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时间:2024-09-03 08:44:07 读后感作文 我要投稿

《三国演义》读后感[实用15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实用1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三国演义》就是一本再现群雄逐鹿的古典名著。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之间三足鼎立争天下,最后司马家族夺取天下,建立晋朝的故事。书中生动地刻画了许多英雄豪杰,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曹操。

  曹操在许多人心目中是一个大奸臣,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也比较负面。但在我的心目中,曹操称得上是一代枭雄。

  曹操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有一次,曹操带领大军经过一片原野,由于长途行军,士兵们都很口渴,行军速度越来越慢,要找到水源也需要很远一段路程。曹操很着急,担心行军慢了会贻误战机。突然,他灵机一动,说:“将士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甜,翻过前面的`山丘就到了,大家到时可以大口解渴!”士兵们一听,精神大振,脚步也轻快了许多。虽然路途中没有经过梅林,但很快就到了行军目的地,打了胜仗。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看到曹操的智慧,“望梅止渴”这个成语典故,也就千百年流传下来了。

  曹操不仅足智多谋,而且英勇无畏。东汉时期,董卓乘朝野动乱,率大军进驻都城洛阳,废了少帝,立了献帝,自封相国,欺主弄权,残暴凶狠,大臣们都想杀他,却都没有胆量。曹操年轻时就立志杀董卓为国为民除害。当天,曹操带着七星刀来到相国府,董卓让吕布送一匹好马给曹操,吕布出去后,曹操抽刀欲刺杀董卓时,董卓在铜镜中看见曹操抽刀,急问:“孟德,你要干什么?”这时吕布牵马回来,曹操沉着冷静地解释道:“我得了一口宝刀,正准备献给相国!操愿借马一试。”话音刚落,乘吕布没注意,曹操上马后立刻向东南飞驰而去。后来,曹操联系天下英雄共同讨伐董卓,最终得偿所愿杀了董卓。

  曹操治军严明,不准士兵们踩踏农民的粮食作物。他自己的马受惊跑进麦田踩坏农民的麦子,还割发代首自惩,可见他以身作则。他还实行军民屯田制,大力发展生产力。

  虽然曹操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骂名,但在当时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被指为奸雄的同时也可以称为枭雄。人都有正反两面,我们不能以片面的眼光看待他。在乱世中,他霸权一方也实属不易,他是当之无愧的一代豪杰!

  曹操,枭雄也!

《三国演义》读后感2

  一天,我们去书店买了一本《三国演义》,它的主要内容是说三国有东汉、蜀国、魏国是怎样形成的过程。里面我喜欢的人物有曹操:他有雄才大略,善于用人,处事果断。但为人奸诈诡秘,老谋深算。关羽:为人十分重义,性格刚烈,武艺超群。刘备:为人仁慈,爱民如子。张飞:性格率直,勇猛无敌。我喜欢的故事有草船借箭、诸葛亮在火烧赤壁。

  在草船借箭这一章节里面周瑜请诸葛亮商量怎样对付曹操,诸葛亮说:“当然是弓箭。”周瑜让诸葛亮造十万枝箭,诸葛亮答应三天完成。他让鲁肃借给他二十只船,六百名军士,预备些青布、稻草,利用大雾的帮助从曹军那里借来了十几万枝箭,看到这儿我对诸葛亮佩服至极,他真是有聪明才智。诸葛亮大火烧赤壁,就更体现了他的足智多谋,他用计让曹操的水军铁索连舟然后用火攻最后取得胜利。

  我们要克苦学习,成为科学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为祖国多做贡献。

  三国演义读后感

  有一回,我、爸爸和妈妈在饭桌上一起吃了顿火锅。里面有肉串、有鸡翅,有紫菜、有各式各样的丸子和青菜等等。当时,电视里正在播放《三国演义》。这下,爸爸就非要搞个有奖抢答,他问:“谁在桃园结为兄弟啊

  ”我们无一人回答,“谁?你们说!”他急不可耐的又说了一次。我听着很烦,就说:“刘备、关羽、张飞。”爸爸一听,立刻将准备好的的东西给了我,我一看,竟是一个白丸子,一个牛肉黑丸子,和虾仁红丸子,红丸子下方还包着紫菜。我过了一会儿全知道了,白丸子就像是刘备的脸,红丸子加上紫菜就像关羽的脸和长胡子,黑丸子就像是张飞的脸样。仔细一想,老爸还挺有创意的.嘛。

  突然,节目演完了,我们十分失望。这是,爸爸又笑着说:“我来讲下面的内容吧!”虽然故事情节我都知道,但我还是想听听这个“催眠机”能说些什么,就说:“好吧!”我趁爸爸讲故事,把菜都吃完了,一开始我

  就笑嘻嘻的。爸爸“哼”了一声,就开始讲:“孙坚打捞到了传国玉玺,回到了东吴,建立了吴国,却被刘表射杀,孙坚死后将东吴给了孙策,孙策得知许贡要杀他,便杀了许贡。”到了这,我问:“许贡是谁啊?无间道?

