孩子们中间,帮助他们疏通心理障碍,培养健康的心理。并针对其异常心理行为进行预防和矫治,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这对学校和社会都将起着积极作用。要促进特殊家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学校教育必须帮助学生主动积极改变内因,并积极帮助他们适当改善外因,营造适合其健康成长的氛围。特殊家庭学生中不良思想品质何行为习惯的形成,既有自身的消极因素,也有来自外部的消极因素。因此,对他们的品行进行矫治,家庭、学校、社会必须齐抓共管,既要各尽其责,又要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我思考了以下的问题。

  一、如何面对孩子的行为问题?

  面对有行为问题的孩子,我们要真诚地接纳孩子,这样的接纳是一种对生命的谅解,但接纳一个孩子,并不一定认同他的行为,真心接纳、耐心倾听,帮助孩子厘清问题。

  1.偷窃。儿童的某种"偷窃"行为不一定是病态反应。比如,儿童饿了,大人不给吃,他就自己拿来吃,事后父母却责怪他是"偷",因为他事先没有征得父母的同意。还有一种儿童被教唆犯拉去,从事偷窃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儿童认为这种行为是正常的。因为大家都这样干,如果他不这样干,反而会被他们谴责或驱逐。也有一种情况,家人随意地把钱乱放,但孩子发现未征得家人同意就拿了钱去买他喜欢的东西,事后并没有受到谴责。他就认为这是允许的行为。因此,老师和家长应正确看待儿童的偷窃行为,在教育和矫正孩子的偷窃行为之前,必须深入细致地了解儿童发生偷窃的原因。有学生的东西不见,我们应该慎重对待,以免伤害到学生。

  如何帮助教育有偷窃行为的儿童?父母和老师首先要给儿童指出偷窃是损害别人利益的错误行为。当发现儿童有偷窃行为时,不要严厉谴责他,以正向好奇,趋近一致性的姿态鼓励他认识自己的行为不好,是得不偿失的,应努力克服纠正;只要他以后不再偷,大家都会信任他,喜欢他。其次,父母和老师耐心找他谈话,了解他为什么拿人家的东西?针对问题进行教育。再次,告诉他,任何一个人不可能得到自己希望的一切事物,日常生活中谁都会遇到挫折。此外,父母和老师应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态度,平等对待儿童,尽量避免挫伤儿童的自尊心,导致不良行为。

  2.破坏行为。如经常在桌子或墙壁上划字、用弹弓打破邻居或学校玻璃窗、摘掉公共场所的灯泡、拔掉花草以及损坏他人财物,这些都是行为问题。如何帮助教育这些孩子呢?先要找出他产生这种行为的根源,热情耐心地与他谈话,了解他的问题,再进行教育;不要发现他有这种行为后即刻给予严厉的批评和惩罚。帮助他得把自己的体力施于周围客体加以破坏,并不能表示自己强大,也不能补偿自己懦弱的感觉;只有经常做有利于集体、有利于社会的好事,才能使大家感到他真正"伟大"。在班级里建立文化规则,切实执行。我们教师在遇到冲突事件时,要做到不被自己的情绪所绑架,通过深呼吸试着和自己的内在渴望相联结,用平稳的声音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用"正向好奇"来探索孩子的问题,以便孩子能不抗拒地逐渐揭露自己,从而找到问题的关键,要让那些企图通过破坏行动来发泄怒气的儿童知道,认为老师或父母给他种种限制是不能忍受的,因而企图用破坏行为来对抗之,这种思想是不正确的。

  二、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与情感交流的过程。语文教学中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发掘情感的积极性因素,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化本身的追求、渴望和满足,也就是阿建老师说的建立主文化,并制定规则,切实执行,从而在班级形成一种秩序,既保有孩子的活力,又能让孩子学习负责。我想,可以尝试从四方面去做:

  1、建立民主平等的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好好爱班里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爱是一种真实的感受让孩子们感受到爱,并且以此为基石,滋生自爱爱人,用心学习的勇气。

  2、正确评价学生。

  学生学习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多在课堂上、作业批改上给予学生正向的、引导性的评价,让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

  3、成功是最好的激励。

  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语文的强烈欲望。要使学生获得成功,使不同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知识的台阶,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一旦联结了孩子的渴望,就有了达到我们教育目的的可能,因为没有孩子不渴望成为一个有价值、被爱、被接纳而且有意义的人。

