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在听吗》
《老师,你在听吗》1
《老师,你在听吗》一书第三章“为对话创设正确的环境”中提到,教师经常无意识地用不同的活动把儿童的一日活动安排得太过充实,以至于儿童几乎没有时间去尽情享受并探索每个学习机会,我对此深有体会。
我班有个辰辰小朋友,前一段时间经常往厕所跑,通过几次观察,我发现,厕所有小朋友时她就去,厕所没有小朋友时,她也要在那里蹲着等一会儿,我决心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一天,辰辰提出要求小便后,我悄悄尾随其后,只听辰辰一到厕所就和佳佳聊开了:“看,这是我妈妈给我买的新衣服。”“我妈妈说放学给我买汉堡吃”……我恍然大悟:原来她不是真的要小便才去厕所的,而是把厕所当成可以和同伴进行情感交流和宣泄的地方,因为,那里没有老师的干扰,能使她小小的心灵的情感得以寄托。
我可以采取强硬措施限制她去厕所吗?不行!这样只能压抑她的宣泄,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由此我领悟到,平时给幼儿自由交往的机会太少了,才使得她们不得不到厕所去寻找自由,同时我深深体会到,在平日工作中孩子们的每一次告状,每一个表情,每一回争执,每一次轻轻抚摸你的手……都是不容忽视的。因为这一切,都是孩子在向你传递着幼小心灵的需要。以后的日子里,我尽量为幼儿提供不受干扰的谈话时间:来园后、吃点心后、午餐后……而我也可以走进他们的世界,分享他们的'快乐与忧伤,聆听他们的秘密,真正了解他们的兴趣与需要,创设一个健康宽松的 空间,让孩子得到充分的自由。
瑞吉欧的教育者们把环境说成是儿童的另一位教师,这种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去思考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学习环境应该成为充满学习、乐趣和希望的地方。
《老师,你在听吗》2
“老师你在听吗?”这是美国作家丽萨.波曼女士与20xx年推出的一本儿童教育的力作。她着重围绕教师如何创造一种民主对话的环境,如何支持高质量的交谈,如何鼓励、支持对话的学习和发展以及如何帮助幼儿在有限的语言能力前提下参与对话进行了阐述。要求教师仔细思考与审视日常教育的对话是否有效,是否对儿童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了真正的影响。其中提到了如何帮助幼儿在有限的语言能力下参与对话,这就让我想到了小班孩子,他们刚入园,经验少。就看搭积木的时候吧,有的孩子总是默默的坐在一边,摆弄积木,很少与同伴交流,有的孩子想要同伴的积木,也不会和同伴商量,而是动手就抢。
孩子总是特别善于模仿,老师怎么说话,孩子就会跟着学,老师的一言一行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在平时就比较注意和孩子说话的方式,比如在晨间游戏时,我会坐在他们的.小桌子边,和孩子们说话,在说话时,我一直注意拉着孩子的小手,或者轻轻把孩子拉着靠近自己,这样不仅让孩子感觉到亲近,孩子的小手同时也会自然乖乖地放在两边,小眼睛自然而然的看好你了。有个别孩子胆怯,眼睛望着地上不敢看我,我会轻轻捧住孩子的小脸,对他微笑,或者把他抱在膝盖上,使他感到老师不是那么陌生,再和孩子说话时孩子的眼睛就敢看我了。孩子在我的目光中读到了亲切和温暖,和我建立起了信任,同时也学会了和我说话时的目光交流。
孩子在回答我的问题或者兴致勃勃地告诉我某一件事情时,我总是做到很耐心地把他听完,没有特殊需要从来不打断孩子的说话,也不在孩子说话时喝水或者做其他事情,总是蹲下身子眼睛看着他。班级中有个叫楠楠的孩子特别喜欢说话,每天都会来告诉我自己在家干吗了,吃了什么,哪儿去玩了等等,每天听他说话,有时候也会觉得烦,敷衍他一下,可是今天他跑来告诉我:“老师老师,我马上过生日了,到时候请你去我家吃大蛋糕。”让我觉得心底暖暖的,原来我在孩子心中的位置这么重要,同时也让我觉得,听孩子们诉说,其实也是一件很有意思、很重要的事情。
听是学习的精华,马拉古兹的诗《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中就说到了:儿童是由一百种组成的,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我们就要近距离的去聆听孩子的心声,用适合他们的对话与他们交流,用心去接受每个孩子,去感悟每个孩子。
《老师,你在听吗》3
暑假是教师放松身心,充分享受假期生活的好日子,同时也是充电的最佳时期,《老师,你在听吗?》一书就是我在假期中阅读的。书中第四章讲到了“听”与“倾听”是有区别的,教师不仅要听其声音还要听其意,要用心灵倾听,不能做表面“文章”,要耐心付出时间和理解幼儿的语言,和幼儿在一起的时候,要给他们时间去形成、创造自己的语言,并分享他们的想法。
作为幼儿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才能更好的伴随幼儿共同成长。倾听是人类的本能,通过倾听来接受外界的信息,通过倾听来了解这个世界,幼儿就是在倾听中渐渐成长起来的,幼儿喜欢表达,是因为他学会了倾听,通过倾听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怎样去表达,表达后很想得到老师及家人的鼓励和表扬,所以,幼儿是在倾听中慢慢成长起来的。
