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细微处作文600字

时间:2024-05-29 15:52:34 600字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爱在细微处作文600字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爱在细微处作文6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爱在细微处作文600字

爱在细微处作文600字1

  偶尔听见老师说《古文观止》是本不错的书,我便缠着妈妈买了,但买回之后却大失所望,那一个个认不得的字,那一句句看不懂的文言古句,让我不知从何读起,更是让这本书一度被我所遗忘,直到某日,无意翻开这本蒙尘已久的书,细细品味一番,虽说依旧看不懂那深奥的文言文字,但那译文所讲述的一个个故事却是让我大感兴趣,特别是“曹刿论战”一文。

  在“曹刿论战”中,最吸引我的除了曹刿不费吹灰之力以少胜多战败齐国以外,便是他与鲁庄公的那番交谈,特别是在鲁庄公质问他:敌强我弱,兵力悬殊,我们可能胜利吗?的时候,曹刿并未直接回答,而是问鲁庄公,他所做之事是否会让百姓愿意为他打仗。他这一问,抓住了任何一个帝王都爱面子的特点,让鲁庄王不得不用各种事件来证明自己爱百姓,以至于百姓会真心诚意随其作战,而曹刿就是在这时取信于鲁庄公,让其相信自己是为国存亡而来觐见,从而获得出战的机会,在战时大放异彩。“曹刿论战”让我看到了一个机智而心思缜密的人,让我在敬佩他的同时也学会了很多。而除了曹刿论战,《古文观止》上一些我听闻已久的名篇也吸引着我。

  《陋室铭》是唐代名家刘禹锡的传世大作,也被收录进了《古文观止》中。这篇文章仅仅八十一个字,却写出了刘禹锡那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就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的那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样,那《陋室铭》中字句句间都流露着刘禹锡的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怀,特是那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好像就是再向那些在他落魄时落井下石的人说着“我刘禹锡就算住在这里破旧的小茅屋

  之中,也不会放下尊严与你们这群人同流合污!”而这也让我在对刘禹锡的《陋室铭》大加赞扬时,也对面前抱着的这本我原本不太放在眼里的古文言文,书产生了极大地兴趣与好感,对于它的“身世 ”我也有了了解,他是从一对以教书为职的叔侄吴楚材与吴调侯编着的,虽然只是编着,但正因为有了这样一本书,才让我对古文产生了兴趣。(.)

  《古文观止》中名篇众多,名句也众多,但我最爱的还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的“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这话语中透露着王羲之对世态炎凉,时间飞逝的感慨,让我也受益匪浅。

爱在细微处作文600字2

  初次了解到这本书是缘于儿子的语文老师,她让学生暑假读《古文观止》说有利于学习好文言文。于是将《古文观止》看一遍下来。看这本书的初衷是帮助儿子提高文言文的水平,可看过后才知道我收获的不止是这些。

  这是本书是一本古老而有深度的书籍。《古文观止》的编选者为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他俩是叔侄关系。据记载,吴楚材天性孝友,潜心力学,尤好读经史,于寻常讲贯之外,别有会心。他们二人才气过人,而他们想这些都是得益于之前祖先留下的古文读物,从而就想把这些文字发扬光大,书名取为观止,意在力图选编达到尽善尽美,无以超越。我粗略的数了一下初中教材从中共选了12篇文章,高中教材共选了16篇,而且新课改又加大了文言文篇幅。从春秋到明末两千年之间都有作品入选,且大多数都是非常优美的文章。这部书既重视文章的思想内容,又重视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的锤炼,把说理、记叙、抒情、写景熔为一炉,搜集了许多名篇。从一个教师的眼光出发,我读此书的感想如下:

  一、亲情传孝道

  本书记载孝道的较少,但李密的《陈情表》使人深受感动觉得自己不够孝顺。李密写《陈情表》本是推辞、拒绝入朝为官,但他情真意切的话语,使晋武帝明白其心志,不仅不被治罪,还受到皇恩沐浴。“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孝心,本是人之常情,但“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赤诚又另人同情。这种言论,我将其概括为“感恩”。作为一个教师,我深知感恩教育十分重要,也经常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而观我自身,实在是做得不够:父母年迈,却不在身边。他们有病痛时,我却不能侍其汤药。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每一个人一生都难以报答的。因此,工作再忙、离家再远,我们都当常回家看看。

  二、忠义弘美德

  《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的“居安思危、载舟覆舟、思江海下百川、虚心纳下、无因喜以谬赏、无因怒而滥刑、知足”、自谦自制、“慎始而敬终、”三思适度的思想使人受益匪浅。这些浓缩而有提醒意义的言论像一面镜子,使唐太宗从中照出了自身的不足,从而创造了贞观之治。

  我以教师的眼光来看,也觉得很有意义。“无因喜以谬赏、无因怒而滥刑。”提醒着我们在学校与学生交往中,教师处理任何问题都要三思而后行、客观公正。然而,人非圣贤,难免不被自身的情绪所影响。因此,我们要学会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文中的“知足以自戒”也是我们每个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警示牌。知足常乐,学会淡泊。面对众多行业的各种诱惑,我们教师依旧坚守岗位,不动摇,不跳槽,仍能乐教,并终身从教。这也是一种品格。所谓“慎始而敬终”不过如此。魏征是幸运的,他的谏言创造了贞观之治,为天下百姓开创了一个盛世。而另一个忧国忧民的谋臣当推孔明了。他身逢乱世,却能以一人之智慧救蜀、治蜀,保一方平安。他忧国忧民,最终积劳成疾,郁郁而终。他所著的《出师表》使人倍感其爱国之心,赤胆之情。其以一人之心力,欲挡天下一统之大势,虽如螳臂当车,却忠勇可嘉。