  4、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聋生由于年龄差别和个性差异,他们自制力差,学习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聋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和聋生的特殊教育实际,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的兴趣。让"体验式学习课堂"进行到底。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让学生有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我要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

  张爱玲说过:"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爱是成长的动能。给他支持,而非依赖,孩子才能真正成长起来。我们只需要——静静地、耐心地等待花开。

高中教师读书心得5

  新课程的改革是振奋人心的,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对新课程理解和参与的程度直接决定了课程实施的效果,以及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因而教师迫切需要有一本手边的工具书,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参考、借鉴。

  我曾经看过一些关于新课标的书,诸如课标解读之类,虽然对课标内容作了很详尽的分析,但总觉得是就事论事,冠冕堂皇的内容多,而指导性、实用性不足。

  正应了前人的一句话:有心摘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在书店中发现《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论》一书。

  这本书只有短短的几章内容,却涉及课表内容分析,新教材特点,从教学策略介绍到学习策略;从情感培养倒价值观培养;从课程资源开发到课程评价;从教学涉及到教师专业发展。内容囊括了中学化学教师所应了解、掌握得所有内容。尤其是在正文中设置了“标准链接”、“信息资料”、“直击课堂”、“思考与讨论”等一系列栏目,而不仅仅是分析解释课标的含义与内容,阅读时感觉轻松易懂,易学易用。

  高中生随着其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以及各自成长环境的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不断增加,呈现出不同的个性和发展潜能。学校教育就是要承认这种潜能,发现这种潜能,发展这种潜能。与初中的普及教育不同,高中教育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发现和发扬这些学生的潜能。高中阶段,他们将根据自己的偏好与特长确定自己一生的职业。而我们过去的教育在这方面做得是在不足。学生的个性不能得到张扬。

  作者在书中写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不同于认知的发生发展,它有自身的特点和机制。要有效地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情景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先决条件;活动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基本途径;体验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而后作者列举了“质量守恒定律”一课进行分析。

  我的理解:课程就是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情景”,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活动”,学生在学校“体验”。这就是新课标的理念。

  这让我想起曾经报纸登载的一篇报道,一位家庭主妇在家打扫卫生,将两种清洗剂混在一起使用,使用中感到身体不适,就去睡觉,结果在睡梦中中毒而死。这就是旧教育方式的悲剧,教师仅仅按照教材的要求介绍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学生们也仅仅掌握了这一种方法,但是实际生活中可以产生有毒氯气的方法很多,而这简单的方法却是被教材忽略的。

  这又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担忧,现在在课堂上过分要求环保,如果在三年高中学完,却没有闻到各种化学物质的气味,一旦环境中出现有害物质,他们无法判断有害物质的种类,又如何做出防护?

  我们学习、讲授自然科学,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上面提高的事例不正是其科学素养低造成的吗?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论》的作者在书中还特别提到了科学素养问题,他提出:

  有科学素养就意味着一个人对日常所见所经历的各种事物能够提出、发现、回答因好奇而引发的一些问题。

  有科学素养就意味着一个人已经有能力描述、解释甚至预言一些自然现象。

  有科学素养就意味着一个人能够识别国家和地方决定所赖以为基础的科学问题,而且能够提出有科学技术根据的见解。

  有科学见解就意味着一个人能够读懂通俗报刊上刊载的科学文章,能够参与就有关结论是否有充分依据的社交谈话。

  有科学素养的人应该能根据信息来源和产生此信息所用的方法来评估科学信息的可靠程度。

  有科学素养还意味着有能力提出和评价有论据的论点,并且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些论点独处的结论。

  化学作为研究物质结构、组成、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既是宏观的又是微观的。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其学习者必须要从宏观、微观和符号等方面对物质以及变化进行多种感知,从而形成了学习者心理上形成化学学习的三重表征特点:宏观表征、微观表征、符号表证。而探究式学习是完成这一过程的最好形式。

  作者在书中特别提出了探究式学习中的几个错误认识:

  错误观点之一:探究是惟一的学与教的方式。作者提出“高中教学要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学生易于理解的'内容完全可以利用讲授形式来完成,探究并不是惟一的学习方式。切忌把探究神话,矫枉过正。”现在教学中确有这种现象,凡公开课必须探究,无探究就不是好课,就如同多年前要求上课必须有若干次提问,必须使用投影机、计算机,追求形式已经超过了对内涵的追求。