我们面对的就是3—6岁的孩子,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顾及他人,不懂得尊重别人、理解别人、也不会吸纳别人的意见,更不会与人合作,与人交往。这就是幼儿的个体差异。但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我们应该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然而,在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道路上离不开教师真心的倾听与有效的沟通陪伴其共同成长。也就是说真正的教育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真诚的对话。
在幼儿园里,有些教师可能认为孩子只要听话就可以,还用专门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吗?其实,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能懂多少?不下一番工夫是很难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的。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安全的环境,让孩子愿意向老师倾诉。聪明的教师应该注意给孩子创造的机会,让孩子学会表达或倾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对孩子来说,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感受,也是一种放松,因为无论是忧愁还是欢喜,都有人与他分担,与他分享。
很多时候我们重视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却往往忽视了自身倾听习惯的养成。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面对幼儿的语言和心声,我们有时会摆出一副倾听的姿态,却连一只耳朵也未打开,无视幼儿心声,更谈不上让幼儿的心声在自己的内心激起任何涟漪。作一名优秀的倾听者,我们必须在认真、真诚倾听幼儿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想法进行理解,而后加以筛选、综合、评判由此做出的相应回应,这就是反馈倾听,反馈能使教师在发现幼儿问题的时候及时指导幼儿改进,使幼儿的错误行为在第一时间里得到纠正,使幼儿优点得以发扬,同时,也让教师自己净化了心灵,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技能,促进自身人格品质的发展,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学习态度。
其次,要耐心倾听。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这个世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就像这个世界不存在一模一样的两片树叶。然而,孩子健康成长的道路中最重要的一条却是要用真心的倾听与有效的沟通,与孩子们一起经历共同的成长。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把孩子引向未来真正的幸福之路
幼儿教师对儿童的倾听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价值的尊重与接纳。教师关注幼儿的最好方式就是倾听,敞开心扉倾听幼儿的心声,让倾听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态度。我们要府下身来,平视他的眼睛,深观他的内心,理解他的发泄,这样才能更进一步地理解他。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你们又捣乱了”“真烦人,怎么这么多话”“不许搞破坏啦”等责骂声,那肯定是老师在训斥犯错误的孩子。而结果呢,老师满脸怒容,孩子则是满脸恐惧,自信也逐渐消失。处在成长过程中的孩子往往好胜心强,好表现自己。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要做到“小题大做”,这就来自于尊重和幼儿有关的每一件事。我们首先要学会倾听孩子的讲述,无论他说的是对的还是错的,我们都不要打断她,更不要急于给孩子肯定和否定,因为孩子想象和现实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要认为孩子说的话有些是谎话,我们要在倾听的同时多鼓励孩子想说,敢说,愿意说,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倾听与表达的能力。
走进童心世界,倾听花开的声音。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要不断反省自己,不断改变自己,不断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孩子才会真正地信任你、喜欢你,让你成为他们的引路人。
《老师,你在听吗》4
《老师,你在听吗?》告诉我们要成为一名倾听式、对话式的教育者,之前的心得中已经阐述了对倾听式教育者的理解与感受,接下来说说对话式的教育者。
《老师,你在听吗?》一书中提到了很多维度的对话,阐述了对话的意义和运用。如对话让学习者投入、对话能帮助教师、对话对学习是重要的,创造对话的时机、一日对话活动安排、对话需要的氛围、促进对话、收集对话、解读对话、倾听处于语言发展中的儿童、有目的的运用对话等等等等。
