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

时间:2023-07-27 17:27:30 读后感作文 我要投稿

【集合】傅雷家书读后感15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集合】傅雷家书读后感15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1

  还记得,初三时,因为在一次月考的阅读节选了这本书中的一段,读罢觉得意义深远,加之老师又对它进行了一番介绍及推荐,于是便迷恋上这本书,这本充满着父爱的教子书。

  再次翻出这本书,是因班级的作业,多了些许的强迫,不过也好,借此机会,重启《傅雷家书》,重新感悟,攀登这座雄峰,所谓“温故而知新”也便如此罢。

  《傅雷家书》是由傅雷先生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书,摘编了傅家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多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印象中,第一次读这本书,大体上都难以读懂,甚至觉得有些反常规,所以,记忆最深刻的,应是最浅显易懂的,所以,初三时,读完这本书,这句话最通俗不过了,也就印象最深刻了。“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下,叮叮当当的!”

  这是傅雷老先生对儿子的最细微的从细小的生活细节开始。很多小细节,我也经常会疏忽。从说话,待人到礼仪,风俗都能恰到好处,也是成熟的表现。

  现在,读这本书要写读后感,着实不是一件易事。因为全书收录的这些家书,可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妄加评论或任何总结概括都有可能损害这部经典之作自己之精髓。所以,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像读其它书一样,在旁边记录下所思所悟,相反,只是记录一些读完之后有感触的句子。至于写这篇读后感,我只列举一两句罢了。

  “比赛问题固然是重负,但无论如何要做一番思想准备。只要尽量以得失置之度外,就能心平气和,精神肉体完全放松,只有如此才能希望有好的成绩……倘若能常常想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名句,你一定会精神上放松得多。唯如此才能避免过度的劳顿与疲乏的感觉,最折磨人的不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而是操心!”似乎,这一句有点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觉,进入大学来,忙忙碌碌,每天忧心忡忡,压力山大,到头来,竟不知究竟在干什么,只知道,每天的赛跑不可属于他人,又怎能将得失至于度外,于是乎,操心过头,久了,也就累了。而下面这句话则给我这片渴望甘霖的干渴的大地降了及时雨。“下功夫叫自己心理上松动,保管叫你有好成绩。紧张对什么事都有弊无利。……存着”我尽我心“的观念,一紧张就马上叫自己宽驰,对付你的精神要像对付你的手与指一样,时时刻刻注意放松。”好吧,说实话,看完这句话并不能立马就解决你心中的一切问题,这当然需要慢慢品味,慢慢研读,或许,其中的奥妙才能解开吧。

傅雷家书读后感2

  假期中,我阅读了一部由一封封信件组成的巨著——《傅雷家书》。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的眼前总会出现一个伏案写信的身影,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表现出对自己子女的浓浓爱意。

  从一封封家书中可以看出,傅雷先生不仅是一位睿智、博学、正直的学者,更是一位细心、仁爱、严厉的家长。我认为,傅雷先生首先是一位成功的父亲,其次才是知名的'学者。在那一封封书信里,不仅有他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更有对其亲切的鼓励和严格的要求。他会时刻关注傅聪的钢琴学习情况,既有取得成绩的夸奖,也有存在问题的批评。正是父亲以书信的谆谆教诲,激励和鞭策傅聪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是啊,望子成龙是全天下父母的心声,总是表现在那声声叮咛。

  圣人的父亲也是这样的。王阳明的父亲王华看到王阳明被嘉靖帝封为新建伯、光禄大夫、上柱国,兼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对王阳明说:“责任重大,务必谦虚谨慎。”后来,王阳明听从父亲的劝告,终究没有跳进朝臣的圈套,逃过劫难。

  我们普通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的父亲曾经在一次谈话中对我说过:“你这个年龄是一往无前的,但切记不要太过浮躁。偶尔回过头来看看过去,其实也是一种聪明的做法”。这个时候我正遇难关,为其无可奈何,只想硬着头皮用蛮力开道,但遍体鳞伤也不能成功。爸爸是在用这句话提醒我,要多看看过去克服过的困难,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然后一鼓作气通过难关。最终,在我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努力之后,成功冲破了瓶颈。

  傅雷先生正是把对儿子的关心和教导,用手中的笔凝固到每一行文字中,父爱在这字里行间中显得格外的细腻,也格外动人。

  一句句叮咛,都是父亲的爱意。“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这是诗圣杜子美对儿子的叮咛,教育儿子要提升文学素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诗人陆游告诉儿子实践的重要性;“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诸葛亮对儿子的期盼,希望他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话全是父亲对儿子教导,也是父辈对晚辈的期许,包含了深沉而真挚的父爱。

  父爱不如母爱般温柔,但同母爱一样伟大、无私、浓烈。如果说,母爱是一泓清澈的泉水,父爱则是深沉的磐石。于无言中坚定,执着的守望着,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