  错误认识之二:动手做是探究的核心,我们很多教师确实强调学生的动手,较探究片面理解为动手。作者指出:“探究学习更需要神思,培养强烈的探究意识与科学兴趣。通过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与实施、检验假设、交流表达一系列的活动才是探究的完整过程。”

  错误认识之三:探究重过程轻结论。以往确实比较注重学生的参与过程,而结论书中已经明示,作者提出:“传统教学是重结论轻过程,扼杀学生的学习的生命活力。而如果过分重视过程而忽视结论,同样是事倍功半。”

  作者在书中还提出:教师的自我反思使教师把自己的教育教育教学实践作为对象,对其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修正自己的决策、行为、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师反思的方法:记教学日记;再现反思;观摩与交流;行动研究。为教学而研究;对教学研究;在教学中研究。

  总之这本不很厚的书,其中的很多观点、看法值得我们学习领会;很多案例值得我们借鉴。

高中教师读书心得6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这是书封面上的一段话,正是这段文字,吸引了我的眼球,给了我无限的感动,让我受益匪浅。

  《孩子,你慢慢来》,我喜欢这本书,也喜欢这句话。作者龙应台的文笔是那样的细腻,全书蕴含了一位伟大的母亲爱的气息,读着读着,一股暖流慢慢飘进了我的心房。

  让我们慢慢来,让我们耐着性子学会等待。

  读完这本书,我不断地反思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有时会很生气,有时也会对学生大声训斥。记得期中考试前一天,我和白老师一起从会议室返回北教学楼时,老远就听到哈哈大笑的声音从楼上传出来,我俩边走边猜测着这笑声是从何而来。当时的我虽没说出口,但心里早已断定是我们班。于是,上楼直奔教室。“老师,崔晨曦给他的同桌讲笑话,他还大声地笑。”班长见我来了,立马站起来,气愤地说。听班长诉说的同时,我带着满脸的怒气瞥了崔晨曦一眼,此时的他也许真正意识到自己错了,低着头,看着桌上的卷子,一动不动地坐在那儿。

  “如果今天不给他点严厉的教训,我怎能安心?”想到这里,我走到他的.座位,只见他的卷上仅写了几个词,看到这些,我便火冒三丈:“走,去给你妈妈打电话,让她来盯着你写。”他一听,急了:“老师,别……别……。”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他竟然这样对我说,我装出一幅很生气的样子,走出教室,进了办公室,一会儿,他也跟了过来,说:“老师,对不起,我不应该讲笑话。”听他这么一说,我真想原谅他,可是,想想以前的种种违反纪律的事,都与他脱不了干系时,说:“以前,我总是心平气和地跟你讲道理,你也总是不断地向我承认错误,这次我再也不给你机会,打吧!”他见我这么坚定,拿起话筒,拨通了电话。不一会儿的工夫,她的妈妈赶了过来,知道他犯了错后,一直数落着:“这么长时间,付老师没给我打过电话,我还以为你表现得很好,没想到你这毛病还没改……”说罢,她看了看他手里的试卷,相当生气,此时的他再次认识到自己真得错了,赶紧写了起来。当我把学生带出学校回到办公室时,他已写完。我们一起下楼、回家。

  说实话,这样的结局,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从那天起,他那些过分的行为收敛了许多,也正是从那天起,他的名字再也没被值日班长写在黑板上。直到今日,我的内心深处并没有因他折服而自喜,也没有因我的胜利而置之不理。如果我学着安安的妈妈,耐心地与他交流,让他愉快的接受;如果我不冲动不叫家长,换一种方式教育;我就会带给他欢乐,而不是无穷的压力。上周四的一个课间,我让他下节课课后找我,他没有忘记,规规矩矩地进了办公室。我和他谈了好久,谈到他期中考试考得不错,三科都在九十分以上,表扬了他有写好作业的习惯;谈到了他的日记比以前大有长进,肯定了他有坚持阅读的习惯。并提醒他,如若能做到严格约束自己、控制自己,老师相信他还会有大的进步。一句表扬,一次肯定,一种相信给了他莫大的自信,谈话结束,他准备回教室上课时,恭恭敬敬地说了一声:“老师,再见。”此时,我感到很欣慰。心中默默地重复着那句话:孩子,你慢慢来。老师对你有耐心。

  事后,我重新拾起《孩子,你慢慢来》细细品读。我觉得教育不是赛跑,教育学生应该慢慢来,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多给学生一点耐心,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必须与家长一起慢慢等待孩子的成长。让我们用心欣赏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享受孩子一朝一夕的变化!让我们用心欣赏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片段,享受孩子一喜一怒的真实!长长的路,慢慢地走!长长的路,健康地走!