  相对而言,范仲淹的,《岳阳搂记》,那种彷徨与愁闷,爱国与国人,更深入人心。那千古绝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却从未忘记自己的职责。因此,我认为范仲淹是一个淡泊名利,忧国忧民的优秀政治家。

  三、解惑伴传道

  作为教师,要读的相关内容首当其冲是〈〈师说〉〉。“传道、受业、解惑”是我们教师站在讲台上每天必备的基本工作。然而,“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言论使人难以接受。其实,我们的知识不断老化,不加以学习,就会不如弟子。我们该怎样面对这一尴尬局面呢?

  首先不要抹杀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天性好动、好玩。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时时要求他们循规蹈矩,应允许他们犯错,并给予他们改错的机会。使他们的个性自由发展。作为家长,也要尽量使孩子有自由空间。不要自做主张,就给孩子报了一个又一个培训、辅导班。应问问孩子,你们是否愿意学。由于老师、家长喜欢听话的孩子,因此,孩子们在大人面前很听话,却隐藏了自己的真实性格。谁也不知道他们性格上有哪些缺陷,需要怎样引导。正如我们喜欢的盆景,永远只禁锢在盆中,永远也离不开园丁的悉心照料。这样的孩子到社会上,经不起折腾。不能承受打击和失败。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过于干涉,只会适得其反。即“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其次孩子需要什么作为家长,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作为教师,你了解学生吗?他们需要什么?我们惟恐子女(学生)才能一般,不能出人头地,更怕他们有陋习。因此,我们要求他们向指定的模式发展。其结果只会使他们失去自己的个性,变得千篇一律。就像时下的青年整容一样,美是美了,却千人一面,失去了本来的真。我们对子女(学生)的教育很难做到理性。这就是“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的教育胡同。孩子门需要什么?不过是一点自由而已。我们常常抱怨没有“千里马”,其实千里马常有,只是我们没有伯乐的眼光罢了。

  此外,书中的历史典故、唐宋八大家的写景散文,这些文章,千百年来流传至今,依然脍炙人口,可见它的生命力是何等的旺盛啊!希望有更多的人去了解它阅读它。

  利的好官。官大小都一样可以为国为民,何必一定要身居相位呢?我们教师也一样,虽只有一方三尺讲台,却也足以使我们传递智慧、施展才华,体现自身的价值。

爱在细微处作文600字3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文观止》读后感(精选8篇),欢迎大家分享。

  清人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观止》,被誉为自清代以来最美散文集。它选录自先秦到明朝末年的200余篇名篇佳作,荟萃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古文观止》篇篇焕发奇光异彩,闪耀灼见真知,包含着大量的立身做人的人生哲理。

  一、自古英雄皆爱国。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它体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一种深厚感情,与为国奉献、对国家尽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古文观止》中有大量的爱国名言,读来催人奋进。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寥寥数语,光华夺目,掷地有声。当然,古人的爱国往往与忠君结合在一起,但又都从忠君出发,体现出恤民的精神。如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写下至理名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提醒人君注重人事,与民休息。

  二、百善孝为先。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思想认为忠孝是大德,是立家立国的根本,其他各种道德观念,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都是围绕忠孝这一核心提出来的。《古文观止》中写孝道的内容很多。汉朝旧臣李密,因为要照顾自己卧病在床的祖母,不愿到朝廷为官,向当时的晋武帝写下了有名的《陈情表》。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刘氏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围绕想要尽孝的心意陈述不能应诏的苦衷。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两人,相依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文章叙述委婉,情真意切,今天读来仍然感受颇多。虽然父母在,不远行在交通和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已不再必要,但常回家看看仍然是长辈的期望,特别是在自己需要与孝亲敬老发生矛盾时,当代人是如何取舍的呢?

  三、为政在于得民。

  得民心者的天下,民贵君轻,这些思想和理念在《古文观止》中比比皆是,也是古代志士仁人的人生理想。《左转·季梁谏追楚师》中写道: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这是在神权盛行时代可贵的民本思想。《古文观止》的文章,大都为文人墨客所撰。他们有的是幕僚,有的'是官员,还有的是自由作家。幕僚们以文载道,表达自己的爱民思想,并进而进谏君主为政得民最为普遍。著名的如唐朝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提醒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杜牧的《阿房宫赋》,借阿房宫之兴衰这一历史题材,极写秦始皇不惜民力的穷奢极欲,点名国家灭亡在于君主的失道病民,劝诫后人引以为戒。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致万世而为君。欧阳修身为滁州刺史,与宾客畅饮山水之间,一醉方休,其乐无穷,从侧面反映了他治滁期间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面貌。他写的《醉翁亭记》详述之。对封建社会的黑暗,士大夫们也予以鞭挞。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吏治的黑暗,赋税的苛毒,表达了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民众的深切同情。熟知赋税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可想而知。尽管当时已有活字印刷术,印出这样一辑宏篇巨制没有雄厚财力支撑是难以如愿的。况且当时并没有著作权一说,编者完全是倒贴编辑、印刷费,不拿一分钱稿费干起来的。类似的编撰一般由皇家主持,他们也没向政府跑补贴。用流行的话说,哥图的不是钱,是名气。凭信仰、爱好和公心干事的态度,让人心生敬意。好在博得了“观止”大名,也算是对编者的一种肯定。