  《傅雷家书》给我的触动远不止这些,我会永远记得这本书,记住那些父亲对儿子的教导,记住那样一个父亲。或许我做不到像傅聪那般成功,但一定会尽自己所有的力量做到最好。让父亲因为有一个努力、懂事、优秀的儿子而骄傲。

  谢谢《傅雷家书》!是您让我看到那个伟大的父亲,更让我真正的理解了那如山的父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3

  世间万物皆有爱,男女之间的山盟海誓充满了爱;师生之间的谆谆教导充满了爱。读了《傅雷家书》,更是知道父子之间一封简单的信,也充满了爱。

  《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普通的家书,大多数都是聊家长里短,加上一些普通的问候以及嘱咐。《傅雷家书》不同于别的家书,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思念之情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高尚情操,教育儿子先做人,后成“家”。正因为如此,《傅雷家书》才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是最好的艺术学徒的修养读物。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严肃深沉而博大精深;母爱如水,温柔细腻而伟大无私。傅雷夫妇对他们的儿子不正是如此吗?傅雷对儿子傅聪童年严格的管教,因材施教的教育,都是出自他对儿子的爱。收起温情脉脉,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这也完全是出自于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

  其实,在这个严厉的父亲背后,也有一颗柔软的心。在一九五四年,傅聪参加钢琴比赛并留学波兰,全家人在火车站送他的时候,他那无情的外表才被掀开。他在信中这样讲到:“昨天一夜我们都没睡好,时时刻刻惊醒。今天睡午觉,刚刚蒙胧阖眼,又是心惊肉跳的醒了。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来没尝到了,胸口抽搐,胃里难过,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可见,他的心里是多么想念不舍他的儿子啊!爱子心切,并在信中自责,后悔:“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要知道,世界上没有一对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他们的种种行为都是出自对孩子的爱。

  这个暑假,我独自一人去上海更加明白了这种掩藏的父爱。临行前,母亲执意要送我去机场,父亲却不同意,大声说“她都这么大了,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一开始,我对父亲生气,认为他不关心我,在公交车上默默流泪。到了机场,我接到的第一个电话就是爸爸打来的。他断断续续地问:“怎么样?到了吗?路上顺利吧?拿身份证去领登机牌过安检知道了吗?上了飞机在打个电话回来,到了那边也打个电话。”我这才明白,他不是不担心我的安危,而是让我真正独立起来。这一刻,信中的情景仿佛就在我身上发生了,我也更能体会到傅雷对儿子的爱。在上海的这些天,爸爸每天都给我打电话,就像傅雷给儿子写信一样,尽管每次通话时间不长,通话内容不多,但我都能体会到隐藏在其中的父爱。

  恋人的爱,轰轰烈烈;师友的爱,平凡坚固;父子的爱,朴实深沉。不要因为父亲严厉的管教而认为他不爱你,他做任何事都是爱你的,哪怕只是给你写一封简单的信。

傅雷家书读后感4

  人生一世,总是在追寻。寻山间鸟语,见花落花开;寻琴音乐语,感撩拨心弦;寻卷中乾坤,叹如梦人生。是的,每个人在世上都在苦苦追寻着,可又有多少人回眸看看背后一直支持你追寻的那个人?傅雷,就是这么一个在他孩子追寻旅途中给予极大帮助的人。《傅雷家书》是傅雷与儿子之间的书信,是傅雷思想的折射。全书无处不体现浓浓的父爱,但在关爱的同时,傅雷不忘给孩子进行音乐、美术、哲学 ……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的教育。

  “把自己的思想写下来(不管在信中或是用别的方式),比着光在脑中空想是大不同的'。写下来需要正确精密的思想,所以写在纸上的自我检讨,格外深刻,对自己也印象深刻。”这是傅雷写给他儿子信中的一句话。傅雷每个月都会给孩子写信,教导他做人做事,给予他关爱,无不体现他的爱子之心。他的每一封家书都以他严谨,细心的态度对待,决不允许其中有一个错别字,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也是以此来教育远方的孩子。我们再回首看看这个网络世代,人们仿佛已经和书写渐行渐远。虽说网络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传达千言万语,一个电话便可完成,但这能给人留下多少印象呢?距离虽短了,但隔膜却多了。

  《傅雷家书》既体现了“严父慈母”式的中国传统教育,但同时也包含了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急功近利一直都影响着中国教育,让为人父母者急于求成。孩子犯了错,成绩退步了,为人父母者谁不着急呢?有的父母可能开展温柔式教育,但更多可能就是:来,数落一顿再说,严重的直接“家法伺候”。教育不是打骂。“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只要爬得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这是傅雷在儿子遭遇挫折时所写的一番。的确,当我们跌倒时,需要的不是冷眼相对,我们需要的是自己勇敢地爬起来,他人的鼓舞只是很少的力量,最终还是取决于自己。毕竟祖国的花朵盛开也需阳光,露水和时间。还没到花开之时,还是多一分耐心,多一分等待。