  ”爸爸说:“是孙策的一个谋士,他见孙策势力大,想杀了他。”他说完,笑着又继续讲:“之后,被许贡的朋友杀死,从此,东吴托付给了孙权,让他又是解决不了可以问张昭,也可以问周瑜……”我听着听着,眼皮上像

  有几顿重的东西拉着,像快睡着了。因为一点趣味也没有。

  这就是我们家在饭桌上听《三国演义》的故事。

《三国演义》读后感3

  今天读了《三国演义》后,我从历史书中了解了一篇让我赞不绝口的文章——《空城计》。 文章主要叙述了三国时期,魏国大都督司马懿带领十几万大兵向蜀国守卫的阳平一举进攻。而此时,城中也只有几十人,他们一个个大惊失色,吓得不知所措。只有诸葛亮沉着稳重,巧妙运用空城计,使司马懿以为城中有埋伏,就急忙下令退兵了。诸葛亮的这个计策保住了全城人的性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十分清楚明了的道理: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只要有勇气,临危不惧,有时就能置死地而后生。 所以,当你遇到危险,千万不要手足无措,慌慌张张,要沉着冷静,不慌不忙,机智有谋,这样才能战胜敌人。

  我读完《空城计》这个计谋,讲的是:有一天司马懿带领十五万大军攻打孔明,孔明看见司马懿攻打过来,孔明十分害怕,因为他的身旁没有大臣,也没特别准备,兵也很少。在这个时候,孔明想了个办法,让士兵打开城门,其余的士兵穿上老百姓的.衣服扫地,孔明就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看见就进去看见孔明在城楼弹琴,司马懿猜一定有埋伏,在这个时候孔明最紧张,怕再司马懿领军再冲过来。在最紧张的时候司马懿犹豫了,决定让士兵撤退,不一会就原路返回了。最后孔明用《空城计》保住了全城百姓的性命。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猜,要真正的试一下,就像在奥运赛场上,来一个特别高的高度,不能还没试一试就放弃了。应该不怕多高,都要拥有必胜的信心,不怕困难,坚持就是胜利。

  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兵攻打魏国,把军队驻扎在阳平大部队派出城去攻打魏军,城中只剩下了一老弱残兵。恰恰这个时候,魏军大都督司马懿乘机率领大队人马前来攻城。城中的蜀军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吓得手足无措。诸葛亮却不慌不忙地安排士兵们各守哨位大开城门,每一个城门前安排二十名士兵假扮成老百姓,清扫街道。一切准备好了,诸葛亮头戴纶巾,手持羽扇,登上城楼,悠闲地弹起琴来,眼前的情景让司马懿感到十分困惑。司马懿心想诸葛亮想来办事谨慎,从不做冒险的事,现在他大开城门,城内肯定设有伏兵,想诱我入城,对,我决不能上他的当,一想到这里,司马懿急忙下令退兵。诸葛亮的这个计策,后来被人们称为“空城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不能被外表所迷惑 。

《三国演义》读后感4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有讲述了108位好汉的《水浒传》和讲了中国古代贾家的故事《红楼梦》以及讲了唐僧师徒西去取经的《西游记》。其中,我最喜欢的还属作者罗贯中笔下的《三国演义》。

  在《三国演义》这本书里,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疑虑重重的曹操和忠实守信的.鲁肃......这些人物深深吸引了我。

  这本书里讲述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草船借箭》和《诸葛亮三气周瑜》这两个故事。

  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的才华,便利用军中缺箭这个难题,来为难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且说明这室件公事,让诸葛亮不好推辞,从而达成目的。诸葛亮却说能在三天之内就能造完,还立下军令状。诸葛亮请求鲁肃借他二十条船支且船两排插满稻草人。前面两天都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到第三天三更的时候,大雾弥漫了整个湖面,诸葛亮带领二十艘船支直逼曹军水寨,停船受箭,箭好像下雨一般落在船上,草把子上插满了曹军射来的箭支。诸葛亮返回蜀地,停船靠岸,取下船支上的箭有十万余支。周瑜惊叹不已,然而这却加深了周瑜对诸葛亮的嫉妒。这就是《草船借箭》的故事。诸葛亮的顾全大局与周瑜组成了鲜明的对比。