  当前,我们正在开展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在这种形势下,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认真研读国学经典,医治目前浮躁趋利的世风,无疑是一剂良药。读《古文观止》,更是一剂清凉之药。

  正所谓浓缩的都是精华,《古文观止》就是这样的一本“精华”书籍,它收录的文章全都是古文中的精华。《古文观止》让我饱饱的享受了“文言大餐”,陶醉于文言文的韵味的同时,也让我对历史、文化、社会的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读完这本书,我相信会它让你受益终身。

爱在细微处作文600字4

  等了三年,她没等到那句话,以为自己自作多情了;爸妈对不起你,没能让你读完大学,我们欠你的.,希望你以后要踏踏实实做人,不要像我们一样。《古文观止》读后感作文老总财大,曾把价值百万元的藏品赠给省博物馆,而我,一辈子也挣不了一百万,即使遇到至爱的瓷器,大多没钱买下,只能饱饱眼福,只能买些廉价的玩意儿。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2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於秦,可宝者多;士不产於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仇,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爱在细微处作文600字5

  在我国灿烂丰富的文化遗产中,散文有着同诗歌一样悠久的历史。上起先秦,下迄清末,无数杰出的散文家都以其绚丽多彩的散文著作反映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些兼具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优秀散文,被历代的许多学者重视、研究乃至最后编撰成册。《古文观止》历经三百年的沧桑,从浩如烟海的选本中脱颖而出,其声誉更是远播海外。

  《古文观止》共选取从先秦至明末的短小精悍的佳作共二百二十二篇。其得名于《左传》中《季札观周乐》,吴国公子季札在鲁国观赏反映虞舜盛德的舞蹈时,情不自禁地感慨道:"观止矣,若有它乐,吾不敢请已。"季札认为这组乐舞已经达到了舞蹈的最高境界,其他的就没有观赏的必要了。而吴楚材、吴调侯两位编者也认为他们所选的古文均为上乘之作,故取名为"观止"。

  回溯到先秦至明朝的历史时空,从欣赏温馨祥和的世外桃源"黄发垂髫,其怡然自乐"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暮秋胜景;从聆听急雨、密雪敲击竹瓦所生的清绝之音到"其色惨淡,烟霏云敛;从感叹"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的人生体验……读《古文观止》让我感受古人智慧的力量,体验穿越时空的对话,步入一段又一段愉快的古典文化之旅。

  《陈情表》中的李密,一亡国贱俘,家境清贫,没有俸禄,生活艰苦。但他敢于逆龙鳞,拒征召,实属不易。他之所以敢如此行事,就是因为含辛茹苦抚育他成人的祖母,如今卧病在床,无人伺候。“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正是因为他能够把亲情看得至高无上,以对祖母的孝心来显示对君王的忠心,因此,他也能够让标榜“以孝治天下”的皇帝深深地感动,从而“辞不就职”。

  曾经我会为文言文里生僻字词,复杂语法而困扰着。直到遇到了《古文观止》,一开始原文晦涩难懂没有耐心读下去,但借助翻译坚持下去。读完以后,文言文对我似就不那么可怕了。慢慢发现,文言文不是祖宗留下来的"考试噩梦" ,而是一个寄托着许多文化瑰宝的载体,那些纷繁复杂的语法只是这朵玫瑰茎上的刺。那些文字里有分分合合的朝代更迭,有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情怀,有性情中人对国的一片赤子之心,有春去花下飘落的'几句人生感慨。过去的我,渐渐被语文的魅力折服。原本不擅长语文的我不知不觉间喜欢上语文,其实,不仅仅是语文这门学科,更是它所传承的中华传统文化。古文中的美景佳人,闲情轶事,读来怎不令人神往。穿越时空去感受另一个时代,理解另一个人的悲欢,怎不令人快哉?

  所幸遇到《古文观止》,让我青春和语文的交集不再等同于考卷上鲜红的数字。

  读一本好书,让我们获得前人的感受,让我们来一次跨越千年的旅行,读一本经典好书吧!

