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语文的作文

时间:2022-08-20 20:02:46 语文作文 我要投稿

【推荐】考语文的作文锦集八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考语文的作文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荐】考语文的作文锦集八篇

考语文的作文 篇1

  “今天语文要考试呢!”“抓紧时间复习吧!”“我课文还不熟呢!”“今天语文要考试,实话实说,我回家根本没复习,这可怎么办啊?”“凉拌。”坐在后面的高材生王正宇听到了我自言自语的语音,捧着肚子大声说。看来只有死马当活马医了,趁老师还没来,能复习一点儿是一点儿。

  咦?是谁的脚步声?这大清早的,谁走路这么大声?难不成是校长?“踢踏,踢踏”,“不明人物”越靠越近,脚步声也越来越清晰…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了,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子,小小的嘴,戴着一副黑色的眼镜,拿着一只银色的茶杯…啊!不好!是王老师来了!刚才还在窃窃私语的.人一下子变成了摇头晃脑背书的“好学生”,态度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大概是见风使舵的能力比较强。王老师的一只脚刚踏进教室,却又连忙缩了回去,急匆匆地跑了回去。搞得我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们的“军事观察员”金大衰哥金城武为我们分析军情;“大事不妙,王老师八成是到办公室里去拿试卷了。”“那就好。”(我们班通风报信者大都不准。)“王老师来了!”坐在前排的朱兄,为我们提供了可贵的情报。

  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屏息凝神,静待王老师的到来。王老师迈着匆忙的步伐走上讲台,提了提嗓子,说:“同学们,现在我们考试。”“on,my LORD。”同学们大眼瞪小眼,不知是为“通风员”瞎猫碰上死耗子猜对了呢?还是为立马考试所“感叹”。

考语文的作文 篇2

  唯不安者可以安

  咸丰年间,广西内乱。正在家居的黎吉云被重新起用,他到京师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弹劾湖广总督程矞采庸怯误事。黎驻守东城,他对守城的将士说:“城上宜多积砖石。”守者表面应承,不见行动。黎督责更加紧急,说:明日不备,就治罪。守者害怕获罪,就向上反映,说侍御以明日寇至来吓唬我们。上官报告朝廷,朝廷以张慌将他降职,时论以为可惜。

  记录这件事的'清廷官员陈康祺说:明日寇至,固守者之甚其词,但被命守城,而不作寇至之想,那守的是什么呀?广东内乱,所以狼奔鼠窜,天下无固守之城,大都是“明日必不寇至”之一念误之。现在粤乱已平,今后还可以不备来祈求平安吗?(

考语文的作文 篇3

  一、直接代入法。

  考试时,由于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前半部分的基础题中,而导致后半部分写作题时间仓促,客观上已不允许再进行仔细的构思。与其紧扣考试作文的命题及要求写一半,还不如稍偏离命题及要求完成一篇。因为阅卷者很讲究作文的完整性,所以在这种节骨眼上,不妨将平日自己印象较深而又在内容与写法上较为近似的文章改头换面直接代进去。(不要偏得太远,代入的时候可以想办法再套题。)

  二、移花接木法。

  就是将原来看过的范文或写过的习作,在文章的结构上,或者有关的人物上,或者表达的主题上,或者 列举的论据上,诸如此类,稍加变通和更换,使之与考试的命题与要求相符合。这不但可以节省写作时间,更可以提高作文质量,不仅写作时间不足时应该运用,而 且写作时间有余时同样可以运用。(一定要选择一个平时写得非常不错的文章。)

  三、回扣标题法。

  不管在何种情况下,作文中的扣题是极为重要的,更何况在考试作文无法煞尾的情况下,尤为需要。如 有一年高考的标题是《一次不寻常的考试》,在记述了某件事情之后,一旦想不出更好的结尾方式,就不妨以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多么不寻常的考试啊来作结。 有了这样一句扣题的结尾,作文分数就有可能明显上升。