  赤壁之战结束后,周瑜决定拿下蜀国大地荆州,以便报诸葛亮之仇,便施了“假途灭虢”之计,假装要帮刘备取下西川之地作嫁礼,其实是要取下路途中的荆州。读到这儿,我想:周瑜真是诡计多端,明明很有智慧,偏偏要把它用在如何去陷害别人,真的太不应该了。诸葛亮早料到了此计,便提前命令赵云把守荆州。时机已到,周瑜刚想进城攻打荆州,却被站立在城墙上的赵云拦下,他说:“先生早已料到都督的‘假途灭虢’之计,便命令我前来把守。周瑜一听气得摔马阵亡。与此同时,关羽、张飞等将士从四面袭来,打了周瑜大军一个措手不及,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典故就来源与此。世间一切都有因果关系,所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周瑜的死也是他该有的结果。

  另外,这本书还有许多其它故事。比如:《三顾茅庐》、《桃园三结义》和《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等故事。《三国演义》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也让我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探索研究,从而开阔我的眼界。我要与书籍为友,丰富自己的知识。

《三国演义》读后感5

  我终于读完了名为《三国演义》的古典故事。《三国演义》,又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或《三国志演义》,是一部流传广泛、影响广泛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为基础。从东汉末年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开始,黄巾起义一直叙述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吴亡,将近一个世纪。读完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有1191人,其中武将436人,文官128人,其他176人。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常山的智圣诸亮和赵子龙。

  我非常钦佩诸葛亮,因为他是智慧的化身,因为他的末卜先知,料事如神,用兵胜神,懂天文,懂地理,善用人,善治国。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善于调查和分析具体情况。例如,在博望坡和赤壁之间的.两场战斗中,诸葛亮提前观察了地形,调查了对方的部队部署,并根据地形和客观实际情况制定了有利的战斗计划,以简单击败敌人。另一个例子是诸葛亮敢于使用空城,因为他分析了敌人将军的情况。诸葛亮明白司马懿对自己的生活谨慎,不会冒险,从而利用马懿对自己的长期理解,采取了非常危险的可疑解决方案,消除了危机。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的正确决定是基于他的长期实践。当我读到它时,我不禁担心诸葛亮。如果司马懿进来怎么办?看完后,我们村忍不住为诸葛亮汗流浃背。我钦佩他的勇气和信心。

  我也很佩服赵云的勇敢和忠诚。在长坂坡,他后主,七进七出。这充分体现了他的勇气和忠诚。有诗说: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之抗争!常山赵子龙是古代唯一一个冲阵扶危主的人。这是他赤胆忠诚的生动写照!你明白吗,在汉水,黄忠、张张被魏军包围,赵云去救援。他挺枪突马,杀入重围,左右冲突,如无人居住。枪全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赵云救出黄忠和张着回营。曹操亲自带领军队,赵云独自一人;威严吓得曹军不敢前进,最后赵云和埋伏的士兵一起进攻打败了曹操。有诗赞说:过去战长坂,威风依旧不减。英雄突出,被围施勇敢。鬼哭与神号,天惊并悲:常山赵子龙,一身胆大!每次读到这一点,我都热血沸腾,仿佛与赵云并肩作战,沉浸在战斗的气氛中。常山赵子龙的勇敢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

  俗话说男人看‘三国’,女人不看‘西厢’。我觉得男人要读《三国演义》;因为《三国演义》可以让我们学习人物的优势,比如诸葛亮的智慧,赵云的勇气,也可以从中吸取教训。比如马谡骄傲自大,纸上谈兵失街亭,曹操怕医,最后死了。我们能不读这样一本可以学习和学习的好书吗?

《三国演义》读后感6

  在夏至的尾巴与即将迎来成熟的秋季的交接之际,我们通过了一本不厚不薄的书,穿越了时空缝隙,在一个个古朴的文字间结识了一群饱受争议的英雄豪杰,他们或许被人高声歌颂,也或许被人以刻薄的语言所嘲讽,但是或悲或喜的结局也为他们各自或短或长的人生点上了或轻或重的最后一笔。

  同一本书,同一个故事,同一个人,不同的时刻,不同的人看到的截然不同的世界。在我看完一本《三国演义》后,我特意上网搜索了关于关羽的各种评论,有人说他居高自傲,有人说义气凌云,也有人说他椎鲁。其实这都是他。