  傅雷自孩子1954年独自开始自己的人生旅途,就一直坚持给孩子写信,直至1966逝世。可能现代很少会有这种事例发生,但父母对孩子的“唠叨”却无处不在。“天气冷了,穿多件衣服。”“外面下雨,出门带伞。”可能每逢我们看到这些话或者小纸条时,我们总觉得父母太啰嗦了,总把我们当作三岁小孩。的确,我们在父母心中永远都是不会长大的孩子,时刻需要保护,关爱。当我们平静看待这些“唠叨”话时,就能感觉感觉到父母的爱将自己包围,一件件小事拉近父母与自己的感情,更懂得互相理解与关爱。

  拳拳爱子心,温暖你的心。

傅雷家书读后感5

  “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再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这是傅雷在这本书后面所记道的一句话。字里行间透着对傅聪的严格要求和身体力行,为傅聪做好榜样。

  父亲如山,母亲如水。虽然纸短情长,但却奔赴千里,终于见字如见面。在家书中可以看得到傅雷夫妇直抒胸臆,爱子深情;在信件上傅家人探讨音乐,文学创作的深度与高度。

  这是一本富有生活韵味的指点儿子走向大道的指点之书。信件内容事无巨细,钢琴戏曲诗词歌赋宗教文学论述,为人处世柴米油盐的父母心。既有絮絮叨叨的父子情,又有侃侃而谈的学问交流。

  谈艺术,谈音乐,谈文学,极有见地。在动荡年代里,对艺术对理想狂热执着,出世的洒脱旷达,父亲的信多半探讨艺术家的思想,怎样先为人再为钢琴家,信念坚定,往往可把眼前艰苦看淡,如何看待苦闷,得到智慧的醒悟。母亲在心中就挂念衣食住行,从不吝啬表达自己的感动与思念。这些信件有超越生命的气魄与胸襟。

  书信连几年,家书抵万金。两辈人的交谈,有疑问,有交代,有思念还有许许多多的'只存在于家之间的东西。

  读这本书时感到时间有些漫长,几乎每一页都会由傅雷或傅聪去鉴赏、比较许多钢琴家的弹奏特征以及曲子的性格特点。读到有些地方还会感到一点点枯燥。

  而相反,我在这本书中也看到了傅雷自己的反思,教育上,思想上。首先会考虑自己又没有做对。也有他自己的游记写成信寄给傅聪。

  “我最怕在某些方面给你不良的影响。你要是不能让爸爸的缺点在你身上发展,便是你对爸爸最好的报答,也是对你的下一代尽了很大的责任”这已经到了傅聪要担当起家庭的责任的时候了。尽最大责任去教导,尽最大努力去引导。也会去知道和自己的孩子一同分析原因。

  在信中,傅雷与儿子傅聪会讲起他们共同热爱的音乐,而我和我父亲就没有什么共同的话题,因此聊起来经常就常常不欢而各忙各的了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可以有所改进,让我与我父亲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可以借鉴一下傅雷和傅聪相处的方法,让我和我父亲之间变得不那么没有话题可聊,也不会变得我一个人在说了。

  慈父笔下信,游子心中暖;父子之间来往的信件,虽然对我来说有些地方没有彻底理解,但信里寄托的情怀是字里行间都可以感受的到的。

  有人这么认为:“就像颐和园中的大戏台,舞台上表演着粉墨人生,场下观众连声叫好,然而戏剧终有散场的时候,戏子们卸去浓妆,观众们收拾情感,然后彼此都去过真实的生活。”

  也许这本书教给我最多的,大概是如何与自己的父母相处吧。

傅雷家书读后感6

  一九五六年,傅聪回国度假,为上海音乐会做准备,父子在琴旁切磋。

  明眸皓齿,最迷人的是一双清澈透亮的大眼睛。二十多岁的傅聪爽朗地笑着,右手潇洒挥离琴键半悬在空中,干净的白色衬衫衬出他修长的脖颈。仰头,望向父亲。

  这么多年一晃而过,傅先生还是一如往常。严肃,甚至不苟言笑。但无论儿子成长到什么岁数,有过多少游历与见解,在他眼里,他还只是个孩子,只是一个只身求学异乡,使他迫切渴望与其书信往来的聪儿。

  从未动笔写过一封家书,更甚,也未曾读过一篇。《傅雷家书》于我是启蒙读本,字里行间流淌着家庭的细腻与坚强。这部由各个连贯的图块拼合而成的漫漫长卷,令人震撼地描绘了四年来一对父母不曾间断的兴奋与焦灼共生的情感。从第一篇,到最后一篇,炽烈燃烧的牵挂之情从未熄灭,它无畏时局的动荡与翘首相盼的煎熬,远渡重洋,时刻为他乡学子的一颗赤心蓄柴积薪。细细读来,更像亲手铺展开一幅画卷,无论是工笔细描还是泼墨写意,都入木三分。