  四、编拟提纲法。

  考试中,有时由于忙于攻基础、做小作文,以致留给作文的时间所剩无几,无论如何快速,也为时不 够,与其只写一个开头或者干脆空着,总还不如列个提纲来得划算。当然提纲尽可能详细具体,至少能让阅卷者看出文章的结构、主题及大致的内容,如有可能再补 写开头与结尾,让阅卷者略睹文采。

  五、留空凑扑法

  考试作文时,因为事先不曾列提纲,写了一半写不下去的情况也是较为多见的。多数同学们往往会冥思 苦想、咬笔待续,越想越觉得时间紧迫,越想越觉得衔接不上。这时不如留出一段空白,先将自己构思高考虑过的内容写下去待思路畅通了,内容回忆起来了,或者 全文完成了再来进行弥补拼凑,那也是为文的上策。

  六、将错就错法。

  有时慌张与紧张之下,一不留神审题不慎,写对一半才发现文章偏题或者离题,但若重新构思则又没有 充裕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与其更弦改辙写上半篇几段,倒不如将错就错完成通篇全章。当然要尽可能牵强附会、力挽残局,在扣题点题、分析总结上下功夫,在 议论抒情、结论收尾上下文章,这样说不定会使文章宕开一笔、绝处逢生。

  七、照应开头法。

  这和上面的回扣标题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比较讲究首尾的照应,如果在应试作文一时寻找不出更好的结尾,就可以采用照应开头的.方式来写。如一篇题为《唠唠叨叨的姥姥》,文章主要通过对姥姥唠唠叨叨的性格刻画,不仅真实地反映了三中全会以后,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的现实,更重要的是从 姥姥那种念念不忘过去的唠叨中启发人们不能忘记过去的勤俭品德。文章最后就运用画龙点睛的方法作结的:我明白了,我住校时缺少的,就是姥姥的唠叨。

  八、抒情号召法。

  用抒情的手法、号召的形式来结尾,当考试中来不及写其它更完美的结尾时,我们就可以简单地以抒情号召的方法来进行。

  九、画龙点睛法。

  在记叙文的写作中,适当的议论往往能点明题旨、深化主题,而当应试作文最后来不及结尾时更要进行相关的议论来总结点题。这既是迫不得已的办法,也是为文应急的措施。

考语文的作文 篇4

  一忌、陈词老套:有些文章开头总是从形势写起,言心称在的领导下,在的支持和关怀下,在的帮助下有的文章开头总是太阳、月亮,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些调子老唱……详情请看中考语文作文开头禁忌。

  二忌、故弄玄虚

  有些文章开头,故意耍花枪,兜圈子,有意让人琢磨不透,进入“迷魂阵”,不愿将意思直截了当地写出来。仿佛这就是文章新颖巧妙的所在,见水平、见功力的地方。其实这种故弄玄虚的作法,恰恰是写作的弊病。

  三忌、开头突然

  有些文章开头,缺乏应有的交代,显得突如其来,没头没脑,不知所云。如写读后感,有的文章在不作任何交代的情况下就开始“感”起来了。写供料作文一开头就说“读了这个材料我有深刻的体会……”材料内容只字不提就这样写,太突然了。

  四忌、不必要的解释

  文章开头,突如其来、不作交代不行,作不必要的解释也不行。如写《女排五连冠给我的启示》,要是一开头就用较长篇幅去说明女排的组成、女排五次获冠军的时间、地点,同谁争夺冠军等情况,就不必要了。当然,根据需要,适当对所写的问题作些解释也是必要的。

  五忌、凭空抒情

  有的文章的开头,特别是议论文的开头,不管与中心、主题有无关系,议论还没有展开,问题还没有说清,就“啊”“呀”不断,感慨万端。这种凭空抒情,只能叫无病呻吟。

  六忌、绕大圈子

  有的文章开头,不管中心需不需要,与主题有关无关,就先秦两汉、前村后店地谈开了。不着边际,空发议论,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绕了好大个圈子,才说到正题上来。