爱在细微处作文600字6

  《古文观止》是古代散文选本,作品大多是思想性与艺术性极高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便于传诵的佳作,当然这里的思想性是以不违背封建正统观念为基准的。那么收录222篇文章的《古文观止》,第一篇文章是什么呢?答案是《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克段于鄢》出自《春秋左氏传》。《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作者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学家左丘明,姓左丘,名明。左丘明根据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

  故事背景是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周王室逐渐衰微,各诸侯国之间开始了互相兼并的战争,各国内部统治者之间争夺权势的.斗争加剧,为了争夺王位,骨肉至亲成为殊死仇敌。故事发生在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郑国国君之弟公叔段,谋划夺取哥哥郑庄公的君位,庄公发现后,巧施心计,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段,诱使公叔段得寸进尺,愈加骄横,然后在鄢地打败了公叔段,使他“出奔”。庄公怨其母偏心,将母亲迁于颍地。后来自己也后悔了,又有颍考叔规劝,母子又重归于好。

  《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的一个片段,却俨然一篇完整而优美的记事散文。文章把发生在2700多年前的这一历史事件,具体可感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不仅让我们明了这一历史事件的真实情况,也让我们看到了相关人物的内心世界,并进而感悟到整个时代的动荡不安。

  这篇选文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人物个性鲜明。老谋深算,阴险狡猾的郑庄公;恃宠恣肆,贪婪愚蠢的公叔段;毫无原则观念,任性偏心的姜氏……栩栩如生。其次,叙事线索清晰,在叙述事件经过时,有以庄公一方为主,省去了许多笔墨,使得文章不但线索清晰,而且文字简洁。

  《郑伯克段于鄢》有不着一褒字,也不着一贬字,而褒贬自在其中的 “春秋笔法”。《古文观止》将其放在开篇,可以说是非常具有眼光的。

爱在细微处作文600字7

  这个月我看了古文观止这本书,有着深奥的道理,使我甚至有点看不懂虽然有译文翻译但我只用书下的解释来破解原文,有时侯看一片需要20分钟那时我看得头都大了,真得想放弃了,但每当我灰心丧气的时侯,妈妈总会送我四个字: 聊胜于无 ,因此我坚持在看这本书。

  古文观止这本书运用了许多文焉文,讲述了殷商时期和西周时期的历史故事。文中运用了许多 《论语》《老子》《孟子》《墨子》……来生动得描古代故事。其中叔向贺贫令我映像十分深刻,使我终身难忘,文章讲述了韩宣子家境十分贫困,叔向知道了他的心思,却向他祝贺这令韩宣子疑惑不解。叔向举了栾武子等人的例子。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凡事只要能传播美德,遵纪守法各诸侯也能归顺于你。

  的确在生活中的贫穷并不代表你的.品德贫穷,只要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有益处的也能交到许多朋友,俗话说得好,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如果你很有钱但贪得无厌,违法乱纪,放利聚财,为所欲为,人家也不会理你,说不定还会讨厌你,不喜欢和你做朋友。我有一个叔叔,因为住在乡下,那个村很贫穷,盖得都是毛草房,每次下倾盆大雨的时候,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但他们有乐观的心态,白天大伙都去干活了,干得满头大汉也不觉得累,因为有了付出也就有了回报, 由于多年的操劳手背粗糙得像老松树皮,裂开了一道道口子,手心上磨出了几个厚厚的老茧现在他们都改上了三层小楼。我被他们的行动感动了。

  心灵美,才能创造家的幸福。

爱在细微处作文600字8

  周郑交质这一篇仍然是左传中的篇章。首先,国家档案中记载道:什么也没有!没错,隐公三年项下三之三的记录是:夏四月辛卯,君氏卒。根本就没提郑国什么事。然而吊诡的是,左丘明老先生就堂而皇之地在传三之三里讲了这么个故事。

  郑武公和郑庄公(就是我们上一篇里讲到的那个追杀弟弟钻地道会老娘的那个郑伯)都是东周的执政大臣,周平王指望着晋文侯、秦襄公、卫武公和郑武公这几位才成功地搞了搬迁活动,这几位自然觉得自己是功臣,怎么可能让别家兄弟来分一杯羹?于是周平王跟虢国国君西虢公眉来眼去的时候,郑庄公就跳起来跟周平王怼,平王当然耍赖皮,于是两家就各自拿亲生儿子交换人质,反正那时候王啊侯啊都挺能生的,有的是劫材拿来交换。但这些都没用,儿子可以再生,权力是不可能自己生的。这一年三月平王驾崩,郑庄公就按耐不住,四月就去抢周王家的麦子,秋天又去抢人家周天子家门口的谷子,两家就此结仇。

  左传的评论部分主要是骂周平王,当着天子自己都没法用信和礼来约束诸侯,指望诸侯还把你当领导么?正经和正传就是这么多,走正常套路,大概也就到此为止了,那我们的不一样的读书笔记该怎么写?就成了大问题了。今天我们就剑走偏锋,讲讲这一段故事背后隐藏着的历史。

  首先,郑庄公的爷爷郑桓公本来就是周厉王的少子,所以也是姬家的人,当着自己家王朝的大臣不算,想方设法到东边搞土地开发,硬是从东虢和郐国那里弄出了十里之地建起了郑国。

  平王东迁一路跑啊跑啊,就跑到了郑国的西边停下来了,建了洛阳城堡又住了几百年。这就是郑国和东周的地理位置。

  然后说虢国,这一国牌子可老,是周文王弟弟家传下来的,所以是周平王家的'老亲戚。位置在今三门峡市。在洛阳的西边不远。虽然是小国,但是在历史上还留下了一点足迹。周郑交质的故事里虢国露了个小脸,另一个故事里就很惨了。那就是著名的唇亡齿寒,晋国跟虞国借道灭虢,回来的时候顺手把虞也给灭了。

  然后说卫国,卫武公是卫国历史上比较出名的国君,主要也就是帮着平王搬家的功劳。位置在郑国的北边,跟洛阳还隔着郑国。祖上是周文王的九儿子康叔。今天的故事里没他的份,所以这里也就是顺便一提。