  印象最深的还是傅聪比赛前后半年中父子的往来书信,两人几乎站在对立面上,对彼此的音乐见解持以反驳态度。字面不显,却能在笔下窥见一斑。在傅聪对于李赫特盛赞不绝的一笺长信中,不难读出一个正值人生巅峰辉煌时期的青年幸逢知己的狂热与惺惺相惜。他的情感就像他的音乐、琴法一样,像水,江河之水,只滔滔不绝地流出来,完全是自然的`,而且是没有终结的。他写信,感叹人心神秘莫测的力量。

  或许在读者看来,那神经敏锐的血统未尝不是一次少加思索的情感冲动,但最重击心灵的还是傅雷在信中深厚而娓娓到来的答复:

  “中国哲学的理想,佛教的理想,都是要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让感情控制。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狂,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

  你会发现傅雷一方面和我们的父母一样,唠叨、牵挂、敏感、苛求、大事小事都不肯放心,另一方面,他又和绝大部分父母不同,他有着超凡的悟力、渊博的学识、澄明的人生哲学,他不只是询问、敦促、鼓励,而是用这一整套丰富的修养来爱和培养自己的孩子。从家国情怀到为人处世细枝末节,竭尽父母职责,表现了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道德和良知。

  或许教育也是一件难事。傅雷常常懊悔自己对儿子“过于严厉而低估其本身水平”的“失败的教育”,但在这346通家信中,我读到了作为父亲对儿子充分的启发教育: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是的,傅雷的教育,“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如他本人一样,如他的妻子一样,如他的两个儿子一样。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家庭濡染”吧!

傅雷家书读后感7

  这怕是对现在的我最为受益的一本书了,一封封家书事无巨细,从弹琴到艺术,从从柴米油盐到做人,父亲傅雷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自己的经验之谈,这无疑是给儿子的一笔巨大的财富,同时也是给我们读者的一笔巨大的财富。下面我想分享几句自己特别特别赞同也也特别特别喜欢的几句话:"日常生活一乱,精神绝不可能平静"这对于初二的我来说是深有同感,却表达不出,现在看到,才猛然间被点醒。因为每次计划的不妥当,考试前为复习没充分担忧,开学前为作业担忧,使自己的内心常处于焦虑和不安之中,心里充斥的也都是负面的情绪,亦是恐慌亦是暴戾,从而影响到了我对父母、朋友的态度,同时手上又戴满了许许多多的"戒指",这样一来,如何能解决问题?又像傅雷先生对儿子说的那样"唯有冷静与客观,终能想出最好的办法。"所以啊,又联想起影片《三傻大闹宝莱坞》中兰彻遇到困难时常对自己说的"All is well"不正是这个道理嘛,只有一个人的内心平静了下来,才能够理性、客观地去看待一个问题,才不会被自己的主观感受所左右,这样才能找出一个最佳解决方案或是一个成熟的'抉择。书中还有一句话,让我满面羞愧,即是"责人太严,责己太宽"。这句话仿佛是在我耳边对我大声说出的。能够意识到这点的并改掉这点的人,实在是让我太为赞佩,因为我平时在生活中与人探讨一个问题,也是近日由老师家长提醒,才意识到,我从来都是站在所谓的"上帝视角"来看问题的,把问题想得简单、片面,又总以绝对的好和坏、对和错去论述。再来说与人相处方面,我总是将他人的一些细小失误,冒犯地毫无礼貌地拿来侃侃而谈,无限放大他人的缺点,对生活习惯邋遢,有骄傲自大的自己则是无限宽恕。现今总算是认识到这点了,也算是对我现在以后做人的一个进步吧。好多句子都太太喜欢,因为手速不够哈,再拿最后一句来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这句是傅聪的话,也是很有共鸣,"经过我的观察,什托姆卡先生的方法也有缺点,而且所有的先生都不够客观,不够"对症下药"。因此我的看法,最好是自己尽量观察,吸收对我有益的方法及意见。"这不正合学习是一个道理嘛,我听过无数的老师的物理课,但从未找到真正一个完全满意的,都有不足和缺点,但最重要的其实是老师和家长都在主张的要自主学习,自己找到对自己有益的方法,自己对症下药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

傅雷家书读后感8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地点点滴滴的把自身了解的、想到的告知人家,无形中便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这是傅雷在给儿子家属中的一段话。在《傅雷家书》中,我看到了一位父亲对小朋友的谆谆教诲,字里行间,流露出傅雷对傅聪强烈的父爱。这种爱使人震撼,使我对傅雷爱子教子的精神所深深打动。