  七忌、堆砌名言锦语

  有的文章,开头想先声夺人,想不出好的办法,于是就把格言、警句等一股脑儿地搬出来,以为这样就算是个好的开头。其实这种做法带有很大盲目性,效果往往很差。

  八忌、开头重复

  文章只能有一个开头,可是有的文章有两个开头。比如有的文章本想从引用写起,写好后又觉得扣题目谈更好,于是又开个头。有的文章一开头就介绍背景,写好后又觉得首先应该揭示文章的中心,于是又开个头。这样都会出现两个开头。出现这种情况,可根据题目或中心的要求,取其一个开头即可。

  九忌、盲目写景

  写景的主要目的,或是为了突出主题,或是为了刻划人物,或是为了烘托气氛,如果与此无关,一般来说这样的写景是没有意义的。有些文章一开头就“花儿”、“鸟儿”、“草儿”地写一通,实在是不必要。

  十忌、盲目引用

  引用应根据主题、中心的需要,盲目引用应尽量避免。特别是供料作文,供给的材料如果很长,要是一开头就不加选择地大量引用,或全盘搬用,必然重点不明,主旨不清,文字不精,陷于盲目性,而且下文再谈到它,必然还会重复,所以引用应有所取舍和选择。

  引名句,起点高远

  引用名言警句、古诗词、歌词等作为文章的开头,可以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唤起读者的阅读情趣,同时也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底蕴,使文章熠熠生辉。如:

  (1)“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寿”。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属于海洋性文明的希腊文明,亦即西方文明,如同灵动的水,如同灵动的智者,追求变革,而属于大陆性文明的中国文明,却是一位长寿的“仁者”,是一座沉稳的大山,尊重传统,对“变”有天生的审慎。(江苏考生《永远的葱郁永远的中国》)

  (2)“从谏如流”常被用来形容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古语云:“古之贤君,其从谏也,犹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由此可见,古人对此是非常推崇的。波兰的谚语也说:“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至此,我们是否可以下个结论:从谏如流,多多益善,听从一切的谏议?(山东考生《给“从谏如流”上把锁》)

  例1引孔子及冯友兰的话导入,例2由古语及谚语入笔,切合题旨,意蕴丰富,既显示出考生深厚的文化积淀功底,又展现其灵活驾驭的才思。可见,把自己平时集锦的妙言佳句巧妙地安置在文章的显眼处,无疑会使开篇文采飞扬,魅力十足。

  (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的确好问,也很会问。他这一问可谓一问问千古。多少年来,有多少人在这个问题上徘徊,又有多少人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作出了人生最终的答案。但各家之言却如每个人的脸一样,各不相同。(《问世间情为何物》)

  (4)美学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今天,受这位富有创新精神的学者启发,我想说:“答案是普遍存在的,对于我们的脑袋,不是缺少思考,而是缺少角度。”许多时候,我们都迷惑于问题的不解或徘徊于多解的选择路口,怎样走便成了心中的疑团,往往举棋不定,左右乱倾,这时,就有换个角度考虑的必要,这样会给你带来更多成功的机会。(《旋转这只万花筒》)

  (5)古人云:“仁者乐山,知者乐水。”乐山之挺拔峻秀,乐水之轻盈灵动。无怪乎一条青溪会引来诸如李白杜甫的驻足凝视,会令众多得志或不得志的文人骚客甘愿在此了却一生,不原再“误入尘网中”。(《水的联想。》)

  (6)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孟子曰:“若所行似善而非善,毋宁不为;若所行似恶而非恶,毋宁为之。”匆匆的人生路途,匆匆的行路脚步,匆匆的心灵选择。在这来去匆匆之间,又应点燃一盏怎样的心灯?(《心星点灯》)

考语文的作文 篇5

  一、七年作文事倍功半

  在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大多从三年级开始写作文,到九年级中学毕业,前后贯穿七年时间。以记叙文的写作为例,小学三、四、五、六共四个学年,八个学期,按每学期写六篇记叙文计,要写48篇;中学三个学年,六个学期,按每学期写四篇记叙文计,要写24篇。