书中每个章节阐述一个教育观点,如第一章讨论了学习理论以及通过对话帮助儿童学习的方式;第二章阐述了开发儿童思维、支持儿童学习的对话的特征和类型。第三章讨论了学习环境和课程设计的问题;第四章通过大量的实践案例和故事,探讨了教师在促进儿童对话中的作用;第五章详细介绍了一些结构和策略,我们可以使用它们去记录儿童的声音以进行解读和计划;第六章介绍了解儿童对话、理解儿童产生的想法的策略;第七章讨论了怎样倾听语言尚在发展中的儿童;第八章讨论了一些利用对话的方法。
读了之后,真的是开拓了思路,引发了思考。阅读时在不断理解书中传达的`理念的同时,我还不自觉地将它们与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相融合,在脑海中积极地找到相通的契合点,汲取有价值的理念,并努力根据自身的需要将一些有用的理念和做法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正如书中提到的那样,理论不只是被阅读、被讨论的,而是要成为栩栩如生的现实,教师应该将其与他们环境中发生的学习相联系,不是将理论和研究作为终点,而是作为发展自身对学习认识的起点。简单的说就是,学习了就要有意识地的、有目的地去实施和运用。《老师,你在听吗?》一书探讨了师幼之间谈话的艺术,也成为了一部具有着很高艺术性的幼儿教育手册,不论是广大教师与家长,在开展幼儿教育活动以及亲子对话时都可以从中获得可贵的参考和借鉴,应该好好推广和利用起来,它可以服务于教育者,最终更为儿童所受益。
《老师,你在听吗》5
在这次读书心得活动中,我学习了《老师,你在听吗?》,书中要求教师仔细思考与审视日常教育中的对话是否有效,是否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产生了真正的影响。当儿童进入幼儿园后,教师和同伴就成为幼儿主要的交往对象,是儿童获得依赖、信任、支持和帮助的重要源泉。教师的倾听与支持有助于儿童获得积极地自我价值感与情绪情感。书中向我们介绍了倾听儿童,与儿童进行言语互动所需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包括科学的儿童观和儿童学习观,把握对话时机,创设对话环境的策略以及促进、收集、解读和应用对话的技能与技巧。
书中第三章《为对话创设正确的环境》中谈到孩子的自发型对话,自发型对话可以在任何时间发生,只要你给孩子时间去谈话。读到这里我深有体会,想到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个小事例。一次在一节集体活动中,发现彬彬和阳阳在悄悄讲话,两人讲的很投入,甚至忘了这是在上课。活动结束后我将彬彬和阳阳叫到身边,问起了他们聊天的话题,原来彬彬在介绍自己昨晚新买的奥特曼玩具,并说下次带来和阳阳一起玩。
这是孩子们在交流自己的生活趣事,像这样的聊天经常会出现,而且都是孩子们很感兴趣,愿意聊的话题。有时我们常会嫌孩子们太吵,总是想让他们安静下来,忽然我意识到是不是我们给孩子这样自由交流的时间和机会太少了,所以他们连上课时都忍不住想和旁边的好朋友聊上几句。每天各个活动安排得很紧凑,每个活动都有一定的常规纪律,也许真该找个时间让孩子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真正去自主交流。
例如:1、来园和离园时,周一早上孩子们会很开心地告诉同伴周末爸爸妈妈带他到动物园玩,看到了老虎、狮子等动物。还有的会告诉老师和同伴爸爸给自己买了一辆遥控汽车等。2、在一日生活中,课间自由活动是孩子们自主交谈的重要时间,为促进儿童的自发型对话,教师千万不要占用自由活动时间,给孩子们安排足够的交谈空间,而不是匆匆忙忙的。3、不受干扰的'游戏和探索时间,孩子们要参与到互相对话中去,才能很好的游戏或者告诉同伴自己在探索中的发现。孩子会从自发型谈话中成长,这些对话发生在理发店的交谈中、娃娃家的相互协商中或是点心店的买卖中等。教师要让孩子有时间去进入以上这些情景,为孩子提供足够的不受干扰的时间,孩子需要时间去互相谈论他们的想法和发现。
在这种自由谈话中老师可以是一个观察者与倾听者,尽量不去打扰到孩子们的谈话,孩子们会在这种自发型的谈话中成长。
《老师,你在听吗》6
幼儿由于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思维逻辑性不强,说话会零散、混乱,所以我们在倾听幼儿讲话时,更要注意去倾听学生讲话时的思考和表达。教师在听的过程中不仅要听孩子在说什么,更要思考“他为什么要这样说?”“他有什么经验?什么感受?”,要“会听”。
倾听是一种交流,是一种亲和的态度,是我们了解彼此心灵的悠悠路径。倾听属于有效沟通的必要部分,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倾听是一种沟通,是一种必须的技能,是我们老师洞悉孩子内心、了解他们心灵的有效途径;倾听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学习的前提,是幼儿汲取知识的必经之路。幼儿园主要是培养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阶段,特别是倾听的习惯,对幼儿今后的人生都会有很大地影响。读《老师,你在听吗?》,通过生动简要的实例,让我进一步明确了倾听的重要性。
在当今的社会家庭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家长手中的掌上明珠,孩子在家就是一个个的“小王子”和“小公主”,家长们认为,只要是正常的人,其听力是先天具备的,不必刻意去培养,读后感《《老师,你在听吗》读后感》。但滑稽的是大人在乎听孩子的要求,孩子
