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有关考语文的作文4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考语文的作文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考语文的作文 篇1
今年高考尘埃刚刚落定,文汇报《文汇教育》周刊即以整版篇幅刊登文章专门介绍国外高考的作文题(文章刊于20xx年6月28日),大有其深意,关于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反思。
上世纪初,爱国教育家黄炎培先生为了办好中国的职业教育,踏访美国、英国、日本、菲律宾等地。他说:“外国考察,读方书也;国内考察,寻病源也”。他明确表示是去西方找药方的。睁眼看世界很有必要,多一点见识,才能认清自己的位置。我们不是妄自菲薄,而是希望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以真正改变作文命题现状,缩短与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
●一个好的题目,会让人产生应答的欲望,会引发人无限的思考趣味;一个愚蠢的问题,只会令人感觉无聊、乏味,回答这样的问题无疑是一种痛苦。
●好的命题其实是很朴素的,就是要解决一个具体的、明确的问题。它在审题上应该没有难度,要让考生人人都看得明白,在观点上应该没有倾向性,考生直抒己见即可。
●作文题目指向不清,使得学生根本不用好好读书;观点上的专制主义,使得学生不用思考,也不能思考。既不学,又不思的教育,能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好的题目能够考出思想,考出读书的量,也能考知识的储备和独特的个性。学生备考的过程,应该就是读书的过程,就是充实自己的过程,而不是学套题、背范文。
国外考题更注重引导学生独立严肃的思考
作文是思想的载体,作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考试,高考作文题的优劣直接反映出这个国家国民思维品质的导向。一个好的问题,会让人产生应答的欲望,会引发人无限的思考趣味;一个愚蠢的问题,只会令人感觉无聊、乏味,回答这样的问题无疑是一种痛苦。
“洋高考”当中最让国人感慨的题目来自法国——这个孕育过卢梭、伏尔泰、左拉、雨果和巴尔扎克的国家。看到他们的高中生要做的文章,我们痛苦地感到差距:“人们通过劳动获得什么?”“所有信仰都与理性相悖吗?”“解释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等等。试想,若是中国哪个大学的哲学系能招到这样一批已经对这些问题有分析有观点的学生,教授们会有多么兴奋!
“我们是否有寻求真理的义务?”“没有国家,我们是否会更自由?”“工作,是否仅仅为了有用?”面对这样尖锐的问题,我们讶然,这是高中生做的题目吗?在中国又有几个成年人有能力或者说有勇气去探讨这样的问题?
再看看其他国家的高考试题。日本东京大学入学考试要学生读中国古典典籍《左传》的“晏子对齐侯”一节,从“和”与“同”的辩证角度讨论“国家治理应有的状态和理想境界是什么?”新加坡的试题是“哲学只是提问而并不回答,那我们为何还要学习哲学?”考生如果能够对这样的社会、人生、哲学问题有独立严肃的思考,才是真正成人的标志。我们的基础教育工作者看到这里,是否感到惭愧?