  七年时间,每个学生至少要写72篇记叙文,每篇作文用时两节课,要用144节课时;每篇作文讲评两节,又是144节课时,合计要用288节课时。

  可是,就我们学生的实际作文水平来看,到初中毕业为止,除极少数佼佼者外,多数学生作文水平平平,有不少初中毕业生从来就没有写成一篇真正像样的、有分量的记叙文来。

  写其他题材的文章也大致如此。投入和产出,我认为很不成正比,得不偿失。有时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做人的自信心。

  究其原因,除少数就是不肯学的学生外,从学生的角度讲,许多学生到初中毕业时为止,就没有写出过一篇真正出色的、有深刻写作体验的作文来

  有的学生根本就说不清怎么叫一篇好文章,写到什么程度上才叫好。

  从教师角度讲,面对一两个班、五十至一百左右的学生,平时工作量就不小,作文是一篇赶着一篇写,由于时间、精力的限制,再优秀、再勤奋的教师

  也不可能对每个学生次次作文、篇篇文章都去精耕细作,能把最大多数的学生照顾到,已经就很不错了!

  如果我们教师把自己从精耕细作中解放出来,效果又当如何呢?

  修改评讲作文是作文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现在,仍然有不少的教师采用老一套批改作文的方法,依然是学生完成写作后就由老师单独完成

  没有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作用。这样很难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难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初中作文应精讲多练

  如果说小学生的作文只是以认识和尝试为目的话,那么,初中生的作文就应当以“成长”和“完善”为目标。

  以记人的文章为例。一般学生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像“我的爸爸(妈妈)、我尊敬的老师、我的同学(同桌、朋友)、记我最熟悉的一个人”等等文章

  反复写过多少遍,可不少学生始终就未写出个优质品,甚至也说不清怎么写、写到什么程度才是好文章。

  有的学生甚至因为一次次的不成功而灰心丧气,厌写、烦写、怕写、甚至不写,连基本的自信心都丧失掉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怎么不受影响呢?

  假如我们打破现有的思维模式、教学模式,换一种方式呢?

  (1)从闭门造车到走近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主要源泉。要想学生不断提高写作能力,不断有创新,就必须让学生走近生活实践,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广泛地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通过耳闻目睹、肤感体验,才能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假如长期闭门造车,不走近生活,不在生活的实践中获取素材,学生“囊”中之“米”就会匮乏,写作的源泉就会干涸。

  (2)从细讲精练到精讲多练

  仔细分析我们的作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用了大量的时间作了许多的无用功。具体表现在:一单位时间内效率低下,二训练的.次数太少。

  陈旧的作文教学模式是老师在作文课上唱独角戏。写作指导+例文+点评的一言堂,老师讲的是口干舌燥,学生听的是昏昏欲睡,在这种情况下

  何谈作文能力的提高?我认为我们的作文教学老师在作文课上精讲,尽量少占用课堂时间,把时间留给学生。在这里老师只是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

  从量变到质变,这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对于初中生来说,每两周一次作文的训练,很难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的作文教学可以借助日记来补充训练量。

  从学生方面来讲,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文章会越写越好,自信心会越来越强。这样的话,肯定能写出好文章,也一定能出精品。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肯定会随之而有所提高。

  三、精讲多练的操作设想

  精讲精练应本着学以致用、循序渐进、集思广益、大胆创新的原则进行。

  1.学以致用

  现教现学,现学现用。比如作文开头指导,常见的有“开门见山”法;“名言警句”法;“背景交代”法;“导语引导”法等,一次就讲一种开头方法,用成功的范例做样板,让学生去学习,去领悟,去尝试。教师讲的十分明确,学生学的非常具体,边学边用,学用结合,立竿见影。

  2.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步步推进。作文教学由一种开头方法到多种开头方法;由开头到结尾;由过渡到照应;由记人到记事;由叙述到议论