高中教师读书心得7

  《致教师》围绕一线教师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和成长的关键问题,通过朱教授深入全面地思考,给询问者,也是给所有走进这本书的读者高屋建瓴地坦诚解答。没有抽象深奥的名词术语,没有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理论。读这本书就像在听故事,就像在同朱教授面对面相互聊天谈心,一位慈祥的长者正施慧于民。细细咀嚼品味,又总能获得许多思想的哲学的和诗意的享受。在细读慢嚼中,我品出了朱教授反复强调的“致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组关键词。

  一、阅读

  作为一名教师,第一项修炼就是做读书人。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如同军人喜爱武器,孩子喜欢小玩具一样,教师的挚爱应该是书籍,只读教材和教参两类书的教师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如朱教授所说:“你的阅读生活,绝不仅仅是帮助你获得知识,获得教育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帮助你拥有宁静的心态,儒雅的姿态,积极的状态。”难道不是吗?一个真正的人应该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好书。在阅读中获得教养,获得心灵和精神地完善,勤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实际生活中,人和人的区别主要看两点,一是他交怎样的朋友?二是他的业余时间怎样安排怎样度过?所以,朱教授说:“人是由他读的书造就的。读什么样的书,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读最好的书,做有根的人。与最好的书对话,就是与最好的人为伍。”

  作为一名教师,要经得起繁华,更要耐得住寂寞,在读书中,把自己修炼成如一座图书馆的人。读书就意味着坐冷板凳,只身一人孤灯一盏,寒窗苦读,这是一种寂寞的力量,这是一个读书人的力量,这更是教师职业品质和人格精神的力量。深谙此理的朱教授指出:“读书,让我们有一个宁静的心态、从容的心情、理智的头脑、开放的胸怀。”

  二、写作

  阅读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插上腾飞的双翼。阅读总是伴随着思考,而写作本身就是思考。写作帮助我们梳理思想,不断地返回自身,认同自身,否定自身,完善自身,升华自身。为此,朱教授指出:“专业写作,对教师而言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甚至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们的行为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的生活也是从写作开始。我们通过写作,超越了日常教育与家庭生活的碎片式经验,从而对自身进行不断反省,我们的教育必然因此提升,我们的生活也会因此而完整,我们的人生就会从此而幸福。”

  为了让教师们明白写作的重要性,朱教授举例论证:“有的老教师认认真真教了一辈子,之所以不能得到更好地提升,就是因为经验未得到提升。教师的专业写作,是将粗疏的经验提炼为精炼的专业能力,将浅层的教学感受深化为内心的实践洞察的最好手段。”并且引用苏格拉底的名言:“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只有通过写作不断反思生活,才能明晰生活的意义,从而更好地创造生命的价值。最后,发出语重心长地召唤:“如果你想超越自我,如果你想让自己每天的教育生活成为永恒,不妨从现在开始教育写作吧!让精彩的文字记录你精彩的'岁月!如果你能够每天把你自己的课堂记录下来,把你和孩子们交往的故事记下来,把你读书的心得记录下来,这样一来,不仅你每天的业余时间会非常充实,而且你的进步也会非常迅速。”

  三、静思

  朱教授说:“在教师成长的过程中,思考、写作与阅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如果缺乏思考,他的人生注定是黯淡无光的,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思考的人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让自己的人生变得精彩。善于思考并勇于实践的老师给孩子们营造的是充满灵性的课堂,用智慧润泽课堂,成就的必然是孩子们的精彩人生。只要思考就有价值,就有改变、完善、前进的可能,真正的优秀教师都是有思想的教师。所以,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教育生活,付诸行动,逐步改变自己的行走状态。正如朱教授所说:“思考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一个人是高贵还是平庸,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其思想的高度决定的。”静心思考,但存内心宁静方寸地的老师,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呢?朱教授肯定地说:“如果一个人有宁静的内心生活,他就真正地找到了幸福。静静地做着一份让自己沉醉的教育工作,是我们教师最大的幸福。”