  然后说秦国,秦国在平王东迁的时候可是出了血本,跟少数民族死磕,就贴着东周的西边落了脚,这时候还在老远的西边跟马背上的民族在练骑射呢。具体的故事大家可以去看大秦帝国这套书,保证你会被各种误导,但是秦国早期的历史还是大差不差的。

  最后说晋国,晋国的历史比较有趣。重点说说。

  晋国又是哪儿来的呢?晋国可是老牌诸侯,祖上一直可以上溯到周武王,周成王的弟弟,周武王的儿子,叔虞。

  这里插播一条:叔虞建国也是有传奇故事的,话说周成王(就是有个大臣叫周公,吃一顿饭要吐三次,洗一次澡要裸奔三次,天下英才尽入其手还不肯放弃吐饭和裸奔的那个周公的领导)跟小弟弟叔虞不知道为什么在玩树叶,拿着一片桐树叶子跟小弟弟说:凭这个封你国。然后刚才还在吐饭裸奔的周公就进来一把把成王给按住了:您是天子,不作兴耍赖。周成王挣扎了一会最终没挣脱,就这么,叔虞就给封到了唐国,也就是后来的晋国,也就是唐朝的唐的来历。

  话说晋文侯帮着平王搬家以后,他的国就在东周的北边,地盘老大了。这就回到了我们今天的主题,按说周平王怎么也该找他们家当职业经理人是吧?什么时候轮到地盘一点点大的老亲戚郑庄公来蹬鼻子上脸了呢?关键还是跟非常没出息的几百年前的另一个老亲戚西虢公眉来眼去的时候被抓了现场。这周平王是不是把北边这个强大的老亲戚晋文侯给忘了呀?

  其实,事情是这样的。隐公三年是前720年,晋国这个时候已经在搞分裂了。晋国国君的叔叔曲沃桓叔跟住在翼城的侄子国君晋昭侯从前746年开始以三代人血与火的代价暗杀了5个国君绵延战火67年才解决了谁当老大的问题。前724年,桓叔的儿子庄伯派人暗杀了昭侯的儿子孝侯。读后感.大家可以看看今天的地图,曲沃和翼城都属于今天的临汾县,两地相距仅几十公里,庄伯打个喷嚏,孝侯就一脸唾沫星子,两家来来回回打群架太方便了。所以前720年的前后,晋国内部正乱成一锅粥,根本就没人有空出头来管国外的事情。

  可怜的周平王从西边两京一路求爷爷告奶奶跑到东边洛阳住下,名义上还是天子,可是朝东一看,是屡行不轨的郑家父子,春秋小霸。朝北一看是晋家自相残杀的豺狼(后来三家分晋,也算马后炮地证明了晋国有杀领导取而代之的传统)。朝西一看还是算了吧,咱就是从那儿来的。朝南一看除了几根春葱一般细小的小国,就是南蛮子楚国。周平王心里这个绝望,恐怕今天的诸位是无法体会与理解的。

  病急乱投医这种事情,没病可不要乱尝试。所以,四顾茫然彻底绝望的周平王去找比较老实的亲戚西虢公来帮他重振雄风,从地理和时间上,都是走投无路的选择,堪称病急乱投医了。

  故事说到这里,我觉得以现代人的观念来看当年这段历史。应该已经可以平静地得出结论了。

  郑庄公一代奸雄,也是时势所造。经历了西周末年的天下大乱,周平王一路狼狈逃窜到洛阳,以当时出力的几大诸侯分处洛阳周边拱卫王京,自然是谁拳头大谁有理。秦国还在西边和戎狄鏖战抢地盘,无力东顾;晋国自己家联排别墅之间打得鸡飞狗跳没法南来;其余小国又没这个实力。只剩下在洛阳小朝廷上站班的郑武公郑庄公父子,那还不趁机扮演一把曹操,岂不是太浪费了?所以郑国以十里之地不断吞并小国扩张成千乘之国,那可不是君子自强,而是实实在在的“狐假虎威”,挟天子以令诸侯!

  郑庄公的台词是这样的:周桓王你看好了,你爷爷周平王就没能把我怎么样,你二叔王子狐到我家来做人质随便我欺负,你爷爷死了我把他放回去没多久就死了,现在你当周天子,我就把你口粮给抢了,你能怎么样?还不乖乖听话?

  周平王以西周末年几乎遭受灭顶之灾而能东奔洛阳,无疑也是一代明君,起码是敢作敢为。但是,当时的情境,说实话,也就是个寄人篱下之实。他想要东山再起,显然必须再次借助忠诚的诸侯之力,也必然将面对强大到敢以下犯上的权臣诸侯的阻挠。从周郑交质这件事,我们可以推测,周平王和郑庄公之间,一定早就发生过严重的冲突了,最终还是以孱弱的东周天子认怂结束。君主无力,霸权凌驾,这一切只是历史的必然而已。