  由描写到抒情;由记叙文到议论文、到各类文学体裁;从教师扶着走到学生独立行走……

  处理好精与泛的关系。精讲多练为主,精写为辅。精讲多练并没有占去全部作文时间,其他的时间仍然可以精写。

  今日的泛写是在为明日的精练打基础;精讲多练又可以带动精写水平的提高。长此以往,必定大见成效。

  3.集思广益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一是本校内各位教师之间的探索和交流,各个学校教师之间的探索和交流。

  二是学生之间的探索和交流。同样一种开头方法,同学们会写出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水平。谁优谁劣,可共同讨论,横向比较。还可以分成小组,集体创作,发挥团体的力量。

  三是整篇文章写好后的比较。开头的优劣,最后只能放到文章中去比较,从文章内容的实际的表达效果中去评判。

  四是纵向与名家名篇作比较,权衡利弊得失。取百家之长成一家之文。

  4.大胆创新

  教贵创新、学贵创新。这种探索和创新,决不是为赶教育创新的时髦,而是本着对学生、对社会负责态度的一种探讨。

  在现存教学体制基础上,我们可不可以在某些方面打破现有格式、做些大胆尝试?比如将中小学作文教学连成一体

  比如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发表作品的园地或刊物;学生结成文学社团;年级与年级、学校与学校的沟通与交流

  组织一定规模的赛诗会、演讲比赛、有奖征文、优秀作品选编、同题作文赛等。

  这样的话,学生一定会学得十分活跃、十分有兴趣。由此而产生的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做事的自信心、创新精神和成功欲等

  将有力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甚至对学生一辈子为人处世都将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考语文的作文 篇6

  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巩固并提高从阅读中获得的知识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的作文教学中还普遍存在教师命题学生写、教师批改学生看的教学模式,完全背离了作文教学的创新理念,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改进作文教学,落实课程改革《语文课程标准》(下称新课标)理念,还作文教学以本来面貌,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一、两个作文教学案例

  案例一,一位教师执教五年级习作《我的妈妈》,教师说,本文要反映出伟大的母爱。学生抓耳饶思,苦思冥想,老半天后,一个学生说:“老师,我从小失去了妈妈,怎么写?”另一个学生说:“老师,我的妈妈很小气,能写吗?”还有的学生说:“老师,可不可以写爱唠叨的妈妈,爱打麻将的妈妈呢?”老师说:“不行!”顿时,学生都傻了眼,只得埋头“编造”。

  案例二,另一位教师同样教学习作《我的妈妈》,情况是这样的:首先,教师和学生一起拟题,一会儿,黑板上出现了许多好题目,如《爱管“闲事”的妈妈》、《能干的妈妈》、《爱打扮的妈妈》、《妈妈的小秘密》、《我是妈妈的“粉丝”》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真实的妈妈,顿时,教室里像炸开了的锅,同学们互相介绍自己的妈妈,选择适合的题目,几十分钟后,50多位真实的、活生生的、各具特性的妈妈出现在学生和老师面前。

  二、作文教学的现状

  以上两个作文教学的案例,很显然,后者是我们的推崇的。童言无忌,写妈妈,既可以写妈妈的伟大无私,也可以写妈妈平常与贪心。让学生选自己想写的材料,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思维去思想、去创造,从而发挥他们头脑的真正作用,这才是作文的本来面貌。但是,当前作文教学很多都像案例一一样,滑入了一种程式化和模式化的范式,束缚学生的头脑,从而使作文教学走入低效甚至于无效的死胡同。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拘于教材

  许多教师完全依托教材,教学中缺乏对单元文本作相应的补充──很少作延伸性配套阅读训练、写作训练。即使有配套阅读教材,也很少利用,就课文教课文,教师自己无味,学生哪还有盎然情趣?缺少了审美体验,自然失去了对语文的兴趣,失去了对作文的兴趣。