  轻轻合上《致教师》,珠玑般富有哲理的朴实语言萦绕于脑际,深切感受到与经典著作相伴的日子,心中充盈的美好。

  朱教授就是这样一位善于思考的行者。他总是以深邃地思考,全神贯注,心无旁骛,持续关注和研究教育,关注和研究儿童,几乎所有教育问题都有自己的思考与独到的见解。并在身兼数职、要事缠身的间隙,笔耕不辍,把丰富的教育思想付诸笔端,终于成就了这样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滋养着一个个走近他,走进他著作的教育人。

高中教师读书心得8

  歌德这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安奈特.L.布鲁肖的《给教师的101条提议》捧读此书,给我很多收获,带给我教学上许多提议,在原先教学中的许多疑虑一下烟消云散,里面收入了101个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有教师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课堂上意外发生后的随想,有转变观念的体会,有关爱孩子的收获……

  读着书中的故事,我不由联想到了自我,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情景,我会如故事中教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学生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教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的对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我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可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我,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读过此书,我印象最深的是最终一章节: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其中讲到“优秀的教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反省自我,我所教的班里差生较多,每次上课他们都会思想开小差,跟不上进度,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我的眼中钉,肉中刺,轻者无视他们的存在,重者惩罚他们,此刻想来感到很惭愧,每个人都有自我的一技之长,都有自我的分工,自我的生存方式,何必强求十指一样长呢?我们作为教师,不是只培养参天大树,而是让每朵小花都开得灿烂。他爱音乐,就让他成为一名音乐家;他爱美术,就让他成为一名小画家……那样,我们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了一切学生。

高中教师读书心得9

  跟岗培训期间,宋老师送给我们的书中有一本是《中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我如获至宝。

  读《中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这本书是让人愉快的,其中我最受启发的是钱梦龙老师的导读艺术部分,即全书的第一部分。

  在理论与实践上,钱先生都展现出一副“举重若轻,行云流水”的姿态,真让人神往。钱先生是一个在语文教学上有大抱负的人,经过孜孜以求的努力,经过寂寞与痛苦,他终于达到了一种高度——“举重若轻,行云流水”。正如武林高手,轻轻一措手,实已蕴涵深厚内力,能将理论与实践如此出色地结合,确实让人叹服。

  不同的老师,不同的教育,不同的`结果,但对学生的影响都是终生的。一件件事例,一遍遍反思自省,也使我对教师的责任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语文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指导学生学好语文,更应该重视对学生心灵上的关怀,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关怀,尊重差异,尊重个性,尊重天性,尊重人格,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激起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的上进心,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获得充分发展,让心灵之花充分地绽放。

  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是如此之快,我们教师就应该及时更新观念,多一些探索,让教学方法、教学情景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满足学生在原有知识能力上有所提高的需求。教学中,少一点权威,多一分民主;少一点统一,多一分个性。少一分歧视,多一分尊重,让学生生命更鲜活。生活中,给孩子创造活动空间,让其拥有奇特的幻想,多一分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主动去迎接挑战。

  作为老师平时要经常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要每个同仁都认同你确实也是比较难的,但不管如何,这些都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不能搞花架子,弄形式,为改革而改革,今天弄出个什么法,明天发明个什么模式,这些其实是非常可笑的,而发生在具有较多知识的语文教师身上更是可笑。可是,我们常常在不自觉中就犯了这样的毛病,以后应引以为戒。钱先生也一直强调不要在一些概念上作过多的争执,他本人就很不在乎别人在概念上对他的“导读艺术”的指责,正如他自己说的,能把学生教的聪明了,这样的教学法就是好方法。这实在是举重若轻的一句话,是高手的“四量拨千斤”。

高中教师读书心得10

  朱永新教授在他的书中写道:"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在朱教授近乎完美的关于理想教师的描述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差距。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之间我已经走过了教师生涯的五个年头。曾经的岁月有苦有乐也有甜。曾经的我满怀激情,曾经的我信心百倍。我曾经给自己立下了这样的目标:要做一位名师,要成为一名有魅力的女人。岁月的远逝,目标渐行渐远,没有目标的生活是空洞的,没有目标的生活是空虚的。今天我又找到了生命的活力。

  我觉得,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有大爱精神。这种爱包括对自己的爱和对他人的爱。

  爱自己,必须成为一个有内涵的人。一日不读书面目可憎。有内涵的人需要博览群书。这不仅是为了增加自己的谈资。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一个女人,20岁以前的`面貌是父母给的,20岁以后的面貌是自己塑造的。我们不要做一个行走的面包,最后一无所有。