  然而最令我刻骨铭心的还是那个豪放自傲的他。 在袁绍率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虎牢关守将华雄一连斩杀联军多员大将,而袁绍对此毫无对策时,关于主动请缨。却因身份卑微而被人轻视嘲笑时,他毅然潇洒的以他自己的方式回应他们恼人的轻藐。不轻不重的一掷,地上人头,桌上温酒,立者,高傲,自信,不可一世。

  关羽温酒斩华雄,这段历来被人所称赞的精彩片段,无需过多的描写却能让人不禁浮想到他打斗时刚强有力的风姿。

  在华佗为关羽刮骨疗伤时,关羽手上皮肉绽开,白森森的骨头,哗哗直流的血,观者都寒心,而他却可与兄弟喝酒吃肉,谈笑下棋,从容豪放的笑声掩盖住黑血滴落的声音。那种对痛楚无下限的极度忍耐,是需要多么坚定的意志才能做到的?他的这种豪豁与淡定是我最想摘取的星辰。屋外细雨飘飘,屋内喧哗不断,桌上一滩血,石地斑斑红,坐者,谈笑自若,置身事外。

  在曹操惨败赤壁之后,狼狈逃经华容道之时,无路可逃的曹操只能请求埋伏在此的`关羽念及往日情分放他一马。书上写的皆是重情重义的他“心一软”,便放了曹操。而为什么不是“经过了强烈的思想挣扎”,他放了曹操。或许在我们这些早就熟知结局的人看来,这是一个多么愚蠢的决定,等于为自己生命的终结下订单,但在我看来去不尽然。正是这份重情重义造就了他光辉璀璨的一生,这份纯粹的性情也许把他引进了一条注定悲剧的路,但是却为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启迪——独属于英雄的情义与坚持。竹林萧萧,微风飒飒,骑者,脸色凝重,眉头紧蹙,默然颔首,背身离去。

  在麦城,在他最后一场战役,不敌的他被曹操和孙权联手杀死。

  他的一生,忠肝义胆,诚信磊落;叱咤风云,孤高自傲。想通过浅薄的语言感受到一代英雄的喜怒哀乐,看看他的身姿,听听他的笑声。希望以此读到他的高傲,坚毅,坦淡,重情,能在夏日的某个午后忆起他的种种,然后坚定自己的信念,毅然往前,无论过失,若他一般。

《三国演义》读后感7

  寒假时,我又一次捧起了《三国演义》。这一次,我不再是大致浏览,对细致的描写浮光掠影,满心沉浸在惊心动魄的打斗情节中,而是用心地重温它,在细细地品读中,我还真发现了潜藏在文字背后的美。

  它的美,藏在一个个的故事中,似乎拥有无穷的力量,让我热血沸腾,浑身都是正能量。《桃园结义》让我懂得结交朋友应该重情重义;《三顾茅庐》告诉我要想得到别人的信任,得到别人的帮助必须真心诚意地相待,不能拒人千里、妄自尊大;《草船借箭》使我知道再困难的事情,只要动动脑子,总是会有办法的……

  我最喜欢的还是《赤壁之战》。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建安十三年,当时,曹操豪情满怀,挥师南下,想要发挥80万大军的巨大威力,一举夺取江南,吞并中原。面对强敌,孙权、刘备并不气馁,他们采取了抱团取暖的方式,组成了联军,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长江赤壁一带,以火攻大破曹军,奠立三国鼎立时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看了这个故事,我心潮澎湃:面对如此团结的孙刘联军,狂妄的曹操怎能不败呢?因为万夫一力,天下无敌啊!

  这一点,在我们班今年的秋季运动会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为了能在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我们全班上下,团结一心,拧成了一股巨大的力量。比赛前,班主任俞老师为了想一个好口号,一个好花样,一有空就坐在办公桌前思考,就连走路时她的嘴也不停叨念着想出来的口号。在课堂上,她教我们喊口号,一遍又一遍地示范,一个又一个地纠正。体育老师王老师在体育课上教我们跳兔子舞,一会儿给我们做示范;一会儿给我们纠正动作;一会儿给我们讲动作要领……她在烈日下东奔西跑,她流的汗水比我们还多!运动员们更是憋足了劲儿,抓紧一切机会练,练,练……

  到运动会,运动员们一心想着为班级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用最好的状态来比赛。看台上,有的人当啦啦队,为自己的运动员加油;有的不停地写报道稿;还有的研究各个班级强劲对手在什么时候出场……家长们也为班级出一份力,他们把矿泉水一箱又一箱地搬到班级所在方阵,协助班主任管理纪律。李响妈妈亲临现场为运动员加油并指导动作……

  “上下同欲者胜。”这是孙武的名言。大家众志成城,本着同一个目标前进着,这力量,强大无比啊!这不正体现了万夫一力,天下无敌吗?