  作文时更是如此,教师布置作文,根据内容命一个题目或叫学生自拟题目,就叫学生写,学生心中无底,胸是无谱,胡编滥造,作文交上来以后,教师蜻蜓点水似的写个评语,或“中心不突出”或“材料不详实”、或“语言欠生动”或“文题不相符”,等等,没有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只是过多的指斥与批评。这种作法,学生得益定少,必也难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2.脱离生活

  作文是生活的需要,作文来自于生活,作文表达与生活紧密关联,然而目前学生远离作文源头──生活,学生困于繁重的课业负担又压缩了自由支配时间和空间,或者沉迷于网络与游戏、视听世界,很少走入生活,观察周围的缤纷世界,更缺少参与社会活动,难以体验细致入微的芸芸众生的社会生活。总之,学生隔离了无限丰富鲜活的生活,造成作文素材的缺失,视野的盲区,写起作文来无病呻吟,呆板空洞,缺少真情趣味,缺乏鲜活的时代感。

  3.缺乏阅读

  现在的学生因影视和网络的影响,书读得太少,甚至许多学生已完全失却对读书的兴趣。这样,学生对民族文学作品的认识不足,对外国文学作品更是了解不够,对文学作品里细腻的人物形象的刻画无从感受,精心塑造的技法无从体会,描绘景色的渲染效果无从把握,精粹的语言美感也无从感受。即使学生虽知故事梗概,但也很难进入艺术情境中,不能够同人物共悲喜,从而无法体验语言的魅力,无法产生对语文的兴趣,无法得到由丰富的文本阅读所带来的思想积累、语言积累和审美积累,而提高作文水平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4.忽视情趣

  很多的作文教学只重视作文的形式,而忽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像前面所讲的案例一,强调统一的中心思想,而忽略学生现实生活的差异。在对范文的引导赏析中,教师也忽视对范文描述情境的创设体验而过分强调范文的“文字”本身,不创设情境、用真实或仿真实的氛围去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而条分缕析地解剖审题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作文形式,把本来富有情趣的、丰富多彩的作文支解成作文知识解读课。又如命题作文中,既不考虑学生的日常生活、情感世界,也不组织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感受,学生当然面对题目抓耳搔腮,瞎编乱造,长久必使学生仅有的灵感火花熄灭,情趣消失。

  三、作文教学的改进

  针对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和缺失,改进作文教学,落实《新课标》,还作文以本真面目,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1.联系生活

  学生作文来自生活,作文教学要与无限丰富的生活相联系。首先,教师应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带领学生走出学校的小课堂,走进社会的大课堂,把学习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学生的写作素材来自生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叙写生活的真实。只有生活真实、感情真挚,文章才会感人,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能自主地描述自己熟悉的生活,做到“我心写我事,我口抒我情,我手写我心”。让学生想写啥就写啥,爱写啥就写啥,写出来后再进行启发与引导。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处理好“立意”与“生活”的关系。我们要摒弃“预先立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熟悉的身边的生活素材中提取所要表达的中心,然后从所要表达的中心来对照生活,并对生活素材进行详略、取舍的加工,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

  2.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体会到作文的“有趣”,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学生才有劲去学。教师可有意识地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如配合节日举行庆祝活动、游艺活动,也可以引导学生写组织过的参观、郊游,对人类艺术文化、艺术品的`欣赏,还可以通过采访活动、调查活动等去了解人类的艺术。学生通过丰富而有趣的各种活动,当学生回顾活动、介绍事件或人物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关注家庭、深入社会、体验生活,作文教学的前期准备早已经水到渠成了。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体会成功中提高对写作的兴趣。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学会寻找欣赏他们文中的亮点:一段话,一句话,甚至一个词,都可以作为大加肯定。要重视每一次作文讲评,大面积地肯定学生的作文,让每一次作文,都成为学生尝试成功的机会。把作文评讲课变成学生接受成功喜悦的鼓励会,是写好作文的加油站。这样,必定强化学生写作的欲望,通过不断的内化,让学生作文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作文教学就会有新的突破。