们却不重视孩子是否在听大人的要求,而一遇到孩子不专心倾听或插话时,总是大声训斥孩子使幼儿失去倾听的欲望、兴趣,变得不听、不爱听甚至不会听。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很多幼儿具有不良的倾听习惯。表现为:幼儿不能安静的倾听、随意插嘴、不能耐心的听完老师或同伴的讲述;不能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爱插嘴;教师在上课提问时,有的幼儿只顾自己举手,想着自己的答案,没有听同伴回答;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表现自己而打断别人的话;还有的环顾四处或做小动作,心不在焉等等。因此,“学会倾听”成为了我们——无论是家长还是教育工作者最关注的问题。
《老师,你在听吗》7
最近阅读了《老师,你在听吗?》一书,书中向我们介绍了倾听儿童,为儿童创设对话环境的策略以及促进、收集解读和应用对话的技巧与技能。我特别对书中第三章《为对话创设正确的环境》感兴趣,读了以后感触很多。
书中第三章中《为对话创设正确的环境》的第二小节《一日活动对话活动安排》中谈到孩子的自发型对话,自发型可以在任何时间发生,只要你给孩子时间去谈话。
那么教师要给孩子充分的`对话的时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⒈抓住来园和离园时间进行谈话。如:星期一早上来园孩子会很开心地告诉同伴星期天爸爸妈妈带他到动物园玩,还会告诉同伴看到老虎、狮子等动物。
⒉在儿童一日活动中,点心时间与进餐时间也都是最重要的学习时机。
为了促进儿童的自发型对话,教师需要为这两项活动安排足够的时间。当你为儿童安排了足够的时间去吃饭,而不是匆忙的十分钟时间,你就会给他们和同伴聊天的机会。进餐时间、点心时间变成了一日活动中蕴含丰富学习的时机。
⒊不受干扰的游戏和探索时间孩子要参与互相对话中,他们就需要时间与他人在一起,教师要重视孩子互相谈话的时间,重视孩子与成人谈话的时间。孩子会从自发型的谈话中成长起来,这些对话可以发生在积木游戏和角色表演中;可以发生在将不同颜色的珠子分类时;可以发生在共同阅读时;可以发生在画画时……教师要让孩子有时间进入这些情景,为孩子提供更长的不受干扰的时间。孩子需要时间去互相去谈论他们的游戏和探索。
因为他们谈论的是对他们来说有意义的东西。为了给孩子一种对话的文化,教师必须努力去提供这个时间,要在这个时间被无意识缩短时能够注意到这一点。
在第三章中讲到促进型对话的形式,促进型对话通过为对话开启话题,为我们提供去更深入地探究儿童的想法的机会,但促进型对话可以使全班对话、小组对话、一对一对话。如:午餐后、小组阅读时都可以和孩子进行小组对话,一群孩子围坐在你的旁边,与他们一起谈论午餐的饭菜,分享阅读的经验。
总之,只要我们给孩子对话的机会,孩子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惊喜。
《老师,你在听吗》8
本书向我们幼儿教师介绍了倾听儿童,与儿童进行言语互动所需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包括科学的儿童观和儿童学习观,把握对话时机、创设对话环境的策略以及促进、收集、解读和应用对话的支能与技巧。全书深入浅出,实例丰富,有助于我们幼儿教师更好的了解儿童,反思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纠正自己的不适宜言行,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书中提到了“倾听”,倾听属于有效沟通的必要部分,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狭义的倾听是指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
倾听是幼儿学习与他人交谈中一种不可缺少的行为能力,它是幼儿学会谈话的第一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语言领域的内容与要求提出:“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和语言运用的方式,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
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遇到孩子不专心倾听或插话时,提醒过后还是不听往往就是大声训斥,久而久之有的幼儿失去了倾听的兴趣,变得不听、不爱听甚至不会听。在教学活动中变现为:不能安静的'倾听、随意插嘴、不能耐心的听完老师或同伴的讲述、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打断别人的话、环顾四处或做小动作,心不在焉等。阅读了《老师,你在听吗?》,让我对“倾听”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与解读,让我们改掉对孩子大声呵斥的坏习惯,抓住最佳时期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倾听习惯。如利用“按指令行事”法发展孩子倾听能力——要求孩子听指令做相应动作;在日常生活中交给孩子一些任务,让其完成,以锻炼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让孩子根据某种音乐或节奏等,一边看着大人的手势,一边完成某些动作或相应的行为等。利用“传话法”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让妈妈每天告诉孩子一句话,再请孩子告诉爸爸或老师,这样就逐渐培养了孩子仔细倾听的能力。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人不可缺少的素质之一,是人与人交往的必要前提,是人进行学习的重要手段。正如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态度:播种一种态度,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让我共同行动起来,让孩子们在倾听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老师,你在听吗》9