《三国演义》读后感8

  这个假期我读了许多许多的书,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三国演义》。书中的“草船借箭”更是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感悟。

  “草船借箭”讲的是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能,于是利用计谋让诸葛亮立军令状,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若完不成,便将他军法处置。然而诸葛亮早已料知此事,可他并没有与周瑜发生冲突,却是依然保持着镇定自若。在第三天的凌晨,从鲁肃处借了二十条船,并在船上布好草人和青布幔子,当船行至曹军水寨前,被曹操发现,于是令人放箭,不一会儿,船上便插满了箭支,诸葛亮又让军士齐声喊道:“谢丞相箭!”然后离开,回到南岸边,将箭交付与周瑜,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在这个故事里,周瑜千方百计地想要置诸葛亮于死地,而诸葛亮却利用自己过人的智慧化解了一次又一次危机,之后也没有想着去报复周瑜,而是在集中精力对付曹操的大军。他为什么如此顾全大局呢?那是因为在个人荣辱得失前,他选择了顾全大局的联吴抗曹政策,最后成功击退了曹操的大军,也为后来的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而周瑜则表现的十分自负,死前还感慨道:“既生瑜,何生亮!”。身为吴国大都督的他虽然也才智过人,但是因为其心胸狭窄,所以最后倒在了妒忌的血泊之中,也由此可见他与诸葛亮的大局观相差甚远。诸葛亮是一个深谋远虑、顾全大局的人。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历史中还有许许多多顾全大局的人和事,像诸葛亮七擒孟获,最终使得孟获心服口服。负荆请罪中的蔺相如、廉颇表现出的博大胸怀。他们顾全大局的.高尚品德都是值得我们去好好学习。

  读了这些故事,也让我想起了以前的一件事。有一次,我们小组打扫卫生,有个同学因为生病没有来,但我们也没有去打扫那位同学的责任区,都想着:“打扫好自己的责任区就行了,那是他的任务,不关我的事”。结果我们班的环境卫生不达标,被老师罚我们重新打扫了一遍。后来通过此事也让我明白了“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圆”的道理。我们不能过于计较个人的得失,班级的集体荣誉是需要靠大家一起去维护的。

  作为一名学生,未来的希望国家的栋梁,因此我们更应该具备顾全大局的精神。将国家,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做一个有远见、识大体、成大事的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9

  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场面,一次次侠义之间的对决,一位位威武勇猛的武士,都在我合上书间纷纷浮现在我的脑海之中。赵云的勇猛无敌,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关羽的忠诚重义这些英雄本色都是让我们叹为观止的。

  《三国演义》主要是由陈寿的《三国志》而创作的中国古代首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此书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天下大势记载了从东汉末年黄巾之乱至西晋初年三分归晋之间110多年的历史故事。小说不仅是“三分虚,七分实”的历史巨著,还是一部兵法韬略的兵书,真不愧是名著!

  小说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描写,深受读者的喜爱和传颂,特别是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更是独树一帜。譬如被称奸绝的曹操。他虽然阴险狡诈,疑心重重,总以为“只许我负天下人,不许天下人负我”,但曹操的功绩却是不可抹杀的,也算是个枭雄。他先是率兵剿黄巾,诛袁术,后灭吕布,平袁绍,定刘表,一路丰功伟绩。其实,大家对曹操褒贬不一,有的说他器重人才,有的说他凶恶狠毒。

  章节里,“过五关斩六将”这个故事确实让人震惊。被誉义绝的关羽为了追随刘备,不论曹操如何好言相劝,都不肯留下,最后只身一人不告而别。当于曹操对决时,关羽基于他对自己的厚待,就放了曹操一马。关羽是“五虎将”之首,他这样一位义重如山的人却也会骄横跋扈,曾不听旁人劝诫,自执己见,最后痛失荆州,败走麦城,壮死于江东。

  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颂的就是“智绝”诸葛亮。他心怀雄心壮志,自刘备三顾茅庐后出山,为其出谋划策,忠心耿耿。刘备死后,诸葛亮也努力扶持后主,绝无二心。他真是神人一等,晓人心、知天文、识地理,每次设计都是如此高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恐怕是说不尽道不完。罗贯中可把他写活了。

  “三绝”的.英雄特征是描写的栩栩如生,但罗贯中笔下更多的人物也是想附了神一般。如果历史是一幅画卷,那这三足鼎立的《三国演义》也许就是最为璀璨的一章,因为从这里走出了太多的英雄人物。这些英雄都各有所长,都展现了不一样的本色。有些虽轻笔带过,但他们也论的上是英雄。三国并非打打杀杀,里面其实有无穷智慧,同样也有儿女情长。