  爱自己,必须成为一个热爱生活、胸怀理想的人。每个人的生活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地域,不一样的物质条件。所以人总喜欢比较,这造成了幸福感的缺失。其实,人的思想是可以被我们控制的。幸福与否的关键在于你是否真的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我们应当胸怀理想,为了自己的目标、理想而奋斗。

  爱自己,应该坚韧、顽强,不向挫折弯腰低头。人的生活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与挫折。真正爱自己的人会正确地面对遇到的一切艰难险阻,克服困难,最大限度地完成自己的使命,并把这种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方式,只要这样,你就会静静地形成这样一个场,影响自己周围的人。

  爱他人。

  作为教师要爱自己的学生。只要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是为着学生好的,就会被学生感知、理解。这种爱是长久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这种爱不是一触而爆发的激情。他需要你的耐心、信心、细心、恒心。做一天的好教师很容易,做一辈子的好教师需要我们付出的很多很多,但你的收获也会很多。

  作为教师要爱自己的同事。细想起来,除去睡觉和吃饭的时间,其实我们和同事共处的时间远远多余和家人共处的时间,所以在一起做同事很久以后再分开总会有不舍之心。当我们真正把自己的同事当成家人,聊聊工作的困惑,聊聊家常,总会有豁然开朗,烦恼尽消之感。

  作为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应当只把工作当做谋生的手段,而应当作为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有了事业,生活才有目标,有了事业,生命才完整。我们要对得起自己的工作,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态度。人们都说鱼与熊掌不能共同而得,仔细观察来看,凡是事业成功的人他的家庭也是幸福的,他总能权衡好这样那样的比重,和谐地生活。

  作为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国家。有国才有家。我们要对国家心怀感恩。因为他的强大,我们的生活是无忧无虑的,因为他的强大,我们免受战争的灾难,因为他的强大,我们行进在幸福的道路上。看看周围的世界吧,我们才发现,有国有家的日子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

  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做一名卓越的教师、做一名理想的教师将是我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高中教师读书心得11

  歌德这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最近,我认真阅读了安奈特.L.布鲁肖的《给教师的101条提议》捧读此书,给我很多收获,带给我教学上许多提议,在原先教学中的许多疑虑一下烟消云散,里面收入了101个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有教师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课堂上意外发生后的随想,有转变观念的体会,有关爱孩子的`收获……读着书中的故事,我不由联想到了自我,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情景,我会如故事中教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学生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教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的对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我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可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我,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读过此书,我印象最深的是最终一章节: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其中讲到“优秀的教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反省自我,我所教的班里差生较多,每次上课他们都会思想开小差,跟不上进度,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我的眼中钉,肉中刺,轻者无视他们的存在,重者惩罚他们,此刻想来感到很惭愧,每个人都有自我的一技之长,都有自我的分工,自我的生存方式,何必强求十指一样长呢?

  我们作为教师,不是只培养参天大树,而是让每朵小花都开得灿烂。他爱音乐,就让他成为一名音乐家;他爱美术,就让他成为一名小画家……那样,我们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了一切学生。

高中教师读书心得12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第一章里“童心是师爱的源泉”。作者说:“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乐于保持一颗童心,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一个儿童,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而且是教师对学生产生真诚情感的心理基础。作者的这番话不是随便说说而已,而是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保持一颗童心这方面更是有同感。

  一、童心,是教师保持激情与梦想的灵丹妙药。作为一名教师,对待工作应该保持一定的激情,但教师工作压力大:同事相处的压力,教学压力,社会认知压力,经济压力。如果这种压力带入我们的教学工作,势必会影响教学,影响孩子。但是如果教师拥有一颗童心,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会自觉抛弃一切世俗杂念,想孩子所想,做孩子所做,乐孩子所乐,永远保持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对未来充满激情与幻想,那我们的工作也会一直保持激情与幻想。这正是教育所需要的。