《老师,你在听吗?》书一拿到手,对书名就有些愤愤的感觉,为什么又是指向老师的,有谁知道,我现在成天团团转究竟为何?每天的忙碌价值体现在哪里?我现在都不知道:老师,究竟该做些什么。
其实,和我一样心态的老师一定不少,只是知道说了也没用也就不去多说了。按捺住心中的无奈,还是决定先把书中的内容有一个足够了解之后再来议论,不做了解又有什么资格说长道短呢。
粗粗翻阅过了这两百三十多页的书,虽说没有对其细节有深刻体会,但对这本书的精髓还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知。
客观地说,这是一本推崇教育理想化的书本,其作者是美国人,她是站在美国现有的教育状态眺望并朝着她心中理想化的教育前进的,她有着拉动身边的教育者一同前行的美好愿望,并也付诸了具体的指导策略。在书中,她所描绘的与幼儿对话的状态和我们在师范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是一致的,没有大的冲突,只是在做法上更加详尽。客观地说,这本书对于教育工作者,确实有一个很好地警醒和引导作用。
作为一线的教师,随着教龄的增长,对自己身边教育现状的认知也越来越清晰,在学校时心中所存的纯粹的理想化教育渐渐被不断接触到的一些教育弊端和无奈充斥的越来越“社会化”,也渐渐不再把自己当成“神”的工作者,越来越多的是提醒自己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不对教育绝对乐观也不盲目悲观。
以往,一旦有从“从上而下”需要学习的教育书籍,往往会记着跟风,大唱赞歌,然后积极作出自我批评,对照起书上所属的正确言行。诚然,需要学习的教育书籍自然是经过了层层的筛选才推荐给一线教师的,但是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也要有自己的一个筛选分析过程,而不是一锅倒。
这本《老师,你在听吗?》蕴含了作者深刻的民主教育的理念与思索,书中很详细地对一些教育实践作出了指导。但是,相对于作者所说的指导,我们只能持有其中的.教育理念却无法完全付诸实施。就中国的教育现状和美国相比,本来就在很多地方存在差异,美国鼓励孩子创新,鼓励个性,就像创作中提倡DIY,而中国的教育最终是通过文凭来认定你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可用的人才,教育还是“流水线”,小学教师会因为趟平刺头而被认为是厉害的教育者,中学教师班级最高分、平均分超出平行班,会被认定为“会教学的好老师”,从理想化的教育来说,这样的认定实在是问题大大,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却确实是最管用的标准。可能我在认识上有些偏颇(自己没觉得),但是作为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大家对那道文凭的门槛的认识一定人人都有。幼儿教育是最早改革的,理念已经能完全跟上西方,但是在实际的活动中,老师却有着很多的束缚,就说老师心中明白,对于孩子的话语要耐心听完,活动中要尊重孩子的发言,给他足够的时间讲述,但是全班将近四十个孩子,你选择听谁的?听几个孩子发言?到时间活动没结束,下个活动如何正常开展?别的不说,就说领导看到你没有按时开展活动,会不会质疑你是如何组织开展活动的?挨批评事小,可是你成了一个不守规则的老师就事大了。所以,这个耐心倾听可以放到饭后或者早上来园时的个别谈话,这个时间段的对话还是能充分的运用这个原则的。
还有很多方面,也都是不能盲目乱搬的,“拿来主义”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身边的教育现状,在可行的基础上拿可以用的东西来。做好这点,我想,不光是要找中外的教育差距,更重要的是明确我们的教育现状和理想化教育中间的差距,以及明确我们将要发展的方向和向理想化教育靠近的可实行的程度。
一起努力,让我们和孩子的对话越来越有技巧,让对话状态也越来越理想吧!路很长,边眺望边脚踏实地地前行吧……
《老师,你在听吗》10
城厢镇幼教中心新毛幼儿园丁莉记得在曾经在我还是一名师范大学学生时读过一本名为《你在听吗?》的书,其中故事的内容让我记忆犹新:一位小男孩趴在地上,表情认真而又凝重,过路人很奇怪,问他干什么。他抬起头说:“过来,你听蚂蚁说话的声音!”路人笑了笑,说不可能,但男孩坚持说是真的。当时就令我漠然感叹:随着我们一年年长大,能听见的声音只是那种用物理名词分贝来描述的声音,而我们的感知却在一天天的衰弱。而今阅读《老师你在听吗?》这书以后,我的这种感觉又一次袭来。每个孩子都渴望被倾听、被呵护,回想起我的童年时光,又何尝不
是有这样的.渴望,如今自己做了老师,将心比心,我做到了吗?我想更多的只是赋予了形式,而少了一些实在真实的东西。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学习不是一个学习者被动接受知识、被灌输知识的单向过程,而是一个学习者主动理解新信息或新经验的更为复杂的、动态的过程。”这句话强调了幼儿应是学习活动中的主动参与者,没错我们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也将发挥幼儿活动的主体性挂在嘴边,可是我们仍会把理论当成是学习的目标,让幼儿掌握所谓的“知识”。我们在教学中会不自己的为所提的问题设定一个“标准答案”。如果孩子回答的不是那么就会让孩子继续回答直到满意为止或者是稍微改变之后再提问。更有甚至老师会终止了他的回答或忽略掉这个孩子的回答。