我们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难道我们的孩子还不够努力?难道我们的老师教得还不够多?不是,这样悬殊的差距背后,是最根本的思维方式出了问题。
法国教育部颁发的大纲上说,他们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建立理性分析坐标以领悟时代的意义”。何谓批判性思维?许多国人还感到陌生。是的,因为我们的基础教育不教这个。简单地说,批判性思维是一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必然是在一个明确的、有一定深度的问题上体现出来的,20xx高考信息《关于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反思》。
好的命题都要解决一个具体的、明确的问题。如新加坡某年的高考试题:“科学鼓励质疑,而宗教排斥质疑,你怎样看?”这样的题目在审题上几乎没有难度,人人都看得明白,根本不可能出现离题偏题的问题。考生必须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不能“王顾左右而言他”,不能忽悠,不能“发散”,写不出就是写不出,能说多少就是多少,来不得半点虚假。这个题目的难度是在于问题本身,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值得反复思考辩论的问题。题目本身没有倾向性,考生完全没有必要迁就任何人的观点,直抒己见即可。阅卷官在考生阐述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这个同学的真实水平:思维、积累、视野、表达、感情乃至境界。好的命题,就是这样朴素,功夫不在表面。
花里胡哨的题目不知要考学生什么
而我们的不少作文题提出的问题本身并不需要思考,却在审题上给考生设置障碍。一些题目争奇斗异,花里胡哨,不知要考学生什么。
今年高考中受人诟病的是新课标卷和安徽卷的两个作文题。
新课标卷作文题“船主与油漆工”,讲了一个胡编乱造的故事。大意是船主请油漆工给船刷漆,油漆工顺手补了船底的`洞。后来船主给油漆工送一大笔钱,感激地说:“当孩子们坐船出海后,我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出题者究竟想说明什么?这个故事逻辑之混乱,叙述之吊诡,引来一片声讨。故事中的两个角色都莫名其妙。船主明知船底有洞也不采取措施,视亲子的性命如儿戏,如果不是糊涂透顶的浑人,就是有什么阴谋。但若是如此又何必掏钱谢油漆工?而油漆工在工作时发现如此重大的安全隐患,应该立即通报主人,请专业人士来修理,或者通知将要使用这条船的人,这才是责任感,怎么会不声不响地去“随手补上”?“补船”不是他的专长,若仅仅凭感觉去“补”,很可能会造成不规范的操作。
一个有最基本思考能力的人,第一反应必然是质疑故事的漏洞百出,但“质疑”在应试中是无用的。考生明智的做法是对如此赤裸裸的愚蠢视而不见,而是按照出题者的心意,“提炼”出“举手之劳”和“懂得感恩”这两个平庸的立意,再选择一个好写的角度,敷衍成文即可。
另一个让人无语的题目是安徽卷的“梯子不用时请收起”,好像禅宗和尚在打机锋,一眼看去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笔。
我们应试作文的教学中有一块很重要的训练是“审题”,说到底就是要学生千方百计去揣摩出题者的“圣意”,但其实这个“圣意”,出题者自己也不明白,至少是不清晰的。题目既不明确,还思考些什么?对考生来说,“思考”越多,“偏题”可能性越大。
霸道专制的题目让考生只能乖乖附和
我们高考作文命题的问题,除了题目本身指向不明确,在观点上也极其霸道专制。
今年浙江卷作文题“站在路边鼓掌的人”,也许讲的是平凡与伟大的关系。对于材料中的观点是否认可,本应该是可以各抒己见的,然而题目的倾向性非常明确,考生必须以甘于做一个凡人,为别人鼓掌等作为立论。万一哪个考生是叔本华、尼采的信徒,认为“我不愿做站在路边鼓掌的人,我偏要做一个被别人鼓掌的人”,那就是审题错误。要是屈原大夫复生参加高考,写上一段“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恐怕要被判为不及格。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去年江苏省的作文题恰恰是“拒绝平庸”。写这个题目,若有人反弹琵琶,说自己愿意做一个“站在路边鼓掌的人”,也是要不得的。