  3.培养“人文性”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学做真人,追求真知,吐露真言,抒发真情,让课堂充满人文的味道,才能使作文成为一种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的活动。

  (1)追求人性美。教学中给学生适当增加个性化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接触多种风格的文章,引导学生学习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大千世界的观察和认识,养成读书、看报、有选择地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让学生把社会作为课堂,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享受独特的情感体验……(2)展示个性。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地选择表达的内容和形式,写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世界的观察、人情的体味,写自己的观察、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想象、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说套话、假话。(3)培养创新能力。教师要强化学生求异创新的意识,鼓励学生运用课外知识自己去创作,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敢想敢写,进行跨越性写作。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作文的定位,切实改变观念,引导学生深入生活,通过课外积累,丰富人文涵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作文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动笔,乐于表达真情实感,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考语文的作文 篇7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习作兴趣一旦被调动、培养起来,他们就会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就会把习作看成内心的满足,而不是负担,就会认真地写好每一篇作文。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特点,创造条件,提供素材,融入景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等,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作文水平。

  一、观察实物,激发兴趣

  针对学生在写状物类的作文时,不能按顺序描写的问题,在学完《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后,我采用了实物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模仿课文,写一写家乡的水果(如柿子、芒果、龙眼)。具体做法是:课前我准备好本地的、品种优良的水果,让学生每人都准备一种水果。上课时,我用果盘装着自己准备好的水果,放在讲台上;让学生也拿出他们准备的水果,说说水果的形状、颜色。接着,学生开始品尝,并说出水果的味道。这样一来,学生耳目一新,兴趣油然而生。此时,我引导学生说出该水果的'用途,学生兴致勃勃地总结出这种水果的用途、营养价值等方面的特点。由于学生体会深刻、说写结合,写出来的文章不仅内容具体,而且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等,把家乡的水果写得逼真、感人,达到了习作训练的目的。

  二、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如果说激发兴趣是导火线,那么引发学生的真情实感便是核心。真情实感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感受,虽然他们也经常参加一些活动,但是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这些活动场面、从中找到写作素材,真实又具体地把活动过程描写出来呢?

  如在指导学生写“我心爱的玩具”时,我没有像以往一样,让他们每人观察一件玩具,再记下来,而是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玩具展。(教学论文 )活动前,我没有说要写作文,只告诉他们:将自己最喜爱的玩具带来参展,展出时,每个人都要把自己玩具的名称、构造、功能讲出来,最后再评选出“最受同学喜爱的玩具”。展出时,形形色色的玩具闪亮登场,学生边操作,边竭尽所能介绍各自的玩具,有几个学生还写好了讲解稿。整个活动,学生的热情极高,讲解也相当精彩。我因势利导,让他们先将讲解的内容整理好,然后以《我心爱的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学生二扫往日的愁容,写作效果明显好于以往。

  三、人环境,延伸兴趣

  由景物激发兴趣、展开联想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如何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情,使景物“活”起来呢?如命题作文《校园里的龙眼树》,由于学生经常在龙眼树下读书、嬉戏,对这棵树十分熟悉。但为了写好这篇文章,我还是特地带学生来到耸立在校园中的那棵高大的龙眼树下,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大家兴致勃勃,各抒己见。有的结合龙眼树的生长特点和形态展开想象,有的讲述有关龙眼树的美丽传说,有的列举龙眼树给同学们带来的无穷乐趣……学生写出的文章情景交融,不仅用词准确生动,内容叙述具体连贯,而且抒发了爱我校园、美我校园的真挚感情。

  四、教学形式多样,巩固兴趣

  小学生的求知欲强,但知识面窄、生活经验少。针对这种实际,在作文教学中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如在教学习作“秋天的图画”时,我就有意识地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大自然去领略秋高气爽、景色迷人的秋天;去田野感受农民伯伯收获的喜悦……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真实、具体地写下来。由于学生课前观察仔细,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兴趣被调动起来,写作文有材料,有顺序,思想上就不会有负担了。