其实这两种情况都会让孩子比较沮丧,表现欲望减弱,也有可能发生更严重的事情就是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反思教学活动,往往是以师幼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的,而我还愚蠢的将提问的部分看做是对幼儿的引导。其实是否可以尝试,换一种方式呢?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将问题提出并尤大家一起讨论得出答案。其中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即是在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图式与新经验相冲突。而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则是幼儿将两者想融合的过程。总之,我们应该多给孩子一些表达的空间,多给孩子自我表达的机会,让孩子在各种观点的碰撞下产生智慧的火花。
《老师,你在听吗》11
《老师,你在听吗?——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师幼对话》本书第三章《为对话创设正确的环境》中讲了“一日对话活动安排”,文中既讲到了如何利用“来园与离园”、“点心时间与进餐时间、“不受干扰的游戏和探索时间”来展开自发性对话,也讲到了如何在一日活动中找准时机开展促动型对话,让师幼、幼幼间有充分对话的机会。
审视自己的教学,一日生活似乎真的被排的满满的,几点到几点干什么,每天都是规定好的。虽然师幼、幼幼也有交流,比如:早晨幼儿会告诉我一些有趣的事情,我会简短的和他们聊一聊;每天上午都有“晨谈”,和幼儿谈论最近特别有趣或需要注意的事情,幼儿也可以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平时幼儿有什么问题或疑问都会耐心解答;游戏中通过与幼儿对话引导幼儿更好游戏,帮助幼儿解决矛盾……
但是,我知道这些还远远不够,有时只是满足回答幼儿问题,不会和幼儿一起讨论,去深入探究。比如:早晨幼儿来告诉我,“老师我穿了新衣服!”,我会说很好看,会问他谁买的。然后,我会考虑到现在是晨间游戏环节,草草几句后就会“催促”他赶快去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吧。类似这样的情况很多,正如书中描写的那样:似乎老师的'职责就是赶紧让孩子加入满满当当的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去玩、去学,根本想不到停下来大家聊一聊。
不但师幼对话没有充分挖掘,幼幼互动的机会就不多。因为平时除了游戏时幼幼交流较多,其他时候几乎都是教师占主导地位。比如:有时学习活动前我在发学习材料,会让幼儿耐心等一会,因为感觉就一点时间,如果他们一说话就很很疯、很吵,再要让他们安静下来学习又要多花一些时间了。有小朋友如果讲话大声还会对孩子说不要讲话,没有问孩子在说什么就否定他们对话的行为了。还有很多类似情况,教师常常要求幼儿休息不要讲话,或者引导孩子去操作、完成任务,也就不自觉地就影响了他们聚在一起对话的机会。
看了这本书,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理解孩子想表达是好事,应创设师幼对话、幼幼对话的机会,鼓励孩子与老师、与同伴多交流,这才是尊重孩子的表现,也是促进孩子发展的方式。
《老师,你在听吗》12
丽萨.波曼所着的“老师,你在听吗?”一书的序言中有这样一首小诗《我希望》,诗中这样说到“我就是那个忧伤的孩子,一直在黑夜里唱歌。我希望有人听见,并且在我耳边,用很小、很小的声音,赶跑恐惧和惊慌。牵着我的手,轻轻的带我回家。”让我似乎听到了孩子的的心声,他们在呼唤成人的温暖与呵护,呼唤成人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渴望成人的支持与关爱。在每个孩子的'心目中,老师就是一个神圣的使者,老师的话有时对孩子来说就像是圣旨。当孩子忧伤时,老师一句轻轻的宽慰的话,就能让孩子转变心情,开心很久很久,这就是单纯的孩子。
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总是要求孩子认真听,仔细听,那么作为老师的我有没有好好听孩子的话呢?在这本书中的第四章“促进对话”中提到了有效的倾听对学习和人的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技能,而教师有效的倾听儿童的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认真的听了,才能对儿童进行教育。在我们班有个叫辉辉的孩子,很调皮,平时班里只要有什么事总有他的份,例如:洗手时玩水把水泼在镜子上,泼在同伴的身上。户外活动时把所有的器械都拿出来之后又跑开了,等等类似的事情有很多。有一天吃过午饭,我带着孩子们在校园中散步,孩子边走边在我的引导下,观察着种植区的植物,在孩子们都在为看到自己种的花生长出苗了而兴奋时,一阵不和谐的争吵传来了。
我一看又是辉辉,正握着拳头,面红耳赤的和旁边的明明争论着,当时我就来气了,呵斥住了辉辉,辉辉很不服气的放开了拳头,跟着大家回到了教室,之后我就安排孩子们午睡,看着辉辉还是气呼呼的样子,我决定和他好好的聊一聊。于是就有了一次平等和谐的对话,也就是这样一次对话,让我重新审视了辉辉这个问题孩子。在谈话中,我知道了一些事情的真相,原来散步时辉辉看见有一颗花生露在泥土外面,就想用手把花生埋到土里,明明偏说他把花生挖出来了。而之前发生的诸如玩水的事,辉辉说是想给镜子洗洗澡的,不小心才会弄到同伴身上的。因为每次老师都会在小朋友面前凶凶的批评他,所以他不愿意说,而这次的对话,没有其他人在,他觉得很轻松。