其实不管是“拒绝平庸”,还是“安于平凡”,都不过是出题者的个人意见罢了,真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反正永远是出题目的人对,考生只有乖乖“附和”。这样的题目,根本不是在比人文素养,更不是在比思想深度。大家都是附和,只不过在比谁附和得最好看、最新巧、最华丽、最肉麻罢了。这是明显要求考生睁眼说瞎话,闭眼编套话。
“高分作文”可能是精致的“万金油”
题目的指向不清,使得学生根本不用好好读书;观点上的专制主义,使得学生不用思考,也不能思考。既不学,又不思的教育,能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呢?这样的考试,炮制出来的所谓“高分作文”,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反正题目也不知道要你讲什么,于是只要表面上“扣题”即可,然后想办法选一个最安全的角度,说一通自己都不相信的话,来糊弄自己,糊弄阅卷官。
请看下面的文字:
我等有幸处于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的大中华,有着深厚的底蕴,听孔老之教诲,感孙文先生之遗志,理应“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要如王观堂先生所说“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持一等之志,追寻曾国藩先生所向往达到之“太上立德,其次立功,而后立言”的人生境界。
这段文字摘自据说是某地一篇高分作文,这篇被阅卷组赞许为“文质兼美”的文章,是将来考生奉为楷模、揣摩模仿的对象。但是,读者能否看出,这段话究竟想要表达些什么?要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这样的文字是禁不起细看的,像这样由一堆名人和名言堆砌起来的空话,既可以套“梯子”,可以套“感恩”,也可以套“微光”、“理想”、“责任”甚至“希望”、“收获”云云,其实无非还是表决心,喊口号,只是用一种更精致的“万金油”罢了。
历年高考“高分作文”中充斥着大量这类华而不实的文章。即使被称为所谓奇文的,如当年轰动一时的《赤兔之死》,如“七言长诗”《站在黄花岗烈士陵园的门口》之类,也不过是在玩弄更奇巧的文字,去表达一个迎合上意的东西罢了。
这些文章共同的特点是用一些华美空洞的修辞,来包装一个平庸空洞、似是而非的思想,恰似一锅劣质的心灵鸡汤。这不能怪学生,他们也不愿意这样。虽说考试作文是带着镣铐跳舞,可我们打造的这副镣铐未免也太沉重了。
考语文的作文 篇2
那天,我碰到了儿时的玩伴。
他问:“你喜欢什么小说?”
我的回答很简单:“推理、武侠。”
他又问:“你能写小说吗?”
我怔住了,回家后,苦苦思索,终于,我做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写小说。
小说不是说写就写的,我先开始设定主角。
金庸大师笔下有一个侠客型的人物陈家洛。我十分喜欢他的性格,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那我就写他的儿子。
当时的历史背景在清朝,有许多志士就打起“反清复明”的口号,成立了一些江湖帮派,陈家洛就是其中一个帮派的帮主。
就当故事情节、配角中心思想都确定后,我遇到了难题:主角的名字。
我去找了念初中的哥哥,向他请教,他却丢给了我一个不完整的答案:在主角的名称中,要抽象地显露出人民渴望的生活以及主角志气高。
经过无数次的.编名,我终于选定了“陈芸”这个名字。
“芸”多么可爱的字眼,更重要的是云的自由,它的无忧无虑,这不正是人们所追求的吗?
可写起来时,小说又出了问题。
故事背景是在清朝初时,可故事情节的发展又不得不回到元朝末年才能流畅。我给了自己两耳光,暗骂自己情节不合理,不是写小说这块料。
正当我万念俱灰,想要放弃时,古龙大师的一段话浮现在我的脑海:“我很荣幸,能让时空扭转,虽然只限于我的小说,但我依然庆喜。”我一刹那恍然大悟,重新坐在桌前,挥笔继续写一篇常人看来荒诞不经的文章。
几星期后,我把小说的第一章交给哥哥。刚读了一会儿,哥哥不禁哑然失笑:“你这怎么一会儿清朝一会儿元朝呀?”
我正色说:“小说是一个世界,一个属于作者和读者的世界。这篇小说是属于我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现实世界有的,它都有;现实世界没有的,它也有。我有权力写一切剧情,有权力写一切人物,有权力把人写死......在属于我的世界里,我就是上帝。在属于我的世界里,清朝变成元朝并不过分。”
通过写小说,我克服了重重困难,超越了自我,写作水平得到了升华。而在我克服困难后,我又将迎来新的困难。
我能克服困难吗?