  总之,兴趣是学生习作的动力。在习作教学中,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情境,扩展学生的生活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既激发其兴趣,又激发其情感,将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与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写作佳境,写出一篇篇活泼生动、具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来。

考语文的作文 篇8

  一、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的教法探讨

  1.注重序列、整体把握目标

  语文作文的教学要遵循序列性,要明确不同阶段不同的目标和要求,更好的提高作品教学的质量。因此,语文教师要从整体出发,对学期或学段进行作文的教学计划,例如,初一以学生的自由写作为主题,初二教师要规范学生的写作方式,提出相应的操作方法,初三以学生的自主写作为主体,教师要制定出一系列的目标,推动学生更好的发展。还可以采取成长记录的方式,例如,学生第一个月的作文符合题意,第二个月的作文有中心思想等。总之,语文教师要制定明确的任务,提出合适的要求,使学生通过努力真正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2.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的兴趣爱好是推动学生作文进步的最大动力,所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就很容易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着重注意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和激发。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入手:

  ①题目设计。能引起学生共鸣的作文题目往往就能激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尝试江苏省泰兴市老叶初级中学唐佳起学生的作文兴趣,教师可以设计可写、新颖的作文题目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

  ②情感激发。教师要善于在作文前渲染作文场景,给学生以一定的情感熏陶,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③以情境或实物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这两点与第二点相似,都是用具体的内容配合教师的引导,给学生创设写作空间。

  3.引导学生注意日常的积累

  学生日常的素材积累程度决定了学生作文能力的高低。在以往的作文教学当中,长期存在着重写轻读的教学弊端,从本质上来说,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这四个方面具有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关系。在进行作文训练的过程当中,教师要以课本为主要的依托内容,在读写为主的前提下,将听说训练贯穿其中,引导学生在平时积累有益于作文的好词好句,必要时要求学生将积累的内容背诵下来,在平时的积累过程当中,要鼓励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让学生对生活有所感悟,通过日积月累形成作文基础。

  4.利用课本中的文章贯穿作文理念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多为名家的作品,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把写作合理的融合到一起,这是增强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首先,要引导学生积累文章中的优美词句,能够对其进行仿写会获得很好的效果;其次,要借鉴文章构思的方式和写法,例如巧妙的运用过渡句等。另外,还要进行扩展延伸,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续写型的训练,对没有发生的故事进行续写,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文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发挥出皇帝回宫之后的故事;其次要进行扩写型的训练。例如,有的文章只提供了一段见解的文字,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充实内容。最后对文章提出自己的观念,通过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来提高写作思维,例如在学习完《桃花源记》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环保问题进行畅谈,这些都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

  5.作文批改途径的创新

  叶圣陶曾经说过,“改”的优先权是属于作者的,因此,作文的批改不单单要由教师完成,而是要让学生尝试修改自己的文章,对作文的批改途径进行创新。首先,师评生改。教师先对作品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建议,然后由学生进行修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修改要求要具有趣味性,使学生能够更容易接受,例如,可以把修改意见编为简单的儿歌,进而完成了本次评改。其次,要小组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由组长组织学生对小组成员的作文进行评改,先由作文的作者朗读,再由成员进行评价。评价时,可以采用达到习作要求就得分的评比方式,以这种方式鼓励学生。最后,要学生讲评。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读出自己认为优秀的文章,再说出文章的成功所在,进而提出自身的不足。

  二、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实现,对于学生的日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强化也有着积极的意义。所以,语文教师必须要不断创新作文的教学方法,在讲述教材文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贯穿作文理念,把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充分的激发出来,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另外,还要创新作文批改的方式,尽最大的可能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

【考语文的作文】相关文章:

语文常考作文09-24

精选考语文的作文四篇03-06

精选考语文的作文三篇03-08

考语文的作文9篇04-01

【精选】考语文的作文6篇05-12

期末考语文作文07-12

【精选】考语文的作文九篇06-21

【精选】考语文的作文5篇06-15

精选考语文的作文8篇06-14

考语文的作文四篇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