  这本书主要是傅雷在书信中告知小朋友怎么做人,怎么搞艺术,以及怎么对待生活等问题。他教儿子要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的艺术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对儿子积极的引导。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而且他敢于剖析自身,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己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他无疑是儿子的良师益友。

  人自爱其子,是一种自然的规律。生命有限,而傅雷却根据自身的儿女来延续自身的生命,让儿女学会对社会、对祖国、对世界负起责任来。在傅雷的文字之中,他高度负责的精神可见一斑。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他从父亲的书信里获得了无尽的精神养料,好像父母仍在身边,给他力量,突破冲重重的阻力,踏上一条好的成长道路。

  《傅雷家书》充分地体现了傅雷的思想,他写在纸上的都是些家常话。有人觉得书信是比较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他无拘无束,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正由于这样,《傅雷家书》如山间清泉,如蓝天上的白云,如飘飞的雪花,如无瑕美玉。感情是那样的纯真和挚朴。傅雷对他的小朋友疼爱有加,但在疼爱的另外,不忘对其开展全方位教育。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的爱并不是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到舐犊之情之前。正如他对傅聪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这是他对儿子更加深沉的爱。从傅雷的话语中我看到了作为父亲的他在儿子长大成才的道路上所灌注的心血,在童年时代是这样,在形如隔世的大洋两岸,不是依旧如此吗?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然不是像傅雷那样的伟人,可是他们给我的爱却并不比傅雷给傅聪的爱要少。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为我考虑。他们虽然不能讲出许很多多为人处世的大道理来,可是,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

  书中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不仅如此,从书中我还感受到了家长们的用心良苦和他们给予我们的崇高的爱,正如傅雷在信中对儿子说:“小朋友,我从你身上获得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获得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因此,《傅雷家书》拉近父母与我们的距离,让我们互相理解,互相体谅。亲情溢于言表,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和启迪。

傅雷家书读后感9

  有人把母爱比喻成一枝盛开的百合,在每个角落中散发着它迷人的芳香;而父爱就是一株茉莉,它在某个角落中默默地吐着它那独有的清新芬芳。就如《傅雷家书》中的那位父亲。

  在一封封或长或短的书信中,傅雷作为一名父亲,对于儿子的关心与想念溢于言表。“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你看,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傅雷的爱子情深。

  傅雷作为一位长者,对儿子的教导与叮咛更是时时刻刻。“末了,以后你再不能自费航空来回;为国家着想,航空票开支也太大,而火车来回对你的学习时间又有妨碍。总而言之,希望你全面想问题,要分出你目前的任务何者主要、何者次要;不要单从一个角度看问题。”“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蹬峰顶。”都说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心放不住。你说,傅雷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教育儿子先做人,后做事,怎能不让我们感动?

  而傅雷也扮演着他儿子的知心朋友。傅雷艺术造诣极为深厚,对无论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的各个领域,都有极渊博的知识。在信中,他以相当多的篇幅与自己的儿子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谈艺术修养;当儿子遇到烦恼,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细致而深刻的言语与儿子交流沟通。

  正如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

  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才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这看似平常的一张张书信,却又不平常。因为那背后是满载着的是父亲对孩子的挚爱、期望,那是父爱!

  这时,我如梦初醒,在生活中被我忽视的就是父亲的爱啊。去年的生日,我邀请了几位好朋友到家来聚会。她们都都说阿姨的手艺真好,做的菜很好吃。其实为了招待客人,看似是妈妈在厨房与餐厅之间忙前忙后,而我却不知道的是,之前的绞尽脑汁想菜谱,菜市场精心挑选蔬菜,到最后一盘盘美味的佳肴摆在面前,这一切一直都是背后的父亲付出的辛苦与设计最多啊!

  向来只有赞颂母爱的伟大,可又有谁知道藏在背后的是那含蓄而又的父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10

  《傅雷家书》是一本很特殊的书,他不是跟市面上的大多数书籍一样,《傅雷家书》收录的是一位父亲对于教育子女的语言,总的来说,就是一封封的信构建自己对于子女的谆谆教诲,体现了作为爸爸的他对儿子苦心孤诣。《傅雷家书》中傅雷没有用华丽的语言来传达自己的人生经历,自己的总告。他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和真诚的心来和自己的儿子进行心灵的交流。每一位父亲对于教育自己的子女都会很用心,而傅雷更是对于儿子在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傅雷对于孩子的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也看出了傅雷与儿子之间的友好关系。