  二、拥有童心使教师能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小学教师有了童心,才能和小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小学生的好朋友,心灵相通。这样才有利于沟通交流,有利于课堂教学。教师拥有童心,从童心的角度思考问题,就易于解决学习中的困难等问题;才能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比如这个学期学生第一次接触标点符号,刚开始的时候我怎么解释他们都不明白。后来我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把这些符号当作他们最感兴趣的事物,句号我比喻成“小眼睛”,问号比喻成“大耳朵”,感叹号是“金箍棒”。这样一来,孩子很快就将标点符号记住了。就是因为有童心,才有与学生“心有灵犀一点通”以童心善待童心,以童心交换童心,才能建立新课改下新型的师生关系,达到教育预期效果。教育家陶行知多次告诫我们:“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三、拥有童心是教师教学机智的法门。新课程的人文起点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知、情、意的健全、完善、和谐发展为本。小学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烂漫,充满童真的孩子。教师拥有童心,面对学生提出的“救小白兔的雪孩子死了吗?”才会组织学生去观察白云,观看视频,让孩子知道雪孩子牺牲自己的精神和善心,明白大自然中的自然现象。“教材诗人”王宜振有40多首作品入选中小学教材,谈及儿童诗歌创作时说,我的秘密是对童心的敬畏。

  四、一个拥有童心的.老师在教育教学中一定充满了爱心。童心,表现为淳朴、真诚、自然、率直,而这些是作为老师应具备的品质。“童心在教育上的体现便是爱心;爱心是好教师的基本条件。”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素质。正因为有童心,我才会拥有爱心,有了爱心,即使面对最调皮的孩子,我都会耐心教育他。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做才会拥有同孩子一样的童心呢?

  1.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就不会有童心,尽管你是为了学生着想,但很难取得好的效果。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心理上表现不平稳、幼稚、未成熟状态、容易冲动、情感外露等,我们要学会在学习生活中了解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不要让学生的逆反心理出现。我教过的潘杰,他是一个极度调皮的孩子,每次上课都捣乱。但我知道他的心理是想吸引别人对他的注意。于是我对他采取“怀柔”政策,并且经常跟他聊天,和他玩耍,过了一段时间我就“收服”了他,并且和他成为了好朋友。

  2.其次要经常回忆自己的童年。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妙的童年,我们老师同样也有快乐的童年:弹球、吹泡泡、过家家,打雪仗、捉迷藏……都曾使我们迷恋过,也曾使我们激动过。如果我们在对待贪玩、调皮的孩子时也能回忆一下我们的童年,那么我们就会对孩子多一份理解,也能正确地引导孩子。

  3.我们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童心”。有些教师说,我有童心,“现在的孩子和我小时候比怎样……”可是越比越麻烦,与孩子的代沟越深。(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年长一点的教师身上。)我们要知道时代发展了,现代孩子的兴趣、爱好与我们童年有了很大差别。现在信息广泛了,孩子的生活条件改善了,智力开发早了,观念也改变了。老师要保持童心,就不能完全沉醉于自己儿童时代的那颗童心,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和“童心”,这就要求新时代的小学教师要研究社会变化对孩子造成的影响,研究孩子的心理发展变化。

  4.最后,还要融入孩子的生活。特级教师窦桂梅把自己的每个学生都当作朋友,并经常坚持书信往来,乐此不疲。每次上课我都感觉自己和孩子一起遨游在语文的世界中,一起嬉笑,一起朗读,一起体味。我仿佛和孩子融在一起。

  拥有一颗童心就是会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能以学生的快乐而快乐,以学生的悲伤而悲伤,就如书中说的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如果我们能做到了这一点,那我们一定是学生的好老师,也一定是学生的好朋友。

  童心是师爱的源泉,让我们所有的小学教师保持一颗童心吧!都来做一名最好的老师!

高中教师读书心得13

  最近这段时间我总是在读作者陶继新老师写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该书有着他的三个讲演录,“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世界”。捧着此书,感觉很奇妙,初读时,兴奋无比,感觉到一种心灵的平静与灵魂的提升,越往下读心头越有沉甸甸的感觉,而且挥之不去。沉甸之外,感觉头脑中一片绿地铺展开去,绵延无尽。读后不由思索,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幸福教师?答案模模糊糊,忽近忽远,若有若无,一惊之下,一直在小范围内不无自负、自信的我,不知所向。

  通过两千五百年的风雨岁月,审视我们今天的教育,在我看来,现在的教育也曾强调“以人为本”。读完《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才知自己思想多么浅薄,大谈“以人为本”的时候并不明了什么是人之“本”,怎样去“以人为本”。是啊,曾经提出的“学生参与度高、时间利用率高、目标达成率高”的课堂三维目标,对人生命质量的提高、对灵魂幸福指数的帮助能有多少?只不过是把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通过一种近于反复训练的方式做了一种规范和评价范式。直接效果自然是提高成绩服务于考试。

  我从事教育工作已经十个年头了,我一直以来在思考学生的健康发展靠什么?成绩,显然不是全部,因为我们成人之后的生存靠的是综合素质能力;不是成绩,显然也不对,因为成绩是敲门砖,没有优异的'成绩就不能提升人生的生存起点。读完《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大大提高了我对我本身工作,对学生教育成绩的认识。教育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此说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既要关注学生的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直奔成绩弱化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是片面的,不谈成绩说是素质教育也是片面的。素质教育的要义就是要关注生命健康、关注生命快乐、关注生命幸福、关注生命习惯、关注学生一生发展的教育!