  所谓君不君臣不臣,礼崩乐坏,尽在此间矣。

  左丘明老先生批评周王不能以信和礼来约束臣下诸侯,显然是有失偏颇了。以时势而言,哪里还有什么信和礼?周王朝从烽火戏诸侯开始就已经失信失礼,东迁洛阳之后更是连近卫军都丢得差不多了,连军队实力都没有了,还谈什么王道?而诸侯也早就信奉了霸权主义,连楚国南蛮子都敢来问鼎的尺寸分量,面子都不给你周天子了,谁还把你当个啥呢?从郑国一代目二代目三代目开始,春秋战国的争霸赛也就正式开场了。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还去盲目地追求所谓的礼和信,这话左小跟孔老聊聊也就算了,拿去跟郑庄公说,估计就得下黄泉;跟周平王说,估计能封太师,然后郑庄公来抢麦子的时候被喊出去犒劳郑师,看看有没有机会把人家的大兵忽悠回去。所以,左传里的评论,只好当牢骚,听听算了,不能拿来当作历史的评价。这样,才能树立客观公正的历史观。

  之前我们说到的郑伯克段,是封建时代诸侯国内争夺主权,今天讲到的周郑交质,是诸侯与天子争夺话事权。短短的两篇文章,绕到背后一看,居然是时代大乱斗。

  历史还是那段历史,古文还是那篇古文。

爱在细微处作文600字9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前赤壁赋》等,无一不是大家之作,经典之作。

  所以收录的作品都是经济文化最鼎盛朝代时期的散文,也是最精华的部分。不管你是初学者还是学者,从中都能得到很大收获。在编目方面,《古文观止》也很有特色,抛弃传统的类型分类,而是采用以作者分类,朝代分类,可见编者的思路清晰,想更好呈现文章的想法。我从这样的编排中,看到的是时代的发展脉络,看到的是大气磅礴的气势。最让我耳目一新还是书中的评注,让我了解古人对于古书的评价,如《醉翁亭记》中表现其骈散风格的'“也”的评注,司马迁对屈原的“同心忧思”的评注,表现出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嗟叹。让我们从这些古文的评注中,了解评注者思想的同时,进一步感受到古文美。

  读《古文观止》可以了解历史、了解哲学、了解理学思想、了解人情世故、了解人文精神。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合,读《古文观止》也是我们了解古文的一种方法。所以我推荐《古文观止》这本极具影响力的书作为我们的枕边读物。

爱在细微处作文600字10

  我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有营养、有味道的书。那么,什么书有营养,什么书有味道呢?在我看来,书中的营养是指书中所包含的哲理,让读者在阅读后能够在思想上迈出一大步。书中的味道意味着作者的写作风格应该是独特的,而不是大众化的,可以带给读者独特的感觉。这样,所谓的“阅读”就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互动。

  即使浩瀚如烟海的书,这样的书也少之又少。但至少在我看来,《古文观止》是这样一本好书。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从纵向来看,它记录了从战国时期到清朝每一代文学大师的经典作品,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刘禹锡的《陋室铭》,当阅读时,让我感觉我正驾驶着一艘小船,在历史长河荡漾。

  从横向上看,《古文观止》文章大都是散文,因为有很多散文,所以兼取了骈文。由此可见,本书的体裁风格是多样而独特的,如书、论、碑、记等。这确实是一本很好的'纵横交合的选集。

  在阅读《古文观止》之前,我和几个读过它的朋友讨论过。一个朋友告诉我,现在的文坛主要是现代的,而发展了几千年的文言文越来越少,所以读《古文观止》并不有趣,既不懂也不有趣,只是浏览一番。后来,当我看书的时候,我也起了“同理心”,但随着逐渐深入阅读,我的心就像一条干涸的河流,涌出了一个小小的甘泉。当泉水逐渐注满滋养我的灵魂时,我恍然大悟:现代文和中古文都是文章,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在中华民族的鼎盛时期,有许多原因交错其中,我们应该致敬,应该学习。

  另外,我想提出一个建议。如果你正在读《古文观止》,请慢慢读,慢慢品尝,就像喝茶一样,只有这样你才能尝到这杯热茶的香味。

爱在细微处作文600字11

  我爱读书,尤其是爱读有营养,有味道的书。那,什么书有营养,什么书有味道呢?我认为吧,书中的营养是指书里蕴含的哲理,让读者读完之后可以在思想上前进一大步;书中的味道又是指作者的写作风格要独树一帜,不要太大众化,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感受。如此说来,所谓“读书”,乃读者与作者的交流互动也!

  即便书海茫茫,而且这样的书也是少之又少。但至少在我看来,《古文观止》就是这样一本好书。我们不妨分析分析:从纵向看,它记载了从战国至清各朝各代文学大家的经典作品,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刘禹锡的《陋室铭》等,读起来的时候,直让我感到我正驾驶着一艘小帆船,荡漾在历史的长河中;从横向看,《古文观止》兴趣的文章大都是散文。因为散文比较多,所以兼取了骈文。由此看出,这本书的体裁风格多样并别具特色,如书,论,碑,记等。实在是纵横交美的好文选。

  在读《古文观止》之前,我和几个读过的朋友讨论过它。有个朋友告诉我,现在的文坛主要是现代文,而发扬了数千年的`文言文却是日渐稀少,所以读《古文观止》没什么意思,既看不懂又没有趣味,随便翻翻即可。后来读的时候,我也算“感同身受”,但随着渐渐的深入,我的心中好像枯涸的河道中涌出了一股小小的甘泉。到这股泉水逐渐溢满滋润我的心灵时,我豁然开朗:现代文是文章,文言文也是文章,两者之间又有什么不同呢?更何况,在那个中华民族的鼎盛时期,有多少道理交错纵横在其中,值得我们去瞻仰,去学习呢?