  《傅雷家书》纵使写的都是看似日常的.家常话,却是字中有真情,章中有真理,不仅在文学、艺术、历史、哲学方面帮助孩子答疑解惑,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真可谓良心用苦。世上有千千万万的处于困惑迷茫的孩子,却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开明豁朗的父亲,更多的是要靠自己在摸爬滚打中自己领悟。幸运的是,每个人都有选择阅读的权利,也给一些比较困苦的孩子提示警醒。傅雷先生对孩子的爱表达得急切深刻,爱之极深,却又能放之飞翔,去探索外面的世界,感受另外一片天地。每个孩子都是一百,有一百的天真,一百的热情,一百的探索,却经常被偷走了九十九,对中国父母坚守的是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情况,傅雷先生没有一置可否,而是希望孩子也能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父母对我们实行“暴力”的时候,我们应该抱有理解的态度,我们要体谅父母的心急如焚。因为他们这么做是对我们好,也是恨铁不成钢。毕竟父母们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

  现今社会,网络时代,比起以前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遥远。一个屋檐的家人见面也不交谈,人们之间多了许多的冷漠与陌生,而家书已经成为了一个遥远的过去。在这个暑假里,漫漫时间,我阅读了《傅雷家书》这本书。当初选这本书是因为偶尔看到它的内容简介,书信来往间的问与答,父亲对孩子满满的关爱,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以及孩子与父母之间浓浓的亲情充满在这一封封家书里。这些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应该需要的。

  孩子处于叛逆的时期,如果缺少和父母缺乏交流沟通,那么孩子可能会误入歧途,成为社会的对抗者。傅雷给儿子写的信有多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受益匪浅,而最重要的是告诉我交流沟通的重要性!

傅雷家书读后感11

  大海茫茫,岁月悠悠,遥遥万里的两地之间,一封封家书联结着父子俩炽热而又相吸的心。若干年后的今天,阅这页页家书,感傅雷与傅聪这世间最温情的谈话,与他们共同体验书信的浪漫,亦品他们铭心的父子情谊,我,渐渐地触碰到了些许所谓的人生启悟。

  “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信中曾这样写道。我谓人这一辈子,本就是场枯燥而漫长的修行。有人修身,有人养性,无不在扮演着苦行僧,竭尽一生向不胜之寒的高处攀爬。而在傅雷的教诲中,傅聪得到的不仅仅是攀登巅峰的经验,更是来自父亲言语间流露的往上爬的支持与鼓舞,以及一颗登上巅峰后波澜不惊的内心。

  苏轼曾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傅聪在父亲傅雷的要求下每天花费11小时练琴,与琴促膝长谈,就连酷暑时节衣裤湿透都不曾休憩。傅聪以自己的坚忍之志来打磨琴技,无偿地“消耗”青春。他用无尽的汗与泪换来了掌声哗然的“全剧终”,傅聪,这个享誉世界的名字,深深印在了历史中,他以一名优秀钢琴家的身份创造出的成就在国际艺术长河中流淌,涓涓不息。

  “谁将声震天地,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这是尼采对后人的劝诫与激励。基于此,我深信:潇洒自在换不来累累硕果,兢兢业业方成就姹紫嫣红。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也非一足之力也。正是有了父亲所给的“磨难”,才致使儿子傅聪能一步步向一位德才兼备的艺术家迈进。

  大器之成,终有待雕琢。有人对幼童的教育,主张任其自然而因势利导,因此像傅雷那样的严格施教,对其来说未免有些残酷。“倘有天分,则成为第一流的艺术家;倘无天分,宁可做别的工作。”这是傅雷的人才观,在这番人才观下,仿佛他给儿子系下的所有“痛苦之结”都可迎刃而解。这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让儿子成为一流的艺术家:这不过是一位父亲对孩子的一份充满希望的爱。

  不过,在儿子成功之后,傅雷对他的教导也并未止于此——他提醒傅聪要常怀赤子之心,并用求索的.心态来追求真理。因为他知道,凡卓凡超越者,必先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学得会自己面对孤独。

  “赤子孤独了,就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

  正是因为有他悉心的教导,傅聪才能够于浮华世事中,沉下心来,窥探自我的心灵之窗。

  傅雷将拳拳爱子之心融入文字,以一封封炽热的家书塑造了儿子的灵魂。傅聪的一切成就,必定离不开这位伟大的父亲!

  辛酸无疑是泪水的一味陈药,这一味又使人生百般丰富,它让我们的内心变得坚强,铸就了一股韧劲。我们这一生,荆棘丛生,唯有奋斗,尝试冲破一切苦难的囹圄,擦干泪水,方能觅到这甘甜的酒浆。唯有庸碌的人,他的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这跨越大洲的家书,赋予了文字太多的情感,传递了无限的能量,鼓舞了多少成就斐然的艺术家,又启悟了多少辈人才乃至平凡者!