在属于我的世界里,没有“不可能”。
考语文的作文 篇3
世间一切事物都有它的价值,它或平凡或耀眼,却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记得那一天我看到了一个问题:生命的价值是什么?这看似普通的问题却使我为之一振,陷入了沉思。
其实这句话又怎能算错?人的一生,生老病死谁能幸免。出生到死亡,无论你这一生多么辉煌,最后都一样只剩一具冰冷的尸骨。这样说来,的确如此。但是更多的人还是在为这短暂的生命染上绚丽的色彩。是啊,尽管每个人都知道,有生就有死,那又能怎么样呢?这依旧不能改变我们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生命的价值不是在于你这一生有多成功,也不是在于你这一生有多璀璨,而在于你是否有努力。
虽然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成功一定离不开努力。如果你努力了,那么就算没有成功,你也问心无愧,因为你的内心得到了充实,反之,如果你没有努力,那么结局必定是失败的,你也无力辩解。人的一生,即使你没有成功,不代表你没有努力,只要努力过的人生,那么一定不留遗憾,不需要别人的肯定与称赞,也不需要太多的掌声与鲜花,你战胜的一个个困难,就是对命运沉默而铿锵的回答。当一个人从命运的逆境中从容的走出来时,就是呈献给生活最美的姿容,就是完美演绎了给坎坷命运的`一道恬淡的风景。在我看来,他们的人生也一样成功。在命运的天平上,不会有谁轻谁重,也没有谁的价值会比谁低,每个人都是等价的,就是看你如何演绎自己的生命价值。
现在的我们,还是一个中学生,未来还有太多的路要走,当然,困难是不能避免的,没有困难又怎么锻炼自己的意志?没有困难又怎么有恒心和毅力?没有困难又怎么会成功?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要让这短暂的生命张显出它最高的价值,又谈何容易。未来的路,充满着未知与新奇,我们要时刻准备着拥抱未来,拥抱明天,不能因为一点小困难就退缩,只有迎难而上,不惧怕任何风雨,才能攀登上高峰,才能鸟瞰自己成功的路,才能为命的价值重重的添上一笔。
冬天的梅花因为不畏严寒所以开出了冬日最美的花朵,它有自己的价值。
刚出生的雏鹰因为自己远大的理想而努力飞翔,它有自己的价值。
初春的绿叶因为对生命的渴望而抽出了生机盎然的那抹绿,它有自己的价值。
作为中学生的我在为自己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我有我自己的价值。
生命的价值取决于你怎么样看待它,他可以因为你而有自己的光芒,也可以因为你而变得黯然无光,但只要你努力过,生命之花就会为你绽放,命运的光环也会为你而点亮。人的一生那么短暂,青春易逝,我一定要抓住时光,追逐着时光的脚步,实现自己的梦想。虽然梦想很遥远,总是来不及做到,但我相信,十年后我便有了十年的坚持。这样,我的生命价值又怎会低于他人?
“天空没有鸟的踪迹,但我已飞过。”并不是每一朵花的盛开都是为了收获丰硕的果实,它也可以绽放属于它的价值;同样,我们的努力目的也不止是成功,最重要的是内心的充实。只要把人生的价值绽放在自己一生的路途中,那便是无憾的人生。
没有一朵花会因为最后的凋零而不开放,明明还没有开始努力就要轻言放弃的人,他的生命才是没有价值的。
考语文的作文 篇4
20xx年,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在全球开展了一项名为国际学生测试计划的调查,全球有25万名学生参加。调查结果显示:在科学和阅读能力排名中,芬兰学生名列前茅,领先其它40个国家及地区,而且远高于平均数。
但在上世纪70年代前,芬兰还称不上是教育的典范。当时有舆论认为,芬兰要在瞬息万变的世界经济体系中立足,就必须彻底检讨本身的教育制度。
芬兰教育从此转变,芬兰人把他们的教育成就归功于以下几点:
教师训练有素,居世界前列:薪水尽管不高,每月只有20xx至4000欧元,但是教师的.社会地位崇高。
教师享有极大的自主权,可自行决定使用什么教学法,也可自行制定课程,自选教科书,或者完全不用教科书。受聘后,不会受到定期视察、考评及审核。
例行考试取消。芬兰的教育家认为:考试太多,学生只会穷于应付,其实学习往往不能用考试成绩来衡量。不过,学生到了18岁还是要参加大学的入学考试,约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可以升学。
学习气氛轻松。在芬兰所有中学,学生除非有课要上,否则根本不必上学,而一下课,学生就可以回家。上下课都不响铃。芬兰的学生有责任感,有尊严,因为他们是自愿上学,而不是被逼来的。