看来一些孩子平时可能是调皮了些,但他们也不是每次都无理取闹。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有时候,老师一个无心的批评会给孩子留下永远的阴影。老师要做的不是盲目地判断谁对谁错,而是应该静下心来,耐心地听听孩子们心中最真实的想法。做孩子心灵的呵护师,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爱吧。
《老师,你在听吗》13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老师经常采用问答式与幼儿交流,提问质量的高低对幼儿思维及语言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租用。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提问?我们现在都知道不能提诸如是不是、好不好之类的封闭式的问题,而应该提开放式的问题,在学习里《老师,你在听吗?》一书后,对教师的提问的艺术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们要明白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揭示儿童的想法,而不是加强教师已有的思想或检验儿童习得了多少知识。其次,提问的种类包括四种:开放性问题、深入探究儿童思维的问题、澄清和聚焦想法的问题、联系儿童经验或想法的`问题。就比如:提问的“开放性”而言,书中第二章的一个关于“马”的案例引起了我的兴趣和关注,“这是什么动物?它是什么颜色的?你还能看见另外一种颜色吗?”这些问题虽不是选择性的,但它们也是封闭式的,因为这样的谈话没有试图去发现儿童的先前知识和经验,同样关于“马”的提问:这里发生了什么?还有呢?那会怎么样?爸爸怎么抓住马的?这些开放式问题帮助儿童拓展思考,有利于教师发现儿童想象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将先前知识运用到操作中的能力以及学习的能力。
在《老师,你在听吗?》的第七章倾听处于语言发展中的儿童中,丽莎·波曼还用生活中师幼互动的例子阐述教师如何“倾听”儿童的绘画、游戏、建构作品这些符号语言的,如:保罗正处于发展之中的手语不能表达他所理解的内容,但想象游戏这种语言表达方式不仅让他在这个过程中建构了知识,而且给老师提供了可以了解他个人思维世界的一扇窗户;戴维德、约尔迪等儿童的学习案例告诉我们,当一些儿童对教师的倾听提出挑战时,教师首先要相信他们是有学习能力的,同时需要教师寻找另外一些途径去倾听他们的想法,倾听他们的“声音”,虽然需要花一定的时间,但相信当通过这了解他们的想法,并获得观察他们学习的多种视角时,一定会是非常欣慰的。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言语生命,作为教师,只有多倾听幼儿的对话,多倾听幼儿表白,倾听幼儿的坦然吐纳,倾听他们的心声,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解读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为。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善于捕捉每个孩子的思维火花。教师的有效倾听,能成为开启幼儿心灵窗户的一把“金钥匙”。
倾听,能使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倾听,能让孩子更愿意说;倾听,能帮助孩子说得更精彩。老师要强化倾听意识,养成倾听的习惯,提高倾听的技能,在倾听中促进幼儿的口语发展,为他们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老师,你在听吗》14
《老师你在听吗》这本书主要是关于“对话”的,为什么对话对学习是最重要的呢?因为它是我们互相交流认识、想法、感觉和困惑的最有力的工具。
书中的导言里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有两只眼睛,那为什么我们只看到一个东西?”这是一个5岁孩子说的话,孩子对世界有一种天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常常会给我们带来惊喜,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向我们展示了智慧和学习的潜力。我们老师要重视与儿童的对话,倾听儿童的想法,注意对话的技巧。教师与儿童的对话是为了拓宽儿童的思考和理解,而不是为了考察儿童的知识或是控制他们的思考和行为。这正是教师教育儿童时的独白和教师“与”儿童对话之间的区别,也是“封闭式”谈话和“开放式”谈话的区别。与儿童对话之前我们可以想一想,我们要带给儿童什么?对话之后想想我们进行的对话是否有效,是否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产生了真正的影响。
除了师幼对话之外,我们还要重视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当儿童拥有机会和同伴交谈的时候,他们会发生多么丰富的社会性学习。在一次早值班的时候,我无意中听到了这样一段对话,是两个中班孩子的。
幼1:日本发生大地震了!