  《三国演义》乃奇书也!我们世人又怎能凭借三言两语而论述?每一章回,都在叙述着不同的故事,有豪情壮志,激动人心;有黯然离别,留有淡淡忧伤;有喜悦躁动,欢呼庆祝……读三国,让人燃起熊熊的斗志之火;读三国,让人深刻体会到它透露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读三国,鼓励世人为实现生命的价值而拼搏、前进……因为它的魅力影响着世人,所以它用这独特的意义来阐述独特的道理。

《三国演义》读后感10

  今天,我成功地读完了《三国演义》这一篇名著,因为自从买上了《三国演义》这一本书后,一直还没有来得及读,幸好有了这个很长的暑假,才让我读到了这麽好的书。

  本篇小说主要从黄巾起义,终于到了西晋统一,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统治军事斗争.

  书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几次大战役,如袁,曹官渡之战,魏,蜀,吴赤壁之战.每次 战役各有特色。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生动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国演义》里有好多好多的英雄:刘备,关羽,张飞,曹操,诸葛亮其中,我最喜欢里面的诸葛亮。

  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三国演义》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人称“卧龙先生”。他治国治军的才能与兼虚谨慎、济汇爱民的`品格为后世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他向刘备提出了“联吴抗曹,据有荆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策。他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思,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呕心沥血,积劳成疾”,最后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义原。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我要学习他的“忠”字,他是认定了刘备,就再也没有投靠别人,这让我很敬佩,想起当日本人向我们的国家进攻时,我们中国人可是出了不少汉奸,诸葛亮就像是当时跟着共产党的将军,不是小人,不会为了那个人的蝇头小利而放弃自己的国家,放弃了自己的朋友或战友,在那么险恶的时期里,他能那样的忠义,真是不简单!

  说点儿难听的,如果说咱们世界又爆发了xx,真的,那时还会有几个站在自己国家的,不跑向科技发达的国家的(尤其是那些小的国家),恐怕那时就屈指可数了吧!

  所以我要做一个不背信弃义、不为了那蝇头小利而放弃自己的国家、战友和朋友的人。

  从这本名著的时候我还收集了许多歇后语: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阿斗的江山--白送”。

  最后,我要说,《三国演义》不仅让我开了眼界,还告诉了我许多小知识和做人的道理,真是一举三得呀!

《三国演义》读后感11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讲了三国时期吴,蜀,魏三国鼎立。一场刀光剑影的战争还清晰可见,显示三国时期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动荡不安的现象。

  什么“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以及“粗中有细勇猛善战”的张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谋”的忠臣诸葛亮。还有心胸狭隘的周逾,长厚的鲁肃等人交织在一起,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

  首先是刘备,从一开始的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就让我对刘备产生了很深的'感受,他非常重情义,也很有爱心,也非常的顾全大局,就拿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来说,刘备为了统一乱世,三次才请到了诸葛亮,他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他。但刘备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受到打击不能控制自己,关羽、张飞被杀害后,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听诸葛亮的话,一定要攻打吴国,导致失去了一员战将,如果他当时听从诸葛亮的话,就一定能联吴抗曹。

  接着就是诸葛亮,这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然后是关羽,他一生获得了许多的战功。比如说: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等等,他为了与刘备会合,便不远千里来找刘备,斩颜良,诛文丑,结果鲁莽的张飞以为他背叛了刘备,准备要杀他,然后又看见他跟敌方打仗,这才明白。于是关羽和张飞准备一起去找刘备,最后终于与刘备会合,想象着那令人激动的场面,真为他们而高兴!在书中描写关羽的一句话是: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手拿青龙偃月刀,还有赤兔马。这样搭配,简直是无人能敌!

  最后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在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刘备吓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装作害怕打雷,这才蒙混过关。他在统一魏国时,可以说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他的策略,无不可以统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战中,只是因为周瑜的一个小计策,而失去了蔡瑁、张允那么好的将军,也导致了他们没有好的水军将领,也没能识破庞统为他提供的连环计,结果大败而归,全军覆没。

  通过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刘备教我们什么事情都要冷静对待;关羽教我们忠诚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曹操教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多疑。我们只要取长补短,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三国演义》读后感12

  中国文化渊源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无数亮点,中国的四大名著便是这些亮点的其中之一。而《三国演义》又是这四大名著之一。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绎小说,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还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