傅雷家书读后感12

  “一个人的思想,不动笔就不会有系统。”

  于是,在看完《傅雷家书》后,一种想要将傅雷先生笔下给予的感悟梳理于心的急迫促使我写下这篇文字,希望能够有所收获。

  一位父亲对儿子的苦心孤诣在《傅雷家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傅雷先生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

  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只有写,才能让思得以实现;只有思,才能让写言之有物。

  家书万里传情,跨越了十几年光阴,远隔万水千山,词句看似平凡,但实际上句句真理,不仅仅是对爱子的叮嘱爱抚,字里行间的感悟,还升华出了爱祖国,爱民族的赤子情怀,以及凝聚其中的人格魅力,皆为人深深所动容。

  静静翻开《傅雷家书》如深沉父爱一样,有许多令人感动的细节,在傅聪取得巨大成就时,傅雷作为父亲给予儿子充分肯定,又因儿子不因别人的掌声失掉自知之明而无比欣慰。

  傅雷把儿子当作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这种益父益友的`关系给傅聪成长极大的教育。

  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做了傅聪“最真实的镜子”,时时刻刻给他做个警钟,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

  读《傅雷家书》看到的是一位时代伟人,在傅雷先生所属的时代,现实社会状况不断压榨他的才思,摧残他的身心,而他一直在妥协与坚持中盼望能看到他所企盼国度的崛起。

  对人生哲思的深透,对写作艺术的独到与进取,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化解渗透,促着他永远秉承一颗澄澈的赤子之心,乐观上向地化解时代的伤痛,拓宽着生命的宽度。

  在信笺中他阐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不顾重重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有关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明曲,还有自己的译作,这都是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日渐陌生而付诸的行动。

  对于一位爱真理,爱生活,爱艺术,爱艺术,刚正不阿,真挚率真的先生,我抱以理解和深深的感喟,在很多令现代人困惑的问题上,先生的见解都为我们解说了答案。

  对免得的取舍,艰苦的磨难,生活的哲理,艺术的本质,性情的锤炼上,都如高明白火炬一样,为我们驱赶黑暗,重现光明。

  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有很大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不仅如此,也看到了天下父母对孩子的期盼与关爱,这份浓浓的、毫无保留的爱让我们在成长路上无畏风雨,成人成才。

  父子间的感情因为艺术的崇高而得以升华,成为一份取之不尽的人类精神的养料。

  所以,对于这么一位在时代洪流越发澄亮透彻的精神伟人,除了深深的追思,我还有深深的怀念;对于这样收千载烟云,藏万里风雨的深情家书,我心中感佩!

傅雷家书读后感13

  要回头写读后感时,我觉得很不容易。因为全书收录的这些家书,可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做笔记或任何总结概括都有可能损害这部经典之作。所以,在那里我只是记录一些一读该书后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达的重要思想。

  首先,从形式方面看,《家书》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无微不至,严谨认真……相信所有读过家书的读者对这些特点都深有感触吧。根据自我很少的经验,我觉得,之所以能够如此,很大程度因了书信这种表达、交流或写作方式。

  仅有经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广泛、自然舒畅的作品诞生。他不仅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论文,译作),使得我们能够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着名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

  如果说《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经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这种意义的应当是这种态度和作风。但绝不仅仅限于此,还有,傅雷先生由于自我的学识、思想而能将任何大事小事阐发出深刻但绝不艰涩的道理,从而给人以启发。

  当然,我不认为它仅仅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教子篇”,对于像我这样并非艺术学徒(狭义)的读者,这些家书仍不失其伟大。

  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其中贯穿始终,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做人、修养以及学问的关系实为一体的思想。在我看来,这就是重视和强调“一般修养”的重要。在其他信中,这种思想都有出现,比如关于去博物馆、去森林等提议,便是期望经过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养,而不是一味练琴、搞音乐。

  对我的启发则是,读书只是修养途径之一,另外还应有其他。即使读书,也不应仅限某某学科。一般修养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诸领域都需阅读。

  因为,人生或生活绝不像大学学科分类那么规范齐整。各领域都只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一个侧面,要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以及我们自我,广泛阅读是有好处的。其实我早就受了毛泽东的影响而这么要求自我了。

  除此之外,其他比如,关于感情(活力)和理智的关系,应当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际或宇宙的视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等等,皆为真知灼见,无不闪耀着理性的灵光!以上便是一读《傅雷家书》后的一些感想。

  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读后感只能记录我的一部分收获,更多的则写不出来,而是要融入身体。本来读书笔记、读后感之类就是手段而已,理解并践行其中的道理才是最终目的。

傅雷家书读后感14

  母爱很伟大,的确,怀胎十月,悉心照料,是世间绝无仅有而一心一意为你好的爱意;父爱很渺小,不如母爱般显而易见,却悄无声息,一点一滴渗入你的生活里。《傅雷家书》更多的是父亲傅雷对两位儿子润物无声的爱。