  陶继新老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中关于教师和学生相处学习的环境,我认为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在本书中提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谐给予每个人的重要性,所以学生健康成长,老师、家长是引路人,“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和谁一起走”,老师与家长对学生的成长来讲期望方向永远是一致的,所以家校教育应该和谐,只有和谐才能共振,只有共振才能有最大可能的生成。因此老师埋怨学生、家长埋怨孩子,老师埋怨家长、家长埋怨老师都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当你学会赞美学生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家长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老师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孩子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学校的时候……,所以赞美在本书中有着很深的见解,我们也应该去将我们的赞美去发挥去应用去实践!

  陶继新老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让我真正体会和学习到了好多教师应该具备的很多知识和很多方法,让我有着对教育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对做人的乐观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对我们身边的孩子,关注孩子的心灵,尊重孩子的人格,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都有着太多的帮助。所以我认为这本让我们教师队伍增加知识储备增强我们的好学兴趣都有着太大的帮助。尊重孩子的学习环境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旋律,成为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只要老师怀着一颗爱心,处处留意,微观入手,扶起孩子自信之树,那么我们的学生就都是可塑之才,只要我们用全部的爱细心呵护每一株稚嫩的幼苗。只要有爱的阳光,只要有爱的雨露,总有一天,每一株稚嫩的幼苗都会成为参天大树。那时才是我们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最幸福的时候。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高中教师读书心得14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当你枯燥烦闷,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心,让你看清前路;当你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悬梁刺股"、"萤窗映雪",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

  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书本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犹太人让孩子们亲吻涂有的书本,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书本是甜的,要让甜蜜充满人生就要读书。读书是一本人生最难得的存折,一点一滴地积累,你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读书是一种的艺术。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读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的,读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

  读书,是好事;读大量的书,更值得称赞。

  一位叫亚克敦的英国人,他的书斋里杂乱的堆满了各科各类的图书,而且每本书上都有着手迹。读到这里是不是有一种敬佩之意油然而升。因为"有了书,就象鸟儿有了翅膀"吗!

  然而,我们很容易忽略的是:有好书并不一定能读好书。正如这位亚克敦,虽然他零零碎碎地记住了不少知识,可当人家问他时,他总是七拉八扯说不清楚。这里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不善长于读书,而只会"依葫芦画瓢"。

高中教师读书心得15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能够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数学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资料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如今,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更加期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忙,《小学数学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她的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数学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数学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数学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数学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找到教学的“亮点”。闲暇时翻看一下里面的资料,总是对自己教学的一个充电。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明白的东西又太少了。

  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愚以为,教师不仅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这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超多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

  法——明白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来说,不啻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带给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能够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取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应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教书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一本好书会使我爱不释手,一首好诗会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会使我百读不厌。我深深地明白,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任何人都能够使梦想成为现实,但首先你务必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务必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教师”务必“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

  常读书使我明白了许多新道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人——环境”系统。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应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教师务必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任何人都能够使梦想成为现实,但首先你务必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务必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教师”务必“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

  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教学模式将“人——人”系统转变为“人——环境”系统。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应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教师务必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教书和读书生活,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教师的人生,就应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我们要做“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创新型教师,爱岗敬业是创新型教师应具备的首要条件。他不但具有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全面发展的师观,教书育人的师能,严谨求实的师风,而且还应具有开拓进取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勇于拼搏的英气,甘愿奉献的“傻”气,自强不息的骨气。吾以培养新世纪之英才,振兴中华为己任,虽生活清贫,但仍以春蚕的精神、红烛的风格、蜜蜂的作风、绿叶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奋力拼搏,无私奉献。

  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愚人不才,笨鸟先飞,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高中教师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高中教师读书心得03-23

高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02-24

高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5篇03-23

高中读书心得03-25

教师读书心得12-31

教师的读书心得02-08

高中读书心得(15篇)04-15

高中生读书心得03-24

高中读书心得10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