  《三国演义》全书的内容讲述了汉末一一三国一一晋初,这一时间段所发生的事件,这些事件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正百年的历史以描写战争为主,以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混战为中心向外展开,其中主要的人物有:刘备,张飞,关羽,诸葛亮,孙权,周瑜,曹操,司马懿等,每一个人物的性格,心性,能力等方面都被描写的淋漓尽致,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吸引着我继续阅读下去,例如在赤壁之战中,因曹操南下讨伐刘备,刘备,曹操,吴国请求和吴国组成联军共同对抗曹操孙权和周瑜算定曹军会因水土不服而丧失一部分战斗能力于是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利用曹军不擅长水战的缺点,成功击退了曹操的百万大军。失利的曹操想到用铁链将船连接在一起的方法,这样士兵就不会因为船体晃动而晕船了,然而周瑜早就到,曹操会将船体连接在一起,便将计就计,借助北风之力战黄盖使着装满甘草的船。假装投降,趁机点燃草船,用火来破曹军的连传,曹军大败,只得退回北方,此战中将各类人物的心理活动细致的描写出来,让人不禁拍手叫绝。

  虽然书中的人物都有有勇谋,但也都难免会有犯错的时候。例如刘备,因为关于被孙权杀害,不听诸葛亮的`劝阻,一意孤行,要讨伐孙权坚果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大败,动摇了蜀国的根本。不久刘备离是刘禅继位,但刘禅因为勒布思蜀导致了蜀国被灭;还有曹操,你用了仪式最后自己为国的基业被司马事的晋国所取代。

  故事的最后,晋国统一了中原,中国建立了一百多年的战乱,终于得到了统一,这也正应了那句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国演义》身为四大名著之一,其文学价值是无法估量的,我们能做的就只有尽力去研究他去探寻他所蕴含的人生奥秘。

《三国演义》读后感13

  我相信,你一定看过《三国演义》这本书吧,我是在妈妈的“威逼”下才很不情愿的看这本书的,因为我不喜欢看历史上打仗的书,虽然这是四大名著之一。我和妈妈经常一起去书店看书,妈妈已经看完了好几种儿童版本的《三国演义》,她从中精心挑选了一本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三国演义》买了回来,这本书被我冷落了很久。

  一天,我随手翻到这本书,刚想放一边去,心想:反正要写感想,不如就耐着性子看看吧。不看不知道,看了几页后,我觉得内容并不像想的那样枯燥无趣,还挺有意思的。

  《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巅峰之作。故事起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终于三国归晋,描绘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再现了群雄逐鹿,斗志斗勇的精彩瞬间。书中刻画了众多历史人物,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等经典人物,千百年来家喻户晓;桃园三结义,煮酒论英雄,过五关斩六将,刘备三顾茅庐,火烧赤壁……

  我最喜欢的是“三顾茅庐”.这一篇主要写了:第一次刘备三人一起去拜访诸葛亮,但是诸葛亮一大早就出门了,刘备非常失望的回去了。隆冬时节,刘备带着关羽张飞第二次来到茅庐。结果,诸葛亮被朋友邀出去玩了。刘备很无奈,只好告辞。第三次,诸葛亮在睡午觉,刘备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醒了,忙把刘备请进屋。刘备对诸葛亮的见地极为敬佩,再三恳请他出山相助。诸葛亮见刘备很诚恳,又想到了刘备的三顾茅庐,便答应了。我认为刘备是一个执着的人,我应该向他学习。

  读过了三国演义,我认识了智谋惊人的'诸葛亮,义气深重的关羽,勇猛粗鲁的张飞,奸诈狡猾的曹操,坚强执着的刘备……这本书对我的感触很深,我更喜欢这本书了。

  成语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如: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又如: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元·《荐福碑》第一折

  成语过五关斩六将:比喻克服重重困难。这是《三国演义》中描写关羽的故事。如:《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76回:“这如今万世之下,那一个不说道过五关斩六将、掀天揭地的好大丈夫?”又如:常言说,英雄难过美人关,这比过五关斩六将都难。

《三国演义》读后感14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还是我国古代文学圣殿中的瑰宝——“四大名著”之一。今天,我终于读完了这本名著。作品描写了自东汉末年至西晋统一全国这段历史时期,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这本厚厚的三国演义刻画了二百多个人物形象,为我生动活现地演义了一段历史故事,让我不禁感叹到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仅如此,三国演义也让我从一个个故事中悟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