  另外我提出一个建议,建议正在读《古文观止》的朋友慢点读,像品茶一样,静静地,缓缓地品,仅有这样,才能品出《古文观止》这杯热茶的香醇。

爱在细微处作文600字12

  《鸡毛信》是1954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石挥执导,蔡元元、蔡安安、舒适等人主演的一部抗战故事片。

  影片主要讲述了龙门村的儿童团长海娃奉命给八路军送鸡毛信的路上所发生的'故事。

  影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反映中国少年儿童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对敌斗争的儿童影片,也是中国第一部获国际大奖的儿童影片。

爱在细微处作文600字13

  读国学经典,可以增加睿智,消除戾气,开阔胸襟,修养德行。祖先创造的灿烂国学经典,可谓浩如烟海,数不胜数。在快餐式阅读风行的今天,读经典除了要有种静如止水的心境外,寻找便捷的途径也是种读书方法。读古文综合选集无疑是种明智的选择。

  古文选集中的佼佼者,毫无争议当属《古文观止》。该书是自清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自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刊行以来直传世不衰,流传之广,影响之大,令人惊叹。

  该书编辑吴楚材、吴调侯取书名为“观止”,意在力图选编达到尽善尽美,无以超越。《古文观止》博采众长,所选以古代散文为主,兼顾骈韵二体,绝大多数文章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备,千百年来直脍炙人口,经受了时代的考验,无愧于“观止”的称号。该书精选了《春秋》三传、《国语》、《礼记》、《战国策》、《史记》中许多文字精练、意蕴深厚、富于趣理、善于刻画的.精彩篇章,以及千古传诵的名篇如诸葛亮的《出师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王勃的《滕王阁序》等散文力作。这些国学的璀璨夺目的珍奇瑰宝,永远值得我们推崇和珍爱。

  《古文观止》所选文章长短适宜,每篇文章都有简要评注,便于初学者熟读记诵、反复揣摩,从中领悟文章立意、布局、措辞、造势等,找到学习写作的门径。该书在选编时敢于创新,打破自古以来古文选本依据明昭明太子萧统体例的思路,克服以条目为主线,分类繁琐的缺点。以时代为纲,作者为目,阅读、使用方便快捷。正因为如此,尽管后人编选了不计其数的各种风格的古文选本,但无能出其右者。

  《古文观止》编辑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二人才器过人,潜心力学,古文造诣很深。有人称赞他们“下笔数千言无懈漫”。该书取名《古文观止》,可以看出他们才盖天下、自信满满的豪气和力臻完美、精益求精的态度。“观止”的牛皮吹了300多年不破,可以说是个奇迹。但是,编者处在封建时代的种种局限,难免出现少数权衡欠要,选择不当之处。编者对于先秦诸子散文概不收,甚至《论语》、《孟子》也予封杀,难免使人产生沧海遗珠之憾。这主要是编者囿于崇古尊经的偏见所致。同时,由于清朝考古业尚不发达,传媒出版业受到印刷和交通等方面的限制,古代散文编选难度颇大。编者干脆知难而退,对先秦诸子文章视而不见,这点也可以理解。

  由于编者的价值取向和个人编好,《古文观止》难免有看人下菜之嫌。比如被称为“改造文章的祖师”曹操的作品被排斥;因看宋徽宗、高宗误国乱政,他们的文学佳作弃之不用。至于诸如托名李陵所作《答苏武书》为投敌变节者辩解,托名苏询所作《辩奸论》对改革创新政治家以人身攻击的文章反而被收录,真伪不分,是非不明,就是明显的失误了。好在这些所占比例很少,其影响仅白壁微瑕而已。

  编者颇具经济眼光,为了把销量搞上去,顺应科举策论需要,选入了些八股气息浓郁的文章。该书自出版发行以来,虽然没有达到洛阳纸贵的畅销效果,但毕竟迎合了当时的市场需求,赚了笔银子。从总体上看,吴氏叔侄编书的主要动力是个人爱好,并没有期望编书带来滚滚财源。用现代眼光看,他们干的是番功在千秋的公益事业。在当时没有电脑、打印机等现代办公设备的情况下,编辑的难度可想而知。尽管当时已有活字印刷术,印出这样辑宏篇巨制没有雄厚财力支撑是难以如愿的。况且当时并没有著作权说,编者完全是倒贴编辑、印刷费,不拿分钱稿费干起来的。类似的编撰般由皇家主持,他们也没向政府跑补贴。用流行的话说,哥图的不是钱,是名气。凭信仰、爱好和公心干事的态度,让人心生敬意。好在博得了“观止”大名,也算是对编者的种肯定。

  当前,我们正在开展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在这种形势下,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认真研读国学经典,医治目前浮躁趋利的世风,无疑是剂良药。读《古文观止》,更是剂清凉之药。

爱在细微处作文600字14

  三年来,余每日晨读,阅毕古文观止,虽非正业,却是入职学校以来最大收获,颇为感慨,请略陈陋见。

  、古文观止,凡二百二十二篇,先秦至明末文章精选,古人蒙学课本,亦是为学的入门读物,余而立之年后始读,可作为中国教育是人类历史最大笑话的明证;

