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读后感

时间:2024-08-26 07:34:43 读后感作文 我要投稿

《桃花源记》读后感范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桃花源记》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桃花源记》读后感范文

《桃花源记》读后感范文1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所写的一篇文言文,通过桃花源中的景物来表现陶渊明的情感。

  《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东晋的渔人,一天乘船来到了一片桃花林,在那里没有别的树,只有绿草和桃花新鲜美好地生长,渔人看到这,对桃花源的景物感到惊异。渔人便舍弃船,进入了桃花源,桃花源土地平坦,房屋整整齐齐,有各种各样的东西,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有鸡狗的鸣叫声,有人在耕地,男、女衣装整齐,在那里的老人和小孩儿都很快乐。

  有一个桃花源中的人看到渔人,便把渔人邀请到家里,做了丰富的饭来款待渔人。村中的人听说后,都来打听消息,桃花源中的人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来到了与世隔绝的地方,在这里的人们不知道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村中的人都邀请渔人去他们家做客。渔人在桃花源中待了几天就离开了。

  在渔人离开时,处处做记号。渔人回去即给郡守说,郡守就派人去寻找,可什么也没有找到。在南阳有个高士——刘子骥,去找但不久后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找到了。

  通过《桃花源记》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桃花源是美好的,并以渔人的踪迹为线索写的,在文章中我们通过“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即狭,才通人”中可以看出桃花源是很难被发现的,并且很偏僻。在文章上也可以看出桃花源是一个美好、令人向往的地方,在那里的人们都非常开心、快乐、幸福,并且桃花源人对渔人友好、热情,但是桃花源人并不想让外界人知道,来打破这美好的境界。

  从文章中,我还可以看出陶渊明对桃花源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还可以看出陶渊明对黑暗腐朽社会的厌恶和不满,这样才被贬后写了这篇《桃花源记》来表现自己的情感。

  通过文章,我可以体会到当时社会的黑暗,战争不断、混乱的社会情景,我感到《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是陶渊明向往安宁、美好的生活所虚构的一篇文言文。

  你感觉《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虚构的呢?

《桃花源记》读后感范文2

  《桃花源记》是一篇古代的经典古诗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风气,讽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

  主人公是一个打鱼的渔民,有一天外出打鱼,忘记了回去的路,便误打误撞地进了桃花林,这里芳草鲜美,有美丽的桃花林如仙境一般,渔人便十分好奇,想走到桃花林的尽头一探究竟,于是便走了几十步,发现了一处入口狭窄的洞口,仅能容纳一人通过,渔人从洞口出来,发现了一片新天地,眼前一亮。发现这里有房屋,田地和美好的池塘,在这里面有鸡鸣狗叫声,也有老人和小孩。其中男女穿着和外面朝代的人一样。

  不久,村里的人便发现了这个来路不明的外人,他们便问了他关于外界的一系列事情。渔人得知了村中的人不属于这个朝代,他们的服装穿着都和外界一样,知道了原来是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而逃到了这里,打算与世隔绝,不与外界有联系,过自己的生活,于是便到了今天,有了他们这一群后代子孙。

  随后,渔人受到村里人的`热情款待,被邀请到各家住了几天,每天都有着不错的饭菜。过了几天,渔人便想要回去,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事不必向外界的人提起。

  随后渔人便离开了桃花源,他一路上做了标记,回到了家便告诉了太守所发生的一切,太守便派人与他同去,看看到底有没有这个地方。于是便一同前去,到了那个地方,却怎么也找不到了,又按着之前标记的地方,却也找不到。随后又一个文人雅士刘子骥听说有这样一个地方,便自己前去,但是他已身怀重病,到最后也没能到达桃花源。从这以后便再也没有桃花源的消息。

  这篇古文讽刺了当时朝代的腐败,也表达了作者向往和平而讨厌战乱的心情,文中所写的内容与当时朝代的社会现实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篇古诗文不仅十分经典,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与广大人民的美好心愿,所以流传至今。

《桃花源记》读后感范文3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

  ——题记

  翻开八下语文课本,许多精彩文章映入眼帘,有鲁迅先生富有孩童气息的《社戏》;贺敬之先生带有深深思乡之情的《回延安》;也有对黄土高原的文化习俗及后生们赞美的《安塞腰鼓》,然而令我记忆颇深的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令我记忆颇深的原因并不是这篇文章要求全文背诵,而是这篇文章自带的神秘色彩。

  《桃花源记》所讲述的内容是:在武陵这个地方,有一个人靠捕鱼为生,有一次,他沿着溪水前进,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看到了一片桃花林,沿着溪水前走一百多步,中间没有其余的树种,渔人感到极为惊异。

  继续向前走,便看到了一座小山,山里有洞通着光,渔人便丢下船只进入小洞,小洞口非常狭窄,仅仅只容得下一个人。进去后,桃花源里的人便招待渔人,渔人呆了几日,告别辞去。

  村里人不让渔人向他人说这里的情况,但是渔人仍然告诉了太守,太守派人让渔人带路,但渔人找不到路了,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南阳高尚闲士刘子骥听说这件事,打算前往,没有结果,不久后因病辞世。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感不解,陶渊明为何要描述出一个虚构的地方呢?我百思不得其解,熟读数遍后,我了解到了故事背后的心酸与无奈。

  陶渊明出生于东汉年间,虽然从小天华才资,满腹诗文,但因东汉年间统治者昏庸无能,朝廷腐朽,他忍受不住朝廷的黑暗,于是辞官隐居,写下了这篇千古永传的《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通过描写桃花源人们幸福美满的生活,男女老少皆怡然自乐,过着男耕女织、丰衣足食的田园生活,展现出陶渊明及东汉百姓心里向往的美满生活,侧面写出了东汉的腐朽,写出了百姓的愿景。

  如今,过去的封建社会与三分九等制早已被推翻,现在人们生活美满、怡然自得,何尝不是真正的世外桃源呢?

【《桃花源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桃花源记》读后感01-21

桃花源记读后感12-19

《桃花源记》的读后感12-20

《桃花源记》读后感范文07-26

《桃花源记》读后感15篇02-14

桃花源记读后感(精选14篇)04-11

桃花源记读后感9篇03-23

桃花源记读后感14篇03-26

桃花源记读后感(14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