  首先,我要说一说曹操这个人物给我的启示。曹操一直都属于大胆型的人物,而且也十分奸诈。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八口人,明知自己错了,还要继续杀死吕伯奢,其无情无义到了极点,陈宫便离他而去,可是曹操后来说的那句话很是耐人寻味:“宁叫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如果我们反过来想想,曹操如果不杀死吕伯奢,斩草除根的话,万一吕伯奢带人来追赶,他岂不是就要提前退出历史的舞台了吗?但是奸诈只会带来眼前的一点小利,如果一直奸诈的话,自燃就会遭到报应。后来董承一伙儿人便刺杀曹操,可惜失败了,后接二连三陆续有人不断地刺杀他。曹操这个人物给我的.启示就是:做人不能太奸诈,否则会造报应的。

  与奸诈的曹操彻底相反的就是刘备这人,刘备生性善良,爱民如子,以仁义当先,在自己落难的时候,还带着老百姓们一起逃命,所以刘备得到了百姓的爱戴,刘备给我的启示就是:人啊,活着,要仁义、谦逊、善良,得民心者得天下,才会有伟业建立。

  然而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重视且善待人才。曹操不管是失了一个吕韦还是死了一个谋臣郭嘉,都十分地痛心。刘备则是比曹操更重视人才了,起初,赵云并不是刘备的大将,但他很是器重赵云,几次留他,最终把赵云留了下来,归到了自己的门下,后来,要不是赵子龙,刘备的儿子阿斗早就没命了。而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更是他重视人才的典范。刘备三顾茅庐,不辞幸苦,以真诚之心,请到了卧龙先生——诸葛亮。在孔明先生的辅佐下建立了蜀国。所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买马,寻志同道合者,一同创建事业,这也许是成功之道。

  在三国演义中,最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就是诸葛亮了,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还是一个军事家,他对刘备真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学多才,帮助刘备打了多少胜仗,什么草船借箭、空城计、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真是精彩极了!从诸葛亮那儿我又知道了:做事有时不能直来直去,有时要讲计谋,略施小计,完美尽显。

《三国演义》读后感15

  两个月前的一天,爸爸给我带回了一本书。书名是《三国演义》。爸爸说这是一本好书,他要我每天坚持读十页。一开始,我总是在爸爸的催促声中,很不情愿地翻开这本厚厚的《三国演义》。我觉得这白话文不对我的胃口。可是没多久,我就象一块吸铁石渐渐地被书中的文字吸引住了。我被罗贯中的文笔所折服,我完全沉浸在这部伟大的作品中了。每天放学回家我都要迫不及待地捧出《三国演义》读几页。今天我已经读完了第一遍。

  当我合上《三国演义》,我的眼前就像放电影一样浮现出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鞠躬尽瘁的诸葛亮;有勇无谋的吕布;阴险狡猾的曹操;忠肝义胆的关羽;粗中带细的张飞;文武双全的姜维;碌碌无为的阿斗;神勇无敌的赵云;老当益壮的黄忠;仁慈爱民的刘备;功未成身先死的庞统……有人统计过,《三国演义》中刻画了200多个人,每个人都栩栩如生。我好像坐着时光隧道到了三国时期游览了一番。

  《三国演义》中让我感动的事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赵云勇救阿斗,张飞当阳桥一声怒吼喝退百万曹兵,关羽大意失荆州,等等。而最让我感动的有三件。一是刘备刚刚出山,缺少贤良的谋士,当他听说诸葛亮本事很大,就亲自到卧龙山请他,一共请了三次。这就是三顾茅庐的由来。我敬佩刘备求贤若渴,不怕降低身份的精神。如果我能把这种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用到学习上,我的成绩肯定还要好。二是空城记,当司马懿带领几十万大军逼近,诸葛亮独守空城,他急中生智,反而打开了城门,自己在城头从容弹琴,几个老弱的'士兵在门口扫地,这是一副毫无防备的样子,司马懿生性多疑,怕中了埋伏,反而下令迅速撤兵。诸葛亮躲过了一劫。我为诸葛亮的机智而佩服得五体投地,也领略了什么叫兵不厌诈。还有关羽刮骨疗伤的故事,关羽在战争中负了伤,手臂给毒箭刺中,请来了神医华佗给他治疗。华佗切开他的手臂,用刀刮去骨头上的毒。在场的其他人吓得闭上了眼睛。而关羽一边喝酒,一边下棋,谈笑自若。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和他比起来,我真是无地自容。

  粗读《三国演义》,让我体会到了祖国文字的博大精深。这真是一本值得读很多遍的好书。也许,等到我读第二遍的时候,我会写出更多更深的体会。

【《三国演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初一三国演义读后感02-19

《三国演义》读后感12-30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4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3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4-18

《三国演义》读后感(经典)11-19

(精选)《三国演义》读后感07-14

[经典]《三国演义》读后感08-09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08-12

(精选)三国演义读后感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