  二、就文集布局而言,各朝以先秦最多,来源以左传最多,个人以韩愈最多,似取《左传》传义的宗旨与韩愈“辟道攘佛”的功绩;这与清代学者抱残守缺、空空如也的卫道宗旨也比较相符。苏东坡虽曾称誉韩愈文章“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但这本是后人敬畏先贤的溢美之词,单就文采论,韩氏文章近乎味同嚼蜡。

  三、愚以为,天下文章,凡入流者,主题可大可小,但必是气呵成,余音不绝,令吾辈后学读其书,想见其为人。文集所选文章,以单篇论,太史公的《报任少卿书》独步翰林,堪称天下第,文章情真意切,气贯长虹,笔尖所及,沁人心扉。至于陶渊明的《归去来辞》、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前赤壁赋》则难分伯仲,全凭诸君喜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醉翁之意不在酒”、“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各有所取,无有高下。非谓“天下忧乐”就高人等,人生际遇不同,不必苛求。

  四、文集优点许多,待诸君细品,其不足反倒不太容易觉察,且鄙人以为,多为编者有意为之,读者需多加留意。编者吴氏叔侄似以“正统”士人自居,重传统的立德、立功,立言,以立德为先,因而对赋类追求辞藻华丽,言不及义的.文章不取;对崇尚清谈之风的魏晋名士似有异议,故对魏晋代的文章几乎不取;编者是清代学者,似受彼时狭隘的汉宋门户观影响,故宋代理学脉文章全不取,是大缺憾;另外,清代为外族入主,对这些以士自居的学者是件不能说的事情,所以元、清两代的文章都不取,乃至明末清初三杰的文章都不在其列;“观止”未免黯然失色。

  五、纵观历朝历代,以明代文章最差,宋濂文章多媚骨,阳明心学多偏锋,皆不足法,其原因仍不得正解。个人以为,或许中华文明历经5000余年,至此已垂垂老矣,国运不济,国势保守,文风英气不足,老态有余,全无汉唐气象。从学术的角度看,中国文明自“经重于史”的时代起,即自南宋起,文明的自我革新、自我反思的能力就日渐衰退。从武术的角度讲,有宋代,重文轻武,血性渐失,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自宋始,直至近代不能复兴。

爱在细微处作文600字15

  《古文观止》是一部文言散文选集,是清人吴楚才和吴调侯叔侄俩人选编并注释的。这部散文选集挑选了从东周到明代的二百二十二篇散文作品,作品题材涉及史传,策论,游记,书信,笔记等。这些散文大部分语言简练,篇幅短小易懂,从1695年成书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现在中学里的文言文教材中不少是从这本书里选用的一些xx。“古文”就是指古代的xx,“观止”的意思就是说你只读这些xx就够了,不用再去读别的古文书。可见《古文观止》这本书的历史地位。我没有太好的古文功底,这本书对我来说还是比较有挑战性的,我在读故事的时候必须去查很多词语,所以阅读的速度也非常缓慢。我在这本书的读后感里就写写我最熟悉也比较喜欢的一些小故事吧。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我们这学期ETK有一个词“世外桃源”就出自陶渊明的这篇*。他在《桃花源记》里描写了一个渔人打鱼的时候偶然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桃花源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种祥和宁静,富足的景象。桃花源里的百姓与世无争,善良好客,但他们“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作者用简单白描的手法描绘了桃花源自由平等富足美好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我觉得虽然作者用的语言对我来说挺难读,但是他描写的'桃花源是很美丽的。但同时我觉得这个故事有种怅惘的感觉,像一个幻想。在现代生活里很多人也想要一个“桃花源”这样的地方,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各种争斗,各种压力,各种不满,“桃花源”是人们心中的一块净土,是人们逃离现实的理想境地。但是“桃花源记”的结尾却有点儿伤感,渔人虽然很喜欢桃花源并在那儿感觉到了快乐,但是还是不能在那儿待着,还需要回到现实中去,一种无奈的感觉。

  另外一个我挺喜欢的故事是“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是讲一个九十岁的愚公想把家门前挡住路的两座大山移走。有一个智叟笑他愚蠢,说“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虽然别人都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愚公还是非常坚定,”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最后,天帝被愚公这种坚定的决心所感动,终于帮他把山移走了。愚公移山的故事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虽然之前我也听过这个故事,但是在看这篇简单有力的文字描述时,我对愚公坚持自己的目标的决心非常钦佩。别人都觉得他太傻了,但他不管别人怎么说,他按着自己的想法和目标前进。他的这种精神非常可贵,无论任何时代,最终成功的人就是像愚公一样看似愚蠢,但意志坚定的人吗。

  《古文观止》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从中学到了很多智慧。这本书我还会慢慢地细读,品味。

【爱在细微处作文600字】相关文章:

爱在细微处初中作文07-03

爱在细微处话题作文07-03

爱在细微处小学作文12-09

爱在细微处作文600字07-01

爱在细微处初一作文07-01

爱在细微处450字作文06-30

爱在细微处高三作文07-01

爱在细微处作文350字06-23

爱在细微处作文1000字07-02

爱在细微处作文500字[经典]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