  一九五四年八月十六日晚,傅雷给儿子傅聪写的一封家书提到傅聪在人际关系中的问题:一是到别人家里,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在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裤袋里......出台行礼或谢幕,面部表情要温和,切勿像过去那样太严肃。其实这段话放在现实生活当中,对于我,对于很多人来说,真的很啰嗦,真的会让人极其不耐烦。因为反反复复都是这几件“小事”,父母还要不停地讲,不断地讲,我们自然会感到烦闷和无可奈何。

  无论从衣着,习惯,还是礼貌礼仪方面,在我们看来,这真的是普通不过的“小事”但父亲傅雷却观察得格外仔细,儿子傅聪的每个动作,每个习惯,每个表情总记得那么一清二楚,是父爱啊!若不是这一悄无声息的父爱,又有什么更好的理由解释傅雷对傅聪一句句深情而富有内涵的'叮咛呢?

  读过杨绛女士关于傅雷的文章,我们会知道,傅雷对儿时的傅聪无比严厉,极其严格。这样一个原生家庭中,傅聪真的很惨。在父亲傅雷的严厉教育下,傅聪刻苦练习钢琴,一日复一日的练习。不难发现,当傅聪长大,出国深造之时,傅雷对长大后的傅聪与儿时的傅聪的态度,语气有着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傅雷其实是想为傅聪的未来铺下一条更顺畅的路,当傅雷长大了,出国深造以后,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帮助傅聪走向所谓的成功。望子成龙的想法如此迫切,傅雷对傅聪的严厉可以说是“毫无父子之情”的,但这也是一种父爱,一种悄无声息的另类的父爱,一种以独具个性的方式使傅聪走向成功的父爱。

  我不喜欢这一种父爱,如果把傅雷对待傅聪这一种别致的父爱放到今时今日,绝不可能成功。因为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接受这一种“魔鬼式”教育,因为时代的高速发展,教育需与时俱进,一成不变,固执己见的教育注定是失败的。

  但是,《傅雷家书》告诉我的,更是父爱无声。在现实生活中,我和父亲相处有些尴尬。几次的大吵大闹,不如我和母亲几乎每两三天“互怼”易和好。回想起来,我竟从不曾说过“我错了”“我不应该”之类的话,但父亲总是默默地收拾我落下的淘气与顽皮。他工作忙,一周几次的加班值班,对我的爱更多的在于一句句“钱还够花吗?”“不够记得跟我说”。我知道,父亲并不是只顾工作,不顾家庭,不顾妻子儿女,而是因为除了这个家,还有很多个家需要守护,要为人民服务,为这个城市的美好与安宁做更好的保障。父爱真的无声,无声到你难以察觉,却一点一滴渗入心里。

  母爱似海,父爱如山。母爱轰轰烈烈,而父爱,悄无声息,却如巍峨高山。

傅雷家书读后感15

  每一封家书都是文化遗产,《傅雷家书》更不用说了。家书,顾名思义,是指家人、亲人之间往来的书信。大约在文字产生后,家书就出现了,可以说是源远流长。随着文字语言的逐渐丰富,纸张的发明,家书逐渐流行起来,一直到今天,家书都是维系亲情纽带之一。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傅雷家书》来说,傅雷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文明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整本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

  傅雷家书给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地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傅雷家书除了教人们立身行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透露的亲情令人感动。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打算。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样讲道理,然而他们总是为我好。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大道理,还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

  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傅雷家书》就是一本苦心孤诣的'教育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最适合家长和孩子的阅读。

  傅雷教育孩子的方法比较独特,他是通过书信把真情传递给远方的孩子,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真诚地指导,而且还暗暗透露了对儿子的牵挂和爱。一个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好事,它可以决定一个孩子的人生,毕竟家庭教育是第一任老师,傅雷用了良好的方法把他儿子教育成才,让人赞口不绝。

  不错,很多家庭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此一个优良的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可是有多少家庭可以适当地教育好孩子呢?在中国,许多家庭的教育不恰当,家长都没有用心与孩子沟通,不了解孩子的情况,没有正当地引导孩子,让孩子步入歧途,最后后悔莫及。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材,出现了数不胜数的家庭暴力,让孩子身心受到伤害,不但没有使孩子懂事,反而让孩子变得反叛。用合适的家庭教育教育孩子,家长们应该欣赏这本《傅雷家书》。其实,作为孩子的我们也有必要看看,因为它可以感染我们,让我们察觉到家长的用心良苦,懂得感谢父母,它更让我们懂得艺术的欣赏,在生活的处事做人,得到正确的指引。

【傅雷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有感作文02-20

《傅雷家书》读后感11-22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02-06

的傅雷家书读后感02-09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01-03

傅雷家书读后感10-07

《傅雷家书》读后感01-26

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07-09

(精选)傅雷家书读后感07-11

(精选)《傅雷家书》读后感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