幼2:我在电脑里看到的!海水像龙卷风一样!
幼1:那个叫海啸!
幼2:恩,海啸把人都卷进了海里,好恐怖啊!
幼1:地震也死了很多人的! 幼2:我们这里会不会发生地震?
幼1:不会的,地震只要躲到没有房子的地方就不会被压到了……他们可能从大人的谈话中得到的消息,也可能是在电视、电脑里听到的,在这个对话中,孩子们的想法在相互碰撞,他们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来引出他们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可以做到这一点,他们乐意在对话中分享他们的想法,因为他们知道对方会倾听自己,他们的想法对朋友来说是重要的。
《老师,你在听吗》15
宸:这些材料有什么用呢?
涵:我们来做小实验吧!
两人开始摆弄电池、电线、电珠
涵:(惊喜地)看:电珠亮了!
宸:你教教我,我也想让它亮
涵:电珠放在电池上,用一根线通电。
还是不亮
宸:我发现秘密了:电池的两头是不一样的,一头鼓起来,一头凹进去。要把电珠放在鼓起来的一头……
以上是宸和涵两个小朋友在探索区的对话。我把它记录了下来,并在活动评价时读给了小朋友听。小朋友的反应时这样的:
佚:哦,你们两个真有办法!下次我也去做实验!
弈:你们两个是科学家,长大像吴健雄奶奶一样!
特:电珠很烫会触电吗?……
多么有意思的谈话!当你静下心来,走近孩子聆听并记录他们谈话时,你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多么的纯净美好,我多么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将孩子们的童言趣语记录下来。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幼儿园的.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繁琐。环境布置、区角材料的准备、培训作业、成长档案、随笔、论文……手头的文案好似永远都写不完。
理想是美好的,相信每一位老师都和我一样有一颗爱孩子,想尽力做好这份工作的心。也懂得记录孩子的一段话,一个活动的精彩片段对孩子、家长的意义是多么的深远。孩子们会觉得自己的话是多么的重要,因为自己的老师会花时间写下来。家长会觉得孩子的想法是重要的,因为老师把它们记录下来并且在学习环境中认真地呈现。
在真实的幼儿园教学环境中,幼儿的一日生活都是安排得非常紧凑的,特别是大班,一个环节紧接着又一个环节。刚开展完一个活动,又得马上准备开展下一个活动了。一个上午老师们往往忙得喝不上一口水。即使在游戏时也很难驻足于某个游戏区来静静地聆听,或置身于游戏中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去捕捉那些精彩的瞬间,因为还有30多个孩子需要老师去关注。所以常常是走马观花而遗漏了许多的精彩。
因此记录、解读孩子语言背后隐涵的意义的最佳方法是和同事、家长的共同合作,让那些不在对话现场的人也能参与到解读和挖掘意义的过程中来,这就是目前作为幼儿教师对于“记录”这个工作所能尽的微薄之力吧!
【《老师,你在听吗》】相关文章:
《老师,你在听吗?》读书心得03-13
读《老师,你在听吗?》有感04-30
读《老师,你在听吗》有感04-30
《老师,你在听吗?》读后感04-30
《老师,你在听吗?》读书心得14篇03-13
你听花开的声音作文09-02
你听,天使在歌唱_小学作文09-08
你懂秋千吗作文08-21
你还会